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停摆的半年我只做了一件事

全文字数:2499字

全文阅读时间:7分钟

年初的时候,为自己制定了很多计划和目标,都在疫情发生后的几个月内,被迫暂停或终止。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跑道,大多数人都会在跌倒或者出局的时候将失败归咎于脚底打滑、身体抱恙、同伴抢跑等等。2020年被迫停业的半年让我有时间慢下来。这半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思考“我是谁”?

01

思考“我是谁”很重要吗?

“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著名箴言,出自苏格拉底。它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告诫世人,了解“自我”是认清生命真相的唯一方式,因为它包含着对生活的想象,与宇宙连接的方式,也是一切人生构架的基础。

大多数人陷入一种迷思,在人海洪流中匆忙上路奔跑,完全看不清来时的路,也不清楚要去哪里,更不会留心到自己和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何发生关系的。这里所指的一切包括:“我”和除我以外的所有人、事、物。“我”通过我所看见了解的事物在大脑中呈现出“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由于“我”的形成,来自于DNA家族基因、原生家庭抚养模式、学校社会的经历等等,复杂的造物机制让这种下意识用“我”做判断的认知模式很容易造就“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也忽视了大脑意识对“我”的欺骗性。

02

我并不是我以为的“我”

我们所做的决定中,95%来自于潜意识的运作;而通过意识层面采取的行动只占5%。潜意识是我们保证自身安全的最关键内核。来自于潜意识的价值感和信念,是我们惯常做决定的媒介,并非出于理性的考量和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下意识做出的决定是极其偏颇、狭隘、主观、执念的。0—6岁的早期教育阶段对人生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个阶段的养育状态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感到安全(价值感)和如何看待客观世界(信念);安全感高的成年人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安全,对于事物的开放性和接纳度偏高;安全感低的成年人常常在关系中运用压抑、克制、分裂、贬低、合理化等等防御机制来抵抗外界带来的不安全感。

可是,没有人的童年是完美无缺的,这才造就这股推动我们不断进行内观自省,修正自我的力量。

03

如何寻找“我是谁”?

如果有一个能觉察到“我是谁”的捷径,必然只会是自我觉知。通过觉察当下,认识自己。

有趣的是,微信朋友圈的英文版本译为“Moment”—此刻、当下。想一想,浏览朋友圈别人po出的“人生此刻”时,你是否能觉察到内在升起的情绪:嫉妒、愤恨、嘲讽、厌烦、好奇、欢喜、祝福、难过?这些内在情绪的出现,体现出你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信念)。

情绪没有好坏;觉察到升起的情绪是提醒你:请保持和它的距离。

真正安于当下的觉知时,你应该站在身体之外去看这些内在情绪,而不要着急赶走它们。这样,你才能放下那个虚无的“我”,大脑中的“我”,升起无数内在情绪的“我”。

“觉察”就是这样一个升起、然后灭去的自然过程。当焦虑升起,你觉察到它,陪着它,等候它慢慢离开。觉察是在训练你的大脑,不要把一切经验当成是你的经验,否则就容易陷入头脑编造的谎言当中。你要做的是,与觉察到的意识始终保持距离。

“Headspace”是全球最大的正念冥想平台,这个名称所指代的含义正是让我们在大脑中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使觉察和着急做判断的“我”保持距离。

作为有效觉察内在的练习,正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的荣誉医学博士Jon Kabat-Zinn在1979年创立的(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MBSR)。他将正念定义为“有意识的丶不加批判地,留心当下此刻升起的觉察”。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撕裂的社会阶层、崩塌的价值观以及生存的威胁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内看。为“我”制造出一个观察者,这个观察者需要脱离意识中的“我”;对在“我”之内产生的任何一个念头(情绪)进行觉察。

04

古代波斯诗人鲁米有一首和觉察很契合的诗

05

这半年唯一做的事情—觉察“我”

正如文章开头来自艺术家山本耀司的一段名言: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看清楚“我”,才更有可能与真实的热爱相遇。这是一个完整自我的过程,是在提醒自己:留心周围一切与“我”在发生着怎样的关系。由此,得到“我是谁”的答案。当正念、冥想、瑜伽作为觉察自我的日常时,时间的意义被放大放慢。放下“我”,“我”反倒对万事万物更加接纳和包容;放下“我”,也带来对真实自我的热爱和肯定。无需外界赋予任何的价值、光环,“我”与内在真实的自己和谐拥抱。

与《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一样,我不相信单一的某种心理治疗方式或者价值体系,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保持开放接纳的发展性思维,拥抱生命中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应对无常和困境。当然,生活的意义也并不仅仅在于解决大大小小遇到的问题,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生活的意义在于如何创造它。于是, 在这半年时间里,我试图提炼出日常生活的要素和生命意义之间的共同点。我找到了“我”的信念:“日常即修行”。

06

“照见合作社”的发起

了解自己,认识生命赋予个人的意义让我开始留意到: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社会中的男男女女在心理上、精神上日趋枯竭,有人开始反思过去很少被讨论的话题;但,碍于社会角色,这些话题被深埋心底,变成了羞于表达的内心独白;我感知到周围有一种翘首企盼,等待有个声音大胆说出那些独白。

于是,我决定发起“照见合作社”。这个社群的发心正是在于穿过遥不可及的哲学丛林,让一座座孤岛偶尔靠拢;用最直白的声音和场景分享,让你和我在日常的生活中与世间的存在互动陪伴,照见彼此,创造生命,认识自己。

照见合作社Mirror

M为Mirror的首字母,象征关系之中的互相照见。

合作社的生活主张—

Moment-活在当下

Mind-敏于觉察

Method-勤于创造

如果能带着“日常即修行”的理念,在关系中参与、觉察、分享真实可感的生活,并在其中保持最大程度的人性、活力和觉察力,我们必然能放下感官享乐的执着,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与大脑中产生的痛苦和解。






常互动:过去的半年,你都做了哪些事?如何重新认识了自己?或者你什么都没做,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来评论区发出你的声音,这是你觉察自我的第一步。



照见合作社

日常陪伴 照见彼此

喜马拉雅: @柴米油盐诗酒花

新浪微博:@照见合作社

绿洲:@照见合作社

小红书:@照见合作社

Moment | Mind | Method

You have to take in the world,and pass it through you, as a transparent eyeball.

                                                                                                           —Ralph Waldo Emerson

文章封面配图:David Hockney

Copyright@2020 照见合作社

All Rights Reserved

谢谢你看到我,也请你点亮“在看”让我看到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萨提亚个人冰山隐喻的渴望层次,理解动力催眠为什么行
十条最有效的简快身心疗法,改变无数人生命,果断收藏了
人生——受苦、心碎、难题、对我们意义深远
情绪、感受是对身体内在的反应
什么困住我,什么就在消耗我
生命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