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温儒敏教授谈语文教育

听温儒敏教授谈语文教育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最近几天,利用早起的时间,陆陆续续读完了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读这本书的初衷,还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订。部编本教材究竟有哪些变化,有什么新的理念,这是我需要去了解的基本常识。听温儒敏教授亲自讲述,对部编本教材的理解可能会更为深入一些。

在多篇文章中,温教授对部编本教材的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顺带讲述了部编本教材编订过程中的一些“花絮”。正是在这些“花絮”中,我了解到新教材的出炉,其实凝结着很多专家教授与一线教师的心血。而当去了解编写的过程之后,再去进行课堂教学,就不会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认为“我的教材我做主”,而是用一种同理与理解的态度,体会新教材的变革部分,以及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变化。例如部编本教材将选文分为“教读”与“自读”两大类别,这就比原来的“精读”与“略读”,更有操作的指引性。所谓“教读”,就是老师讲得多一点,精一点,主要就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则是学生使用已有的经验与方法去自主阅读,教师不必精讲。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再比如,原来的教材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等等,这仅仅是空洞的要求。部编本的教材非常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引,例如速读、默读等等。至于如何速读、如何默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有意识的落实与引导。

温儒敏教授特别注重课外阅读的作用,将名著阅读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这是一个较大的改变。这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句话所做出的调整。有的人对温教授提倡课外阅读很不以为然,认为单纯的提倡没有用,关键是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我倒是觉得,双方的思维不在同一层次上。温教授是站在改革战略的角度,强调读书之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是呼吁语文教师以及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读书的“实践”,即要落实到阅读这一行为中来。也就是说,“读”比“怎么读”更为关键,也更为重要!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方法论很关键,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方法论的指导。在某种情况下,实践本身比实践的方法更为关键。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偶然了解到,原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教材也是依靠温儒敏教授的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力量修订而成。还有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也是在温儒敏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我之前一直很奇怪,为什么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表达很模糊,只是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至于“语文”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其学科属性究竟是什么,由于某种原因只字未提。8年之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学科性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要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点也是温儒敏教授一以贯之的理念,不夸张地说,正是这种明确的界定,廓清了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而且对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的“乱象”是一种有力的“拨正”。此后便是部编本教材的编订,可以说课标的修订与教材的编制是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两个事件,可以说前者是理念的改变,后者是载体的改变。

因此,读这本书,基本上可以了解新世纪以来高中学段与义务教育学段的语文变革的基本思路与理念,特别是部编本教材已经开始使用,教师更有必要去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阅读本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而对于温儒敏教授的语文教育理念,我比较认同的还有这一点,即“重要的不是再去争论,而是让部分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专家坐下来,认真做一些调查研究,真正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不只是在印象的、情绪的层面提出批评与设想。”在温教授看来,语文教学其实是学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的是扎实的调查和科学细致的跟踪研究,而不只是印象式的东西。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学者或一线教师的争论,很多囿于经验或文献,缺少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实证研究。也有的教师认为语文学科谈不上什么科学性,对实证研究不以为然。其实,只要是研究,都离不开调查取证,都不开数据分析,语文教育也要注重实证研究。温教授主编的《语文课程改革调研报告》一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选取了中小学语文领域有影响力的9项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书。这种调查研究有事实基础,也有统计学的依据,含金量自然比较高。例如王朝霞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研究”,以及张杰主持的“北京市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等等,很有针对性。即使我们没有条件对语文教育的问题进行一一研究,那也应该去阅读一下这些已有的调查报告,建立在调查报告基础上的结论,比起经验感觉来,更为可靠。另外,北京市教委出台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文件也很有启发意义,这也是阅读本书的收获之一。

本书并不着意研究高深的理论,也不着意构建什么宏达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随笔式的感悟,或者是提交的教材审查报告或发言稿等。但正是在这种记述性的文章中,我们获得了最基本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理念。虽然本书有很多内容重复率较高,但并不损害本书的学术价值。可读性强,并不意味着学术性弱。有时候,恰恰是在这种愉悦的阅读状态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上的培训
语文教学,教师宜“导”不宜“教”
上海语文课本要变喽!沪教版让位,部教版进入一年级七年级!
“部编本”语文教材下的阅读教学刍议
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部编本教材的创新教学
统编教材使用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