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国灭了韩赵魏,最让人惋惜的还是李牧将军!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经过这次逐客令事件,秦王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什么是天下?天下不单单是天下的土地,还有天下的民众,天下的思想和天下的民心。秦王决定,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用天下人的能力,来夺取天下。

从此秦王大开方便之门,广招天下人才入朝,秦国也如虎添翼,在战国七雄之中,占据了制高点。接下去的任务,就是要对其他六国,一一击破,按照李斯的计划,秦国先把炮口对准了韩国。

这韩国也实在是够悲催,本身实力弱不说,还挨着秦国这个虎狼一般的邻居,这就是天生挨揍的命啊。韩国虽然瘦小,可痩归瘦,那浑身也都是精肉,秦国想把它一口吞下,也没那么容易。

秦国几次进攻韩国,都被韩军击退,秦王一看,一个小小的韩国,就让自己这么大费周折,还没有能拿到手,那统一天下的目标,何时才能实现啊!不行,我要转变一下策略。当然了,正面进攻还是要的,可在玩硬的同时,还是要玩软的,在玩阳的同时,还是要来阴的,没错,这些就是李斯的主张。

秦国一边正面进攻,一边在韩国内部培养亲秦势力,这有骨气的韩国人很多,那只想保自己荣华富贵的韩奸也不少。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的代理太守腾,拿国家土地当礼物,把南阳郡献给了秦国。秦王很高兴,腾也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被封为内史,而后秦王为了表示对腾突出贡献的赞扬,又派腾率军攻打韩国。

这对腾来说,简直就不是个任务,因为对韩国太熟悉了,腾就自己给自己当向导,很快拿下了韩国。公元前230年,韩王安被生擒活捉,韩国灭亡。

韩国,自三家分晋起,独立于战国硝烟之中,由于天时地利的缺陷,活的一直都比较窝囊,一直以来尽量的不去骚扰邻居,邻居打架,也是能躲就躲,不能躲的,也要权衡利弊,加入到稍强的那一方。站对了队伍,分胜利品的时候,也是尽量拿少拿差,要是站错了队伍,就更是灰头土脸了。

韩哀侯的时候,趁着邻居没顾上自己的机会,一个猛子,把低年级的郑国给拿下了,从此保证了领土的完整,也算是险中求了次富贵。

到韩昭侯时候,任用申不害变法,这才脱筋换骨,把自己打造了成了一个刺猬,虽然小,可也算有了自己的独门暗器,在众大国之中,站稳了脚跟。

要怪,就怪自己的命不好吧,自己虽然从小肉球,变成了带刺的小肉球,可邻居,却已经进化成了虎豹豺狼,能熬到今天,韩国也实属不易了。

吃掉了韩国,秦国又把目光扫向了赵国。也是该着,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了大地震,大地震就大地震吧,伴随着大地震,还发生了大灾荒。秦国那肯放过这个机会啊,就派大将王翦带兵攻打赵国,想趁着这个乱乎劲,一举拿下赵国。

赵国也只好硬着头皮迎战,他们派出了最强阵容,由名将李牧带兵抵抗秦军,司马尚为副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由于赵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整个国家的北面,也就是中原的北边境了,经常遭受到匈奴的袭击。为了保家卫国,李牧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抵抗匈奴的进攻,因为工作位置的特殊,再加上工作性质的特殊,李牧被授予了极大的机动权力。

这么说吧,李牧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自己手下的官吏,他想让谁干,谁就能干。李牧治下城市的租税,都不会上交国库,直接由李牧保管,作为军队的开支。但是您也别多想,李牧没有把钱放到自己口袋里,全部花到了将士的身上,除了给士兵发很多军饷之外,他每天都会宰杀几头牛来犒劳兵士,还教士兵们射箭骑马,小心的看守烽火台,多侦查敌情
少动多看。

李牧制定了规章制度,如果发现匈奴入侵,大伙要第一时间收拢人马,退守营垒,哪个敢出去和敌人交战的,马上斩首。就这样,匈奴每次一来,前方就发动烽火报信,大伙就退到城池之中,站在城上给匈奴阅兵,听任匈奴士兵辱骂。

就这么几年过去了,士兵们觉得有点窝囊了,每天就是操练,吃好的,然后等人家来,自己关好门,看人家嚣张,听人家骂。匈奴虽然也觉得李牧胆子够小,可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仔细一想,自从李牧来了之后,自己好像除了在人家面前嚣张嚣张,骂几回大街,其实什么实际好处都没捞到啊,原来这里李牧不简单啊。

匈奴虽然这么看,可赵王不会站在匈奴的角度看问题,他觉得,自己给了李牧那么大的权力和信任,可李牧只是每天在前线给自己丢人现眼,就派人催促李牧,下次匈奴再来,要给我出去打仗,就算打不赢,也要给我骂回来啊。可李牧就是一根筋,该怎么着,还怎么着,赵王一气之下,就撤回了李牧,派其他人驻守雁门郡。

新来的将领比较有种,每次刚看到匈奴士兵的影子,就带着人冲过去了,然后就被人家打的头破血流,留下军备物资,逃回城池。迫于赵王的压力,这新将领,每次都是和人家硬干,每次都是被人家殴打,被人家抢夺财物,除了交战之前,能和人家对骂几句之外,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赵王没招了,只好再次请李牧出山,李牧很干脆,天天躺着家里装病,说自己身体不行,去不了。赵王对付匈奴没办法,对付李牧还是很有办法滴,下令,李牧必须去,你不是去不了吗,我派人抬,也要把你抬到雁门郡。

李牧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就给赵王交了个底,我可以去,但是,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干,请你啊,不要干涉我。赵王同意了李牧的请求,李牧再次赶往雁门郡赴任。

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李牧沿用了熟悉的治军方法,兄弟们好吃好喝好工资,平时练练弓箭骑马,匈奴来了,就继续装孙子。这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匈奴人虽然是没有得到收获,可他们给李牧定了性,这就是一怂货,虽然我们没占到便宜,但是,绝对瞧不起你。

虽说跟着李将军,吃也好喝也好,还没有生命危险,可做人总是有尊严的,李牧手下的将士们有点憋不住了。老大,我们真的不是害怕匈奴人骂我们,就是觉得啊,这样过日子,没有意义,同样是人,一个鼻子两个眼,我们怎么就不能好好的和他们打一架那!

李牧分析了一下局势,感受了一下双方的气势,做了个决定,好,就打一架。

李牧平时虽然不让士兵和匈奴人打仗,可训练是一点都没敢耽误,手下有的士兵善于冲锋,有的善于射箭掩护搞偷袭,作战力还是够的。平时收上来的赋税,李牧也没浪费,都换成了战马和战车,现在将士们都憋着一口气,再加上匈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瞧不起自己,肯定会轻敌,所以李牧也是估摸着胜算比较大,才决定打这一仗的。

李牧排兵布阵,调集人马,准备和匈奴干,可兵不厌诈,他还先给匈奴人设了个套。这几天,匈奴人欣喜的发现,边关之上到处有人在放牧牲畜,难道是李牧转了性,还是又被赵王给撤职了,不管那么多,匈奴人先是派出了小股部队去袭击,结果得到了不少好处。

匈奴单于放心了,马上下令,全军出动,大家好好抢一次,过个年。这回可苦了匈奴兄弟了,他们兴冲冲的就钻进了李牧摆好的口袋,匈奴兄弟们在中间往前冲,李牧的手下就埋伏在两侧,拿他们当靶子练习射箭。等匈奴兄弟好不容易调转马头想逃命,李牧的冲锋部队又追着屁股是一阵厮杀,结果,匈奴大败,死伤十万多人马。

匈奴单于是逃跑了,可是从此以后,十多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边境算是安稳了,公元246年,李牧被调回朝廷,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当时秦国和赵国,还是假惺惺的和睦相处的,李牧就以相国的身份出使秦国,和秦国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双方把酒言欢,李牧趁机还把赵国在秦国作为人质的王子,迎接回到赵国。

几年之后,赵国内部将军之间发生了斗争,结果是走的走,逃的逃,李牧没有参与争斗,作为仅存的硕果之一,他成了赵国的重臣。

公元前234年,秦国和赵国撕破了脸皮,派大将桓齮攻打赵国,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双双沦陷,作为陪葬的还有十万赵国将士。秦国一看,打的这么顺利,那就接着干吧,公元233年,又是桓齮兵发赵国,秦军越过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一路畅通无阻,直逼赵国都城邯郸。

这个时候的李牧,又去了雁门郡守边关,当时的赵王实在没招了,就又把李牧从边关调回,任命他为大将军,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带着自己的边防军,和邯郸派出的赵军主力会和,而后就在宜安附近和秦军对峙起来。

分析局势之后,李牧觉得,秦军携大胜之势而来,而自己的军队并未做好战斗准备,现在不是和秦军决战的好时机,就干起了老本行,命令属下,坚守城池,不许出战,他要观察观察,择机而动。

桓齮也是久经沙场,他看李牧耍起了无赖,也打起来自己的算盘。秦军是远道而来,不管是考虑主客场,还是粮草供给的需要,都不适合打持久战,他必须要出奇招诱使李牧出战。几天之后,秦军主力撤走了,只留下了一部分人马继续和赵军对峙,据赵军探马来报,他们是奔肥下而去。

下属向李牧建议,我们应该兵发肥下,去救援兄弟单位,李牧微微一笑,这不过是秦军的诱敌之计,他们要的就是要我们去解救肥下,而后同我们决战,既然他们想玩,那我就陪他打几圈。

这下可好,李牧非但没有去解肥下之围,反而攻打留守的秦军,留守的秦军一则人数不够,二则没想到李牧会这么出牌,几乎全军覆没,粮草辎重也都给赵军充了公。桓齮得知消息,一边骂自己糊涂,一边赶忙率领主力回救大本营,结果李牧把当年和匈奴人做的游戏
和秦军玩了一次,秦军一样钻进了赵军的口袋。

惨败,秦军惨败,李牧结结实实的给秦军上了一课,秦军被击退了,李牧大功一件,被封为武安君。李牧名利双收,潇洒了,可秦王不爽了,公元前232年,嬴政再次派军攻打赵国,要往回找找面子。这回秦军不像之前那么轻敌了,他们做了周密的部署,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从北面攻击邯郸,一路从南面进军,攻打邯郸的另外一侧。

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抵抗秦军的任务,又一次落在了李牧的身上。李牧身经百战啊,他不紧不慢的分析了一下局势,邯郸南侧,有漳水和赵长城最为屏障,秦军一时半会是很难得手的,干脆就来他一个守南攻北。

李牧命令司马尚在邯郸南侧死守,自己率主力北上,迎战来犯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根据秦军的了解,李牧应该还会安营扎寨和自己僵持一段时间,可今非昔比啊,邯郸的南侧正在吃紧,李牧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术,他调集全部人马,亲自督战,向秦军发起总攻。

一来秦军没做好准备,二来李牧的攻势太猛太突然,一加二等秦军大败。打败了北部的秦军,李牧马不停蹄的挥师南下,和司马尚兵合一处,攻击南路秦军。这个时候南路秦军,已经知道了友军失利的消息,也无心迎战,一触即溃,李牧又一次打败了秦军。

交代好了李牧的从前,我们继续从公元229年开始讲起,赵国发生大地震和灾荒,又一次撩拨起秦国那蠢蠢欲动的心。秦国派大将王翦带兵攻打赵国,赵国则派出了秦国的冤家苦主,李牧和司马尚。当然了,李牧为主将,司马尚为副将,二人率领赵国全部兵马,再次抵抗秦军。

王翦,秦国名将,身经百战,智勇双全,他和李牧的较量算得上是棋逢对手,双方在战场之上僵持了一年多,也没有分出胜负。

李牧不着急啊,他就守在家门口,任务就是不让别人冲到家里去,所以不败就是赢了。王翦不一样啊,他是来搞拆迁的,可违章建筑都靠近不了,他没法施工啊。这个时候,王翦的智谋就体现了出来,他派人把局势向秦王做了汇报,并且指出,大王,该玩阴的了。

很快,赵王大臣郭开收到了秦王送来的厚礼,又过了几天,一个谣言在邯郸城传开了,故事情节如下:

李牧将军和司马尚将军啊,他们是曾经打败过秦军的,按理说,这次他们要是真的发力,秦军早就被击退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年了,还没有尽全力为赵王干活啊,明摆着,他们和秦国早就串通好了,他们在等待时候,想把赵王当见面礼送给秦王嘛!

这小风是一阵一阵的吹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是越想越害怕,越害怕,听到谣言的声音就大。李牧啊,这是你不仁在先,我也是为了自保,赵王就重新派出将领,去前线接替李牧和司马尚,让他们二位回家养老。

我们前面说过,李牧打匈奴的时候,就是一根筋,他觉得,自己要是回去了,这数十万赵军的性命就不保了,赵国也不保了,干脆就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搭理赵王的命令,继续和王翦对峙。

这回赵王真的明白了,看来李牧谋反之心已经属实了,那我也不客气了,干脆,就派出了秘密行动小组,偷袭了李牧,并且处死。司马尚也被弃用,赵军被两个庸将统领。可怜李牧,一世英名,未逢明主。

公元前228年,王翦率秦国大军再次对赵军发动总攻,赵军大败,而后,秦军趁势攻下邯郸,生擒赵王,赵国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赵国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公元前222年,秦军拿下了代,公子嘉被俘,赵国最终灭亡。

赵国结束了,做个小小的总结吧。

当年三家分晋之时,赵国实力平平,而后赵武灵王横空出世,一出道,就力据强敌于家门,而后又扶助燕国,干涉秦国,一时威风了得。之后胡服骑射,荡平中山,赵国之威风,天下皆有感受,只是当时群雄实力俱在,赵武灵王也不敢有一统天下之心。

而后惠文王继位,手下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加上君主贤明,知人善任,虽有强秦窥视,亦自保无忧。后世李牧,北击匈奴,西据于秦,如果使用得当,赵国还可延续,无奈君主昏庸,自毁长城,赵国江山,就此终结。

晋家出来的三兄弟,韩国和赵国都被秦国收编了,接下去,就轮到了魏国。

其实魏国早就看清了自己处境,早在公元前231年,魏国就主动向秦国示好,献出了自己的丽邑,那意思很明确,不要打我,不要打我。当时秦国正在调兵遣将攻打赵国,知道赵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没太贪心,收下了魏国的丽邑,让魏国又过了几年的好日子。

公元前225年,腾出手来的嬴政,派王翦之子王贲为主帅,攻打魏国。魏国也不傻啊,明知道秦国不会放过自己,这几年也没闲着,是抓紧时间紧固城池,把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修的铁桶一般结实。

王贲带军来打大梁城下,几次攻城,都无功而返,王贲一琢磨,这老魏是死心要守城了,他耗得起,我可耗不起,老爹都打了那么多胜仗,我得抓紧追赶不是。他仔细分析了一下局势地形,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是这个主意,拿下了大梁,终结了魏国。

王贲下令,既然老魏脸皮厚,打不动,兄弟们,你们也不要费劲了,都给我干点别的吧。去给我挖渠道,把黄河和鸿沟的水给我引到大梁城下,我要水淹老魏。士兵们一听,不用冒掉脑袋的危险攻城,去干体力活,好嘞,很快黄河和鸿沟的水就把大梁城团团围住。

要说这老魏手艺真好,大梁城城墙真坚固,大水足足泡了三个月,城墙才轰然而倒。这下好了,没有了城墙,魏王也不用出城,就投降了。从此,没有了魏国。

伤感啊,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了,晋家三兄弟都光荣了。老魏,是战国初期的领跑者,算的上是先富起来的那个人,魏文侯求贤若渴,曾经做出天天把大门吸引人的低姿态,而且老天还特别的眷顾他。

李悝、吴起还有很多的文臣武将,聚集在了魏国,而后庞涓和孙膑也都在魏国会和。不管是庞涓心胸狭窄惹的祸,还是当时的魏侯不识货,总之,魏国失去了进一步扩大势力的机会,马陵一战,国力大损,之后再也没有掀起波浪。

至于后来的小打小闹,到被秦国逼的闭门不出,似乎,也只是随着大流往前走了。

建了一个历史聊天群,欢迎大家扫码进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九大名将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7页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唯有王翦一人得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毁誉参半 王翦寿终正寝 廉颇抑郁而终……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白起没有对上廉颇,而王翦不愿对上李牧?
他一个人就害了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两个,他是秦灭赵的功臣,他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