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84篇:读文有思∣先老老实实教好统编教材再说

先老老实实教好统编教材再说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了肖培东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21年第12期的论文《守与变:“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的反观与回归》。肖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文中提到的很多观点我都十分赞同,具体心得如下:

首先,阅读能力提升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首要表现。在一线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不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教了课文就等于教了语文,更有甚者,认为讲了课文,学生记了笔记,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这就是教了语文。我觉得这是我们当前阅读教学的最大弊病,即在教课文的过程中没有凸显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或者没有将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学习与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习惯使用讲授法、提问法等,课堂充斥着碎问碎答的环节。或者说,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的问题在于没有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训练作为重点;从教学方法上讲,问题在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讨论式、交流分享式、项目学习式等方法,在很多课堂上要么流于表面,要么付之阙如。面对这种情况,我的观点是要老老实实将统编教材教好。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难道我们教课文不就是在统编教材吗?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培东老师说:“我们在教学时,要领悟统编教材的核心指向,始终把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核心位置,遵循教材体系,找准能力坐标,清楚所教篇目所在的单元能力的体系中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的放矢。”按照肖老师的指点,上述观点的偏差在于教课文的目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针对性在哪里?在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语里,在课文的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旁批、阅读提示里。作者举了《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本课所在单元的要求是用浏览的方式阅读文章,阅读时能够一目十行,预习提示要求用十分钟读完课文,并标记重要的时间、地点信息。在教学中,就应该将“浏览”作为重要的内容。肖老师的做法是,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学生进行“浏览”实践,教师当场获得反馈,进行形成性、表现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习得浏览的阅读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其他文本的阅读中。对于这一点,我们要能够清醒地分析。首先,浏览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不能省略,必须要教好、训练好;其次是不能脱离文本,随意找一些材料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更不能只讲浏览的知识,不进行扎实的训练;最后是这篇课文不能只教浏览,还是要结合文本特征以及之前单元的学习要点展开教学。

在这篇文章,肖老师还提到一种现象,有教师先教掉必考的古诗文篇目,剩下的篇目随意处理,梳理完知识点之后,就急着对学生进行考点训练,把大量时间放在题海练习之中。这种情况存在吗?肯定有。试想: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有效训练阅读策略和方法,学生的阅读技能没有得到培养,那么做题就只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大量做题还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腻烦,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语文教学低效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真切切地读书。肖老师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不闻读书声,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看似问题已经解决,但是问题的解决是大家“合力”在完成,落到学生个体身上,对其各自的学习行为并没有带动多少,学生个体也根本不会触及语言深处。这种现象我见得也很多,一节课教师问一些没有什么思维深度的问题,教师问一个,学生答一个,有时候教师问了之后又不给学生思考时间,直接自问自答,答完之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回答听懂了,教师就满意地进入下一环节。这样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吗?语文圈里一直流行这样一个故事:某语文教师因事请了一学期假,学生上语文课就是读书,大声朗读课文,结果期末考试成绩比有老师教的时候还好。印象中这件事跟魏书生老师有点关系,具体细节不太清楚。这样的事情即使不是真实发生的,也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低效的教学,真不如学生自主读书。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语文教师不重要,而是要警惕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有效教学的效果好于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读书的效果好于低效教学。

再次,肖老师还提到了“自能”问题,即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我觉得魏书生老师做得很不错。肖老师也提供了某学校推进的语文学习习惯,具体说来就是,预习:通读课文、标记点评、提出疑问;朗读:大声、流畅有感情;书写:端正、规范有美感;听课:精心听、积极思、大胆评、敢质疑;阅读:常阅读、品名著。如果学生每节课都能自觉按照这些习惯指引自己的学习,语文成绩绝对差不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注重教学内容与艺术,不太重视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甚至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情,这就大错特错了。学科教学和管理只有相得益彰,才会有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关于教学效果,还有一个课堂评价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一节课教完了,学生学完了,老师布置了作业,用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但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不能只寄希望于作业,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作业时间有严格的限制。这就更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课堂上就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也与我思考的“有效阅读教学框架”有关。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过程中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阅读,最后教师或学生再依据目标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确保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那么多部编本解读,还是这一篇最干货(为新学期收藏)
统编教材小古文教学的价值分析及策略探究
特级教师:如何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教法
使用统编教材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怎么教”“教什么”……名师余映潮谈统编教材运用策略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强势来袭!老师,校长喊你重新备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