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陈姗姗∣从教学反思到论文写作

从教学反思到论文写作

中山市第二中学∣陈姗姗

写作组的论文提倡课例写作,刚进组的第一年我写的课例都是现有的,以前上过的公开课,参加市里评比的课如微课、精品课和一师一优课等,但是只持续了一年,我就感到库存告急,因为写作组一年要求8篇论文,而我已有的课例也不多,在没有写作意识之前,对课例没有保存积累的习惯,尽管也有不少好课,但都成了过去式,没有一点印象。所以在第二期快结束时我就明显感到论文写作素材的严重匮乏。

有一次我跟写作组的石硕谈起这件事,她和我的感觉一样,那时我就开始思考该如何积累论文的写作素材,论文不是编的,一定是来自实实在在的教学,我所有的论文素材都是已经上过的课,有的老师说自己写的课例还没上过,不知道课堂效果会怎样。而我的感触就是没有上过的课我真的无法写成论文。这跟我的写作功底有着很大的关系,功底过于薄弱,只要上过的课,做过的事才能写成论文,偶尔才能发表。在感到自己的论文素材告急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写教学反思,第一次把现成的教学反思写成论文是一节简单的常规课,即一节不等式的习题课,上课之前我在思考该如何提问学生才能自主地思考,而不是我直接给出解题思路?不少学生反映“一讲就会,一做就懵”,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教师还是学生?那节课我一直在思考课堂提问,上完之后就记录下来,当月写作组论文就用了这节课的素材,没想到发表了。这让我很惊讶,同时也明白了课例写作不一定是公开课或者示范课,不一定是打磨得很完美的课,有思考就行。

《中国数学教育》的杜安利编辑跟我说:“选题新颖是一方面,但是能围绕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思考,也很重要,另外,写作经验也重要,很多退稿的文章,不是内容不好,是没有写好”。这段话对我深有启发,一线教师对理论研究较少,也不透彻,但优势在于丰富的素材,不管是什么课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就像杜编辑所说“围绕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思考”。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都一定会有思考的,这些思考不一定很成熟,也不一定很新颖,但是一定很实用,及时写下来,一篇教学反思只要有一句话有价值就非常好了,不要追求每一句话都是经典。说实在话,我的不少教学反思都很粗糙,不值得推送也一定不能发表,但是却成了我每个月论文写作的最佳素材。

我和写作组的张娜经常讨论教学反思,她教物理,我教数学,论文写作有很多共同之处,她曾经让我发几篇教学反思给她,我不知道对她是否有启发,因为写得很随意,只是起一个记录文字,积累素材的作用。一个月能写差不多十几篇教学反思,到论文写作的时候我就把这个月的教学反思都打开,一篇一篇地读,从中读出共性,读出论文的选点。比如:图形表征、数学运算、问题串……先聚焦一个关键词,然后开始把这个关键词提炼成论文的题目,接着针对这个题目再读教学反思,选经典的习题,一般选3到5个题,因为每篇论文也就3到5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对应一个题目。积累经典题目是促进我写教学反思最大的动力,没有之一,因为论文写作时观点可以查阅参考文献,但是经典题目一定要在平时积累,否则论文写作时抓耳挠腮地找与之相关的题目,非常痛苦,也非常费事。最后我再反复琢磨这些题目与文章的主要观点之间形成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该如何从中提炼出与观点切合的小标题?这个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查阅参考文献,如果没有参考文献,最终只能是经验总结,,不具有学理性。

下载20篇左右的参考文献,分为两类,一类是跟观点相关的文献,一类是跟课例相关的文献,不过随着写作经验的积累,课例相关的文献可以不需要,尤其是习题课,自己挑选出来的题目已经比较经典,而且是自己的专业,已经非常熟练。最近一年我发现,只要小标题定好了,每一部分的论文我几乎可以一气呵成,不再反复查阅参考文献,因为平时在写教学反思时非常锻炼自己对素材的分析能力,这样就节省了不少精力,那么主要的精力就是深度研读跟观点相关的参考文献。阅读这类文献要注意两点,一是看看别人是如何写作此观点的文章,二是用到了什么理论。教师理论功底的积累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参考文献中的理论都是经过作者解释并辅助以课例教学的,一不枯燥,二易理解。

当然我也不是每节课都能写出一篇教学反思,有的时候是几节课才能完成一篇,以最近学习的排列组合为例,刚开始的时候内容比较简单,基本概念的讲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习题也没啥错误,反思也就不多,但是我会以少汇多的形式坚持写,有的时候一节课写一段,两三节课才写完对这一内容的反思,但是属于同一内容的反思所以也不会显得零碎。实在没东西写的时候我就分析试卷,每周末学生都有试卷或者日常的作业,我就逐题分析错误,思考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数学论文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解题类即解法一、解法二……二是教学设计类,三是解题策略教学,我比较擅长第三类,因为我的教学反思多数都是习题课的反思,这是数学教师的教学习惯所致,因为做题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

虽说我每年写的论文总数不多,但是有两点是我非常欣慰的,一是写作组每个月的论文不再焦虑,二是每次写论文用的时间都不多。这些都是从坚持写教学反思所获,也就是说只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就不会困于论文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
【2022届新高考】韩少功《归去来》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分析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必备重点知识整理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阅读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600题(可直接打印)
多地停课!甲流进入高发期,如何防护,一文说清楚→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