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邹颖慧: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教学

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教学

中山市东区柏苑小学/邹颖慧

2021年10月22日,由于学校是中山市“未来课堂”首批实验学校,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带着学校语数英三科中对“未来课堂”有一定实践的教师一起参加中山市中小学“未来课堂”项目启动仪式暨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博士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为思维而教》讲座,黄志红博士从教学改革的历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教哪些思维、如何教、具体实践案例展示等五方面展开阐述,黄志红博士基于教育理论、教育政策的发展,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参会者思考如何实现“为思维而教” 的未来课堂。

一、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到核心素养

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也可以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3个问题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我国的教育理念经历了从“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变化发展,每一个目标从提出,到“过时”,再到新目标的出现也各有其历史必然性。双基教学,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显而易见,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教师是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2001年新课程改革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2016年国家出台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2017年国务院出台文件提出了学生需具备的认知、合作、创新和职业等四大关键能力。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的转变。那究竟如何才能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呢?

二、教学内容:从教知识走向教思维

在我们还是学生时,缺乏普及的电脑、智能手机的时代,教师教会我们各科知识来让我们变得更有智慧。然而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学生能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随时能找到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看看今天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无人驾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对于我们当下的教学而言,如果没有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这样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也无法帮助学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因此,教师要从教知识走向教思维。黄志红博士用知识+情境+实践=素养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学科知识只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一切知识惟有成为学生探究与实践对象的时候,其学习过程才有可能成为素养的发展过程,惟有将知识根植于情境,才能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促进素养发展。素养一经形成,又能超越具体情境的限制进行迁移。那教师如何教思维呢?

三、教学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为实现为思维而教,教师需要聚焦学科的大概念和框架性知识,转变知识观,不再把知识当做“客观真理”或固定事实,而使知识成为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资源。时下热门的学科大概念引领、单元整体性教学等研究都开始研究学科核心化的思维;教师也需要基于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真问题,去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走向多元化,例如小组教学、合作教学、结构化教学、参与式教学、个别化教学等。学生在做事情中学,让学生有事情可做,而不是有东西要学。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因为他认为是教师和家长“逼迫”他学,而不是他自己发现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看到学习和他的关联,建构学习的意义,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为思维而教的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参与度,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求知欲。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语言、教学设计等决定了该课堂的实效。我们的教育呼唤为思维而教学,这就意味这学生要从知识消费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教师要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架起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如何表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亟待“四个转型”
追问与反思:课堂教学改革中的22种关系辨析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用素养和智慧创新历史课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