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周内三位杰出青年科学家离世:不要等到失去才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

过去一周,从象牙塔传来不少令人悲伤的事情,我国高校有三位杰出青年科学家因病去世。

3月16日,山东农业大学官网发布讣告: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郝玉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年仅51岁。

郝玉金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如果你对于科学研究略有了解,你就知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被誉为院士摇篮,如今的院士相当大比例在中青年时代都曾经获得过这个项目,杰青基金设立于1994年,是经时任总理李鹏同志批准设立、用于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专项基金,竞争十分激烈,能够拿到杰青,基本上说明这位学者在科学研究这个领域已经十分出类拔萃。

而3月14日,我国知名材料学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电学院副院长、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去世,终年42岁。

周军教授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他先后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

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就在去年9月份,周军教授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科学杂志《科学(Science)》发表,揭示水系热化学电池广阔应用前景。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军教授团队(左四)

而几天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胡伍生教授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于2021年3月10日15时40分在南京逝世,终年56岁。

胡伍生教授为博士生导师,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教育科研事业,主持与参加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和工程研究等项目12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2项,先后获省部级等各类科技进步奖11项,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各类教学成果奖7项。

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教师并不轻松,对于责任心强、业务水平突出的中青年科研领军人物来说,他们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带领团队、争取科研项目、发表研究成果等方面往往更加努力和追求完美,以至于他们工作极为忙碌,无暇顾及个人健康。

长期高强度长时间的智力性工作,导致久坐缺乏运动、熬夜工作睡眠时间不足等等问题在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

过劳成为压垮健康的

最后一根稻草

有研究显示,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远低于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十岁,并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更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到60万人,已经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高知群体已经成为“过劳死”潜在危险的重灾区。

“过劳死”一词源于日本,又被命名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称谓。

“过劳死”人群的特点与我国高知人才群体的生存状态特性有着高度重合: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围绕工作,承受较大的压力,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质量差,久坐缺乏运动等等。

但事实上,工作并不会导致人的死亡,但过度工作,缺乏休息,失去劳逸结合,却会给健康带来多方面的危害,进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者说疾病危险因素不断聚集,所以过劳死的表达并不准确,而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引发了健康问题,而过度劳累反过来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度重视久坐危害

无论是高校的科研精英,还是绝大多数办公室职业人群,都会面临工作中一个对于身体健康重大不利的问题——那就是伏案久坐。

事实上,大量科学研究无一不证明,久坐不动与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密切相关,而这些疾病正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

比如:

● 久坐不动导致肥胖症;

● 久坐不动使得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

● 久坐不动使得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

● 久坐不动使得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

● 久坐不动的人更容易发生下背痛;

● 久坐不动使得部分类型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这里所说的癌症主要包括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 久坐不动使得骨、关节、肌肉更容易退化,大大降低了人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我们常把这种久坐工作生活方式称为称作“沙发土豆”,久坐不动不仅仅是大众理解的运动能力退化,人变得无精打采和羸弱无力的问题。

更为要命的是,久坐不动会使得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大为增加,久坐的健康风险已经超过吸烟的健康风险。

换句话说,即使你不抽烟,饮食习惯良好,睡眠充足等等,久坐不动照样有可能使得你患上心脏病、癌症、糖尿病。

运动不足已经超越吸烟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问题。

所以,综上所述,职业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使得心理负担重,而久坐的职业工作特点又会对健康造成直接的损害,这就构成对于“身”“心”健康的双重影响。

关注职业健康应该是每一家用人单位、职业人群都应该高度关注的话题,但职业健康的尴尬就在于这是一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往无法落地、不可持续,并且还不那么紧急且重要的内容。

积极的职业工作场景你见过吗?

运动为什么可以有效消除

伏案久坐带来的疲劳

很多人下班后就希望立马葛优躺,理由是太累了不想动,如果你在下班后,还是延续久坐,那么这种消极性的休息往往并不能消除疲劳;

而如果你让自己做一些运动,哪怕强度低一些,轻松一些,也可以有效消除伏案工作带来的疲劳感,让你从积极性活动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休息。

所以说,不是太累不想动,而是不想动所以太累。

1、运动可以让下降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近十年的研究显示:

一次急性运动可以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显著提升人们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条理地组织日常工作和制订工作计划,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自己,用最佳的方式执行自己工作和完成任务,并且更好地控制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

研究还发现:

运动显著提升大脑认知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速度、专注力和学习成绩。从这个结论中可以看出,强调工间操,强化工作疲劳后运动,对于提升成年人工作能力大有好处。

2、运动缓解了慢性焦虑

规律地参加运动可以显著减少焦虑情绪,近十年来研究发现运动不仅对于焦虑症起作用,对于大多数人存在的慢性焦虑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所谓慢性焦虑是指人们在很多时候因为一些事情或者压力感觉到不安和焦虑,而这种情绪既够不上严格意义的焦虑症,但又不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伏案久坐比较容易导致人们处于慢性焦虑,而积极活动则可以显著缓解焦虑情绪。

3、运动促进大脑休息

运动还可通过心肺、肌肉大量活动,改变大脑工作模式,这在生理学上称作交互抑制。

什么是交互抑制?

当我们安静时,是主导抑制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而当我们运动时,是主导兴奋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因此,可以理解为伏案久坐以副交感神经活动为主,副交感神经持续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神经疲劳,而这时如果进行运动,主导兴奋的交感神经就处于活跃状态,交感神经的活动本身也可以更好地抑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让副交感神经得到休息,使得大脑得到充分放松。

4、运动增加了大脑供氧

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的解释,跑步是典型的有氧运动,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氧气作为能量物质燃烧的原料。

这时就可以促进心肺向大脑供氧,脑血流增加就会让我们从昏昏沉沉的脑部疲劳中清醒过来。

运动后大脑血流明显增加,思维能力明显增强

5、运动促进睡眠质量提升

有力的证据显示中到大强度运动可以显著提高睡眠质量。当然,运动提高睡眠质量不仅仅只是由于运动让你疲劳后,你累了所以睡得好。

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以减少入睡所需时间;运动还可以减少从入睡到早晨起来这个期间醒来的次数和时间,也即减少你半夜醒来的情况;

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长,减少白天昏昏欲睡的情况。而白天昏昏欲睡是许多脑力工作人群的典型表现,通过更优质的睡眠可以让你第二天满血复活,更好地投入工作。

6、心肺功能的增强本身还可以提升抗疲劳能力

我们对于心肺耐力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其实这样理解只对了一半,心肺耐力也是身体疲劳后消除所必需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更强的心肺耐力,一方面你更不容易疲劳,另一方面,你也具有更强的疲劳恢复能力。所以很多人上了一天班感觉身体快要被掏空,其实这也是心肺耐力低下的表现。

通过有氧运动,提升耐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身体抗疲劳能力,让你在辛苦工作之余,还能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回到家已经累瘫。

健康生活方式

有哪些基本要素?

1、坚持规律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过少和过量运动都不利于健康。当然,对于多数人而言,主要的问题是运动过少,而不是过量运动。

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但事实上,运动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般认为每周至少要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大强度运动,这是维护健康所需要的最少运动量,运动时可以说话就是中等强度比如健走,运动时无法自如说话就是大轻度比如跑步。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运动,哪怕你的饮食习惯再好、睡眠再充足、卫生习惯再好,都不能称之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常常把运动与健康画上等号。

2、膳食合理

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健康的饮食是指膳食中应该富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要避免或减少摄入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或者成分。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吃清洁卫生的食物、咀嚼充分、吃饭不分心等。

3、充足睡眠

2021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数据显示,数据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运动人群失眠困扰比例仅为10%,这意味着普通人群失眠率比运动人群高近4倍。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低诱发其他疾病,危害身体。

研究表明,中年人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早亡危险增加26%。充足睡眠,睡前不要看手机,营造良好睡眠条件和环境都是现代人做得不好的地方。

4、保持良好心态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换角色,调整心态。

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要树立适当的人生追求目标,控制自己的欲望,知足常乐。

并非所有高校教师都不爱运动

施一公是典范

在去年广州马拉松赛上,西湖大学校长、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顶级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完成了自己的人生首马,成绩为334,已经十分接近大众精英跑者水平。

图片来自马拉松照片平台,感谢摄影师

从施一公清瘦的形象我们就能看出,运动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之前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只要北京空气质量尚可,他就会在校内跑上几公里,平均每周要跑二三十公里。他不仅自己跑,还带着团队跑。

上高中时,施一公就练习长跑,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上本科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他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

他曾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纪录。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学毕业5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很难想象,如今的大科学家当年还从事过竞走这样专业性、技术型极强的运动项目。

施一公院士说:跑步让人有更充沛的体力,有的人以为,花了很多时间锻炼,学习工作时间会,实际上,如果跑步方法得当,能有效增强心肺机能,还能让大脑供血充足、思维敏捷、让工作更有效率,事半功倍。

小结

科学家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他们肩负着探索未知、启迪未来,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同时科学家也是一个十分忙碌和辛苦的职业。

运动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促进健康,更是繁重脑力工作之余的重要调节。

运动改造大脑,运动不仅让科学家更高效地工作,也得以让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更持续地贡献。

向三位优秀中青年科学家默哀,也希望更多高校教师和大众引以为戒,重视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再忙都不要忘记锻炼,忙也许是成就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但忙不应该成为放弃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由。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不是空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大因素让亚健康找上你 小心会“过劳死”(组图)
如何拯救过度疲劳的身体
三成人减肥减不下来,原因可能是“过劳肥”,听听医生的几点建议
年轻时拿命换钱 年老时拿钱保命值吗? -海南特区报数字报刊平台
【健康】职场女性为啥越忙越胖?
为什么你总觉得很累?一分钟自测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