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103篇:【读书有思】之读《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

2019年第103篇:【读书有思】之读《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假期读书效率不能保障,陆陆续续读了半个多月,才把这本《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啃”完。由于此前阅读量的积累,我阅读这本书时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理解障碍。虽然很多理论不能够熟练区分与记诵,但也能够理解理论与概念的内涵。本书的副标题是“课堂之窗”,这就说明,这并不是一本全面介绍西方教育心理学的著作,而是教育心理学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中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十分值得一线教师阅读。

本书共15章,内容十分丰富。第一章从真实生活中的教学谈起,全面概述了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从教育心理学的两个层面进行具体概述,一是理论的客观层面,即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一是理论的主体层面,即学习者的心理。尤其是后者,作者花了三章内容来讲述,主要包括个体、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学习者的差异以及特殊学习者等。从第六章起,作者开始讲西方重要的教育心理学流派与实际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分别梳理了行为主义、社会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观点对课堂的影响。此后专门用一章,具体讲“复杂的认知过程”,这应该是对上述理论流派的综合理解与判断。第十、十一两章,主要概述动机理论及其课堂运用。第十二、十三两章则是从课堂管理和教学原则两个角度谈如何创设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最后两章主要是教学评价。

本书的亮点之一在于提出了相当丰富而系统的“教学策略”。据我观察,目前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主要精力还是在“教学策略”这个点上。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就体现在课题主持人及成员对教学策略的研发及其课堂教学运用。这一点恰恰是一线教师的短板,他们提出的教学策略要么是过于宏观,缺少实际教学指向;要么是过于陈旧,缺乏理论新意。所以很多教师,喜欢选择教学策略类的研究方向,但又苦于教学策略的实际开发。在这种形势下,我极力推荐教师阅读这本书,奥妙就在于作者提出了上百条适用于不同教学情境的、由不同理论指导的教学策略。当然,这些策略也不见得很有新意,但参考意义还是很大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出教学策略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在介绍某种教育理论或教学问题后,马上会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甚至在介绍之前,就会预先提出一些策略。在某一章的结尾部分,作者还会针对本章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作者在第五章中提出了“有学习问题的学生”,主要提到了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多动障碍、行为障碍、交流障碍、视觉缺陷、听觉缺陷等多种问题。在概述这些问题及其表现之后,作者总是适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有行为障碍的学生的教学”,作者提出了五条策略,分别是:积极强化,奖励积极行为;替代,教给学生恰当的行为来取代不恰当的行为;忽视,不去注意破坏性行为以避免对该行为的强化;暂停,将一个孩子隔离一小段时间;过度纠正,即要求对刚刚发生的行为的破坏性后果进行补偿。这五条策略其实是很接地气的,实用性很强,教师可以直接拿来运用的。

而本书每一章的结尾,作者还设计了一个“课堂链接”的板块。例如第五章的标题是“特殊学习者”,主要讲特殊学生的教学与管理的。特殊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班级中的特殊学生,第二类是班里的天才学生。针对前一类学生,作者提到了三点:一是用一种开放的积极的方式来谈论特殊情况这个主题,二是调整教学来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三是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针对后一种学生,作者也提出了一点:提供能让天才学生感到有挑战性的补充活动。这一板块的教学策略,更为宏观,实际指导性、针对性可能偏弱,这是因为在章节的具体内容里,作者已经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教学策略了。

本书的亮点之二就是案例十分丰富。我所读过的伍尔夫克的《教育心理学》和这本《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并非进行抽象的理论讲解与阐述,而是用相当丰富的教育教学案例来解释某种概念与理论。每一章的开篇,就是一个适用于本章所有理论内容的“大案例”,然后作者会围绕章节内容,引用该案例中的某一部分进行理论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阐述的过程,是紧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的。在“课堂链接”板块,作者又分别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各选一个概述性的案例,讲解作者提出的教学策略及其运用。在“课堂之窗”的板块,作者又提供一个案例,用于检测读者或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有四五道具体的思考问答题目。而作者的案例涵盖了各个不同的学科,例如语言学习、数学学习、生物学系、地理学习、历史学习等,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内容很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仅仅是“提供案例”,而是时时刻刻在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我极力提倡的一种教研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写作思路。所谓案例分析,就是对案例的整体或各个板块进行理论上的阐述,或者运用某种理论对案例的整理或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这两条路径,实际上是不能绝对区分的,因为案例分析本身就包含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分析两个层面。例如作者在第6章中谈到“创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创设环境的五条原则或策略,然后作者举了一个初中四年级的威廉老师管理学生的案例,并且从四个角度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角度与上述五条策略是照应的。例如作者说:“首先,威廉应用经典条件作用来营造出安全的情感氛围”,这是概述性的分析,接下来就是威廉老师的具体做法以及与“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挂钩。本书作者的案例分析很有条理,在逻辑结构上非常清晰,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

当然,一本巨著的优点是很多的,我只是谈了自己印象最深的两点。而最好的学习方式自然是实际阅读这本书,将本书的理论、案例与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结合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建构小学英语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
心理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