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第148篇:2018年读书记(中)

2018年第148篇:2018年读书记(中)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21.《领悟经典:语文教学文本解读28例》,张正耀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本书作者为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正耀老师,该书围绕中学语文教材中的28篇文章进行重新解读,得出的结论或使我在此前基础上深化了认识,或让人耳目一新。该书既有理论深度,同时也有方法论上的启示。

22.《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学习”是在差异之中创造关联的行为。学习什么的行为,是一种发现某某跟某某之间看不见的纽带的行为,是编织起跟陌生人之间的联系纽带的行为。学习是一种对话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常用话语,这跟佐藤学教授有密切关系。

23.《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教学化研究》,张钧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阅读行为,而是一个建构与更新自己文本解读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对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具有重要价值。这是一本跟文本解读相关的著作,也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本书引用了很多西方教育理论的观点,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基本形态与理论问题。

24.《语文教学对话录》,褚树荣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本书作者褚树荣老师是浙江省宁波市语文教研员,在语文教育研究方面著述颇多,《语文学习》等杂志几乎每期都有褚老师一篇文章。这本书是教研员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包括上课、评课、教材解读等,语文教师值得一读。

25.《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荣维东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建构文本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一本对语文文本解读的理论、知识、技能、程序进行全方位概括的著作,初次接触文本解读的老师可以读一读,掌握关于文本解读的基本常识。

26.《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这本书全面讲述了现代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推荐一线教师阅读。很多老师都会说自己上课、写文章没有理论基础,其实最缺乏的理论就是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黄教授这本书精深的研究著作,还配有练习题,也是教师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性著作。

28.《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应该是西方教育史的扛鼎之作,值得反复阅读。之前读过薛绚先生翻译的版本,后来又读人教社的版本,常读常新。

29.《教学论基础》,克罗恩著,李其龙 李家丽 徐斌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国学者的著作,一般来说比较难读,不过真正啃下来之后就会觉得在思想上有所启发。作者在这本书里介绍了关于教学论的几种形态,并且从哲学的角度对教学论进行了研究。一线教师可以选读,因为思辨成分多于实践成分。

30.《课程的逻辑》,钟启泉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变革思维方式,重建话语系统。这就是一本“变革思维方式,重建话语系统”的著作,钟教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可读性很强,适合在课程理论方面匮乏的同行阅读。

31.《现代教学论基础》,裴娣娜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理论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要求对其研究对象、理论结构和研究方法进行探索;二是逻辑的考察,要求逻辑形式的严密性、完整性。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研究同样应遵循这一基本思路。本人不太喜欢这本书,不符合我的阅读胃口。

32.《课程与教学哲学》,张楚廷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即令教学是一种工艺,一种技术,它也应当有形而上的思索。同样,这种思索应当能使教学多几分深刻,少几分肤浅。我非常认同张楚廷教授这句话,教学实践应该有一些哲学思考。这并不是一本介绍课程与教学哲学的著作,而是作者与研究生一起思考、对话的问题,是对课程与教学的某个点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结构主义的反思。

33.《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布鲁纳著,邵瑞珍 张谓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任何科目都能够按照某种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这句话是布鲁纳的名言,也是结构主义的理论宣言。换一句话说,就是“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个学科,其任务都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这本书的理论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

34.《0—12岁儿童心理学》,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著,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本书是按照五种经典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普遍性理论来分析儿童的心理与行为表现,特别是中间三种理论,对我很有启发。理论可以提供一般原理的框架,指导研究,对观察结果作出解释。理论不同于事实,理论提出可检验的假设,论证是理论的思维特征。好的理论具有实用性,他们对研究、解释和日常生活都有帮助。

35.《皮亚杰教育论著选》,皮亚杰著,卢濬 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经验绝不简单地是“阅读”或被动的记录。它总是被主体同化到他自己的结构图式中。换言之,甚至物理知识总是和依靠主体自己所获得的经验的一种逻辑数学结构有关系。皮亚杰的理论著作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是巨大的,明白了皮亚杰的观点,就能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倾向。阅读这本书有收获,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去读他的其他著作。

36.《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维果茨基著,余震球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维果茨基的基本理论我能够读懂,但对于语言与思维的内容,读起来很吃力。看来,这本书需要不断重读。

37.《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邓彤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邓彤博士认为微型化写作教学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行为与结果,了解学生写作学习的具体需求,然后针对学生的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微型化教学方案。我认为这应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因此强烈推荐给语文教师阅读。

38.《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范多伦著,郝明义 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15本做好英语教学推荐要看的书
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
教学论研究应直面现实
《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评介
语文教师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