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应对乙肝病毒的药物你知道多少?

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科,该科病毒包含正嗜肝DNA病毒属和禽嗜肝DNA病毒属两个属,引起人体感染的是正嗜肝DNA病毒属。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接种疫苗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乙肝的传播方式很广,其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比较常见。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我国就有接近一亿的慢性乙肝患者,这些人当中有超过2800万人需要治疗,700万人因严重肝脏疾病和癌症发病风险需要紧急治疗。约有15%-40%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严重的肝疾病,全球每年约有75万人死于乙肝及其并发症,包括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肝细胞癌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癌症,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常用的抗HBV药物为免疫调节药物与核酸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包括干扰素(IFN)、胸腺肽α1与细胞因子,而核酸类似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诺福韦。以下小编简单选取几种代表性的药物介绍下!

免疫调节药物

细胞因子


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APSC多能细胞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

干扰素(IFN)


IFN是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当病毒入侵机体时,触发IFN的产生,之后IFN 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产生抗病毒蛋白(AVP),降解病毒mRNA并抑制病毒复制。IFN同时增强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但是IFN半衰期很短,为了延长IFN半衰期,后来逐步发展出聚乙二醇干扰素。

虽然IFN有较高抗病毒活性,但是该药价格高,长期使用所承担治疗费用较高,同时也会使相当一部分患者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并且不能口服给药,给患者造成不便,从而只有一小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才能使用。

胸腺肽α1


胸腺肽α1的主要功能是促进 T细胞分化为成熟阶段并增强对抗原和其他兴奋剂的反应,有助于宿主防御慢性HBV 感染和适度的抗病毒作用。它可以与IFN结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该药副作用较小,但它也只能注射给药。

核酸类似物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是一种嘧啶核苷类药物,是第一个被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它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HBV复制,通过抑制逆转录酶活性来降低病毒DNA的复制,该药可以口服给药,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替比夫定特异地、高选择性地与HBV结合,它比拉米夫定具有更强的疗效,且孕妇也可以使用该药。

阿德福韦

阿德福韦可与腺苷酸竞争性掺入病毒DNA链,作为DNA链的终止物抑制DNA聚合酶,终止DNA链的合成,而使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还可以诱导内生性α-干扰素,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和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有较强的抗HIV、HBV及疱疹病毒的作用。

作为核苷类药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会出现耐药现象。目前,中国肝病学会建议将聚乙二醇干扰素、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做为一线用药,其他药物为二线用药。上述药物可以减少肝功能衰竭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并提高生存率,但是却不能清除完全乙肝病毒。

替诺福韦

替诺福韦(tenofovirdisoproxil,Viread)是一种由美国Gilead Sciences公司生产的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通过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抑制HIV病毒复制。。可有效对抗多种病毒,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

替诺福韦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艾滋病治疗指南推荐的艾滋病抗病毒一线药物。在国内被列为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替诺福韦与食物同服时生物利用度可增大约40%。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的胞内半衰期约为10小时,从而使之适用于1天给药1次。

除了这些已经投入市场的常用抗HBV药物,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在研抗HBV药物,它们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小编搜集了一些,可以让我们提前展望一下!

一些在研抗HBV药物

阿德福韦衍生物(MCC-478)

MCC-478是阿德福韦衍生物,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证明它有高效的抗HBV活性。它的作用机理与阿德福韦类似,可通过抑制病毒DNA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 MCC-478可有效对抗野生型HBV和 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体。

 

HBV核衣壳组装调节剂 (AL-3778、GLS-4)


AL-3778是一种口服的一类乙肝病毒核衣壳组装调节剂,目前正在临床II期试验之中,是有希望成功上市的药物。临床研究表明,AL-3778 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主要为1级和2级,且为一过性,没有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不良事件。用药后观察到 HBV DNA 和 HBV RNA 呈现剂量相关性降低,有效干扰HBV衣壳化组装这一过程。

GLS-4也是乙肝病毒核衣壳组装调节剂,作用机理与AL-3778类似。研究表明,该药安全性较高,对人体肝细胞毒性较小,目前正处于临床II期研究中。在临床试验中的同类药物还有Morphothiadin(临床II期)、RO6864018(临床II期)、AIC 649(临床I期)、JNJ56136379(临床I期)、HBV CpAM(临床前)、AB-423(临床前)等。

HBsAg释放抑制剂

核酸聚合物(NAPs)具有抑制HBV病毒的活性,使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PS-ONs)抑制蛋白质相互作用,减少HBsAg的分泌。该药物目前正处于I期和II期临床试验阶段。REP2139-Ca也是HBsAg释放抑制剂,研究表明,给药20-38周,该药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的HBsAg,同时增加干扰素与胸腺肽,可以有效降低HBV的DNA含量。目前该药在正处于I期和II期临床试验阶段。

进入酶抑制剂 (CyclosporineA)


CyclosporineA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作为抗HBV的进入酶抑制剂正在研究中,曾经作为免疫抑制因子,后来有研究称,该药可以结合NTCP受体,NTCP受体抑制剂可以阻止HBV进入细胞。Cyclosporine A的衍生物(如SCYX618806、SCYX827830、SCYX1454139)有着Cyclosporine A比更强的活性。

为了彻底战胜乙肝病毒,每年都有大量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投入研发,然而医疗科学的路却总是伴随失败,许多药物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后,却不得不宣告失败,以上的这些药物都是近些年成功几率较大的药物,很可能生产上市,这也给了我们更多战胜HBV病毒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乙肝病毒临床使用药物与在研药物简述
关于慢乙肝抗病毒的几个问题
抗病毒药物治疗现状
这个新型抗乙肝药问世,乙肝患者的春天来了
乙肝能治好吗?乙肝治疗的重点好多人都误解了!
乙肝治疗:在希望和挫折中艰难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