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148篇:【教研有味】之戏剧鉴赏的“空间因素”

2019年第148篇:【教研有味】之戏剧鉴赏的“空间因素”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高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了张心科教授、宣琰老师的论文《重建“空间·会话·冲突”艺术:戏剧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雷雨>为例》,论文的学术性很强,给我的阅读带来了不少理解上的障碍,不过读完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张心科教授的学术功底我是了解的,既有扎实的材料爬梳功底,又有深厚的理论修养,阅读这样的论文,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者首先谈了戏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选择教学内容时,把戏剧当小说,分析“三要素”;把戏剧当散文,进行文本细读;把戏剧当语言研究或口语交际的材料,进行学术探讨或会话训练;在安排教学过程与方法时,将剧本当成“教学文本”,按小说的要素切换拼接;将剧本当成影视文本,播放据此改编的完整影片或影片片段;把剧本当成“线性文本”,侧重讲授和鉴赏等。针对这些问题,张教授提出了“构建戏剧教学模型”的思路。戏剧是一种在一个空间里用人物会话来表现冲突的艺术,戏剧三大要素应该是空间、会话和冲突。会话,这个点好理解,戏剧,尤其是话剧,自然是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的;冲突,这个点也好理解,戏剧的文体特征就是矛盾冲突。但是“空间”这个点就不太容易接受,我的理解是:“空间”既是人物对话与冲突的物理场景,同时也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与情境。西方戏剧理论中有著名的“三一律”,用法国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布瓦洛的话说就是“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即一个空间、一天时间、一个故事。曹禺的《雷雨》也借鉴了“三一律”的规律,只是在空间上进行了变化,第四幕剧发生的场所是在四凤家里。也就是说,“三一律”本身就隐含着空间的维度,可惜我在解读戏剧文本时,没有透彻把握“空间”的丰富含义。

在张心科教授看来,戏剧的空间有如下几种:一是人物居住生活的空间,即“寓居空间”;二是人物冲突的“历险空间”,即同一物理空间中人物发生冲突导致关系变化而形成的前后不同的“场域”,它与人物在不同时刻的心理体验有关系;三是“景观空间”,即对剧情的推动、人物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的景观与道具等;四是剧情的“社会空间”,即剧情反映的社会现实。当然,我认为这四重空间更像是分析《雷雨》文本本身提炼出来的分类方法,或许并不适合所有的戏剧。不过这样的划分,能够让抽象的“空间”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分析不同的“空间”在人物塑造、人物矛盾冲突、剧本创作意图中的作用。

作者重点分析了“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的片段。这是本剧中最为精彩、最为紧张的部分,教材中大都会选择这一片段,教师也会重点分析这一片段。不过大家的着眼点似乎总是在周朴园的人物形象上,而忽视了对会话空间的分析。经过张心科教授的一番梳理,这些空间终于比较清晰了。一是寓居式的生存空间,周朴园作为专制型家长,不仅在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主仆关系中处于强势的主导地位,还强制地安排着家庭里的空间布局,这个生活空间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而是其专制权力的拓展地。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二是交互式的历险空间,这一点不太好理解。张教授认为:“在人物会话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既是交往活动中的主体又是交往活动中的客体。同时,这种变化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对空间中的人物关系的认识产生变化。”也就是说,所谓的“历险空间”,其实就是人物在特定空间里的情绪变化。周朴园先是将鲁侍萍当作仆人的母亲,牢牢掌握着对话的主导权,而侍萍早已认出了周朴园,于是二人的对话就隐含着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周朴园从痴情的形象突然转变为“老爷形象”,一句“你来干什么”就是这种历险空间的体现。三是隐喻化的景观空间。这一点也容易理解,例如戏剧中的“窗”的意象,以及与“窗”有关的“开窗”“关窗”等动作,就是带有一定象征性、隐喻性的空间意象。周朴园保持着“关窗”的习惯,带有一定的赎罪意味,而蘩漪、恃萍、周冲等人都有开窗的念头与动作,这就是一种打破压抑空间的隐喻,但又迫于周朴园的家长权威,只能继续关窗生存在郁热沉闷的家庭空间中。例如周朴园指着窗子说:“窗户谁叫打开的”,而鲁侍萍的动作是“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走向中门”,而周朴园的反应是“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这一系列与“窗”有关的动作与心理,自然是带有一定隐喻性的。像这样的空间意象是很多的,最典型的是曹禺的《原野》中的“荒原”,象征着仇虎复仇之后内心的恐惧与撕裂。四是反讽封建旧时代的社会空间。《雷雨》是带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戏剧,即使有明显的命运悲剧与心理冲突的因素。曹禺自己也说:“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巨大的社会身份的差异,社会地位的不对等导致了话语空间的不对等,这就是曹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抨击与批判。

应该说,这个分析是很精彩的,最难以理解的还是“历险空间”的概念。对于另一个精彩的片段,即“周朴园与鲁大海相遇”,张教授也进行了同样的分析。例如周家的客厅成为了“等级化的会客空间”,同时也是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交锋式的会话空间,同时像“合同”“电报”这些意象,又是某种隐喻化的景观空间,当然,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冲突,也揭示了这个空间还是“反讽性的社会空间”。总之,戏剧文学的“空间理论”为戏剧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过如何将这种“空间解读”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环节,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之读剧本
戏剧阅读指导
褚树荣教授解读杨智慧《雷雨》课例
雷雨12
20210326课堂教学:梳理戏剧冲突
《雷雨》的说课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