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146篇:读文有思∣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复习断想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复习断想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8期发表了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教育科研和教师发展中心范兴华老师的论文《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探究》。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复习的具体思路,并辅之以具体的案例,我认为很有指导意义,可以廓清当前非连文本复习方面的一些误区。

据我听课和观察发现,当前中考阅读复习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注重“讲题”,而经常忽视“文本”。例如此前听过一节非连文本的复习课,教师上课给了少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做题,这个时间不超过10分钟。此后课堂的主体部分便是用投影仪将4-5个学生的答案投影出来,全班集体给这些答案打分,并陈述理由,这个环节差不多用了将近20分钟。借助教师用PPT呈现正确的答案,学生将答案抄在复习卷上。然后教师又布置了另一篇非连文本的题目进行训练。我们可以看出来,本节课给学生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时间是很少的,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了模拟考试的场景,师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与时间都花在了“题目”上。我认为,这样不正常的课堂一定要改变。如果对文本不理解,哪怕题目做对了,这也不是语文教学应有的导向。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围绕2021年浙江省宁波卷的“太空之问”一组文章开展教学,第一个步骤我就十分赞赏,该步骤是:依次阅读题目提示、材料及出处,借助阅读支架,检索相关信息,在原文中勾画、标记并填写表格,完成对文本的多角度把握。该步骤提到的“阅读支架”,指的是对非连文本进行“全息把握”的表格,要求学生将四则材料的材料类型、体裁类别、内容主题、关键信息、材料出处等信息填写在表格里。很明显,这并不是题目本身,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阅读支架,目的是把握所有材料的内容和信息。填写完表格后,教师还请学生围绕表格的内容进行讲解,这相当于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理解。

这也告诉我们,非连续性文本的复习备考,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文章没读懂,学生做题自然只是简单地“比对原文”,有些题目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答,但很多题目需要综合理解所有材料的信息,甚至还要将材料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果教师没有其他教学手段,那就请教给学生一些读懂文章的实用技巧,例如圈出材料的出处、画出关键词句、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用流程图表示段落内部的脉络等等,然后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争取将复习的重点从“答题”转移到“解文”上来。

其次,作者借用PISA考试中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建构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图式。具体是:第一步,访问与检索。尊重非连续性文本不同材料外在的独立性,分则感知,全息检索,多维把握,第二步,整合与解释。读出非连续性文本各则材料内在的关联性,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式理解,梳理共性,透视彼此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反思与评价。深度理解文本,对文本的内容、形式进行批判、反思和评价,形成自己的判断。第四步,审读与作答。审清题目的要求,根据需要适当回读文本,聚焦关键进行前后勾连,并在作答中完成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实现深度理解。其中,前三步是PISA考试的能力框架,第四步则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上去的。而作者建构的“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审读与作答”的阅读图式,很明显不同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而与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也有一些差异。这个图式最大的优点在于:每一步都围绕文本展开,教学重点不脱离对文本的理解与解读。

再次,作者提出了一些非连续性文本复习的具体做法。与很多教师“展示学生答案——全班集体打分——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自主修改”的教学步骤不同,本文作者提供了一些创新的做法和思路。其一是“小老师制”,即师生角色置换,翻转学习。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讲解作答,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倾听,并根据学生所讲,向“小老师”提问。其他同学可以随时登上讲台成为“小老师”,这样就能实现“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师生讨论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对材料文本的解读,也可以是某道题的考点、答题思路甚至答案本身。通过这种角色互换,学生参与阅读、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大为提高。

其二是学生自主拟题,并拟定答案。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细读文本,选好出题点,模仿中考试题的类型进行题目命制。在命题前,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商讨的环节,即小组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之上,集体商定题目的考点、类型、设问方式等,然后学生自己命题、拟定答案,完成这些工作后,再一次进行小组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什么呢?教师需要巡回了解各组拟题情况,发现拟题存在的共性、突出的问题,从材料选择不恰当、题目设置不科学、答案拟写不准确等方面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拟题,投屏呈现并与学生一起分析病因,并进行修改。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命题人和作答人的身份进行了置换,学生从命题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去拟定答案,这比单纯的阅读、答题更有挑战性。

当然,也有的老师会说,我们的中考复习时间这么紧迫,哪里有时间给学生进行命题,或者让学生担任“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题呢?事实也是如此,但在考虑时间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效率的问题。做题、讲题、训练的复习方式不能说没有效果,但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疲惫感,甚至陷入机械刷题的泥淖。无数次低水平的重复,都比不上一次高质量的飞跃。学生对文本解读不深、不透,不了解题目的考点以及具体的答题思路,刷再多的题也没有用。还不如老老实实读读文本,在正向作答的同时,也尝试进行一些“逆向操作”,而“小老师制”“学生命题”等,就是这种“逆向操作”的有效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津:强化问题意识,掌握答题方略!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方法的举例分析
小升初必备技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综合全解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
中考语文:基础显常规,阅读写作稳中求变 |点评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