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氏兄弟:由一封信看周作人的私德
           由一封信看周作人的私德
                                                   鲁人


        做文人,周作人真做到了很高的境界。他思想之深刻,文字之老道,涉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文坛绝对是凤毛麟角。将一些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他面前,即相形见绌,或浅薄,或轻浮,或猥琐,或偏狭,或做作,真不堪比。然而,周作人的精神层面和现实状态却常常是隔离的,可谓天壤之别,中间全没有衔接的过渡。他精神的高度和宽度,令人仰慕,现实中的行为有时却让人实在无法恭维。读其1961年11月28日,回复香港友人鲍耀明的一封信,即可窥其私德一斑。
        鲍耀明读过许广平的文章后,在给周作人的信中说:“近读某女士著《鲁迅回忆录》,语气近乎泼妇骂街,妇人之见,殊不值一哂也。”周作人于是复信道。
耀明先生:
        日前匆匆寄信,关于某女士回忆录之事忘记答复,兹特补述之。她系女师大学生,一直以师弟名义通信,不曾有过意见,其所以对我有不满者殆因迁怒之故。内人因同情于前夫人(朱安),对于某女士常有不敬之词,出自旧家庭之故其如此看法亦属难怪,但传闻到了对方,则为大侮辱矣,其生气也可以说是难怪也。来书说为妇人之见,可以说是能洞见此中症结者也。内人之女弟为我之弟妇,亦见遗弃(以系帝国主义分子之故),现依其子在京,其子以抗议故亦为其父所不承认,此系家庭私事,因便中一并说及耳。匆匆不尽,即请
近安
               作人 顿首 十一月二十八日
        此系启事便章,其中有作人二字,虽属颠倒,通事者启事之谓,周字《说文》训从用口二字合成,义取周密,即慎言之意,故以“哑”表之。
        再启,此种议论无辩解之价值,故一向不加注意,将来在《谈往》中亦将略去不提,拼出自己挨骂,不愿与魑魅争光,乐得省些笔墨,且此等家庭内幕发表出来,为辩解之资料,亦似乎有伤大雅也。
                          哑人又白 廿八日
        此信可见周作人文字的功力实在老道,娓娓的,平和的,让人觉得可信。实则不但推卸责任,避重就轻,还故意歪曲事实,即无度量也无气量。即认为鲍耀明“能洞见此中症结”,你又何必与她一般见识;即要“拼出自己挨骂,不愿与魑魅争光。”又何必出以上之言,而且,连别人未必知道的弟弟的事也抖擞出来。其实,周作人很清楚,许广平对他并非“不曾有过意见”,愤怒的原因也并非仅仅缘自他的日本太太羽太信子对许广平“常有不敬之词”。他附逆为汉奸,不说国家大义,对鲁迅的名誉也实在是一种污辱,凭此许广平就会对他充满轻蔑。何况家庭内部也存在了许多矛盾,抗战爆发时,面对文化界纷纷希望周作人南下的劝说,他口口声声是家有老母寡嫂需要照顾,只好苦住北京。结果是老母寡嫂的生活费用,仍由在上海独自带着周海婴的许广平负担。为此,不但使许广平生活更加艰难,还造成过婆媳间不愉快的误会。直至抗战爆发后,南北禁邮,周作人才不得已担起支付母亲生活费的责任。然而,他绝口不提,八道湾周宅的房产是三个兄弟各占一份的,而鲁母“生养死葬之费亦在其中”。如此,鲁老太太及儿媳的生活费,其实并非出自周作人的囊中。而自从鲁迅和母亲被逐出八道湾后,空闲的房屋一直由周作人出租,租金则全部入了他的账。这一切许广平直到解放初才从朋友那里知道,被欺骗的感觉,想来,任谁也不会觉得熨帖。不但如此1944年周作人还借朱安生活窘迫之机,企图出售鲁迅的藏书,并借机将藏书中一些珍贵的书籍归为已有。幸亏有朋友告知了在上海的许广平,才及时阻止。对此当时的《海报》记者就曾感叹:“岂以岂明老人今日之地位,竟不能庇一‘寡嫂’而必欲出售鲁迅翁遗泽始足为生耶?此则未免令人百思而不解者矣。”当时,周作人已任伪职,月薪不菲。除此这外,周作人还在长时间里不时对鲁迅有讽刺诋毁的文字。许广平对他何需迁怒,怕早是满腔怒火了。
        在信中,周作人还提到信子的妹妹、周建人的前妻芳子,说是“亦见遗弃(以系帝国主义分子之故)”,此言之毒,用意在表明,鲁迅和周建人都是见异思迁的轻薄之徒,抛弃了结发之妻,另寻新欢,而且还以其为“帝国主义分子”为借口。事实是,当初,周建人因无学历在北京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无固定收入且很低时,被信子姐妹歧视,无奈之中南下上海。以后又多次希望芳子携儿女南下与之团聚。芳子却因信子的阻挠和自己贪图八道湾的舒适生活,屡屡拒绝周建人的请求。对此,鲁老太太曾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女人出嫁,理应和丈夫一起过日子,那有像三太太(芳子)那样,不跟丈夫却跟姐姐住一起的道理?”周作人却对此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中仅《所谓兄弟》一文专门谈及鲁迅和周作人,自然也涉及到信子,其中的语言固然颇多激烈,但周作人对于其中的事实却不曾置一喙,是觉得不值一驳吗?他在信后附加的第二段中说的那些话,也总让人觉得他的“不辩”理论,颇具诡辩之意。其实,即使他千般理由,事实是钉在那里的。
        从信中附加的第一段看,周作人在信纸上印了一枚“哑人作通事”的闲章,自解为告诫自己慎言。但读全信,则可体味出这枚闲章另有深意。当时,背了汉奸之名的周作人自然无法开口为自己辩解的,于是他被迫做了哑人。其实,他又如何甘心做哑人呢,这封信就可以算是他做为哑人的启事了。信未又落“哑人又白”,在他与鲍耀明四年的通信中,落款一律是“作人”唯此独一,再显不辩之不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作人不糊涂
许广平被76号特工处囚禁两月,周作人乘机怂恿朱安出售鲁迅藏书
在家书中读懂一个温暖的鲁迅
周氏三兄弟共有十一位子女 如今依然健在的只剩下她一人
鲁迅三兄弟各个出色,婚姻却有各自的不幸
断交之后,鲁迅发表三篇小说向弟弟示好,周作人为什么不接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