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101篇:如何围绕“学术写作”写一篇更好的论文?

2020年第100篇:“大文章”写作的必备要素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0年第6期发表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任明满老师的论文《通过写作学习:学术写作的价值、路径及展望》。这是一篇围绕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学术写作”话题写成的文章,我对本文进行了“解构式阅读”,在分析论文是如何写成的基础之上,也顺带阐述我对“学术写作”的某些看法。

首先,这篇论文选择了一个较为生僻的话题与领域进行阐述,这样的立意优点在于容易出新,缺点在于可行性与实践性考虑不够。学术写作,既不同于目前中小学的“习作”“作文”等写作,也不同于“交际语境写作”等功能语篇类型的写作。学术写作有点类似于写论文,既带有表达性,即重在表达、论证自己的观点,又带有交际性,即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肯定不是主流,选择这一话题,自然容易写出新意,但绝对不能脱离中小学教学状况来刻意出新。作者选择的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思路,即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寻找相关的素材,将两个课标的相关阐述和“学术写作”挂钩,借以论证学术写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由于课标中并未出现“学术写作”的术语,因此只能从相关表述中寻找。义务教育学段,作者找到的是“综合性学习”的视角,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表述中,有一些与学术写作较为相似的表述;在高中学段,作者找到的是课标对高中学段写作的整体概括等表述,例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这些表述不是针对学术写作展开的,只是在目标上与学术写作相似。除此以外,作者还找到了“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等任务群的相关要求与表述,这个点与学术写作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这样的思路显然也适用于其他话题,尤其是“冷门话题”,只要不是生攀硬扯地与课标产生联系即可。用课标的相关表述作为文章观点的支撑,显然是可行的。

其次,这篇论文在写作以及写作教学的观念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的题目中有“通过写作学习”,简明扼要地揭示了学术写作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取向,与“小文人语篇”的情感抒发式、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观点表达式”以及“交际语境写作”的“情境交流式”都不同,学术写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写作实现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学术写作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写作促进学习,激发孩子观察世界、理性思考的兴趣,锻炼他们检索、分析、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本文对学术写作的价值定位,这些表述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是比较少见的。为了证明该观念的合理性,作者引入了比较教育的视角,即用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来印证开展学术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再次,论文写作应具有相对严密的逻辑性,这也是这篇论文的优点。在阐述了学术写作的价值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或层次展开阐述。第一是“应然路径”的角度,所谓“应然”,就是“应该如此”,即学术写作应有的价值取向与目标;第二是“实然路径”的角度,所谓“实然”,就是“实际如此”,即学术写作在当前写作教学中的实际状况;第三是“学术写作,教师何为”,我觉得概括为“可然路径”也不错,所谓“可然”,就是“可以这样”,即教师可以开展学术写作教学的措施。在前两大路径中,“应然”与“实然”的相关要目自然是一一对应的,前者从综合性学习以及文化论著选读的角度进行阐述,后者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现状梳理。可贵的是,在提出教师可为的一些措施时,作者又不局限于上述两个角度,而是提出了“重构写作教学观,系统架构学术写作体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统整”“强化职后训练,了解学术规范”等策略。

当然,我说的“写一篇更好的论文”绝对不是说任老师这篇论文写得不好,而是如何更进一步,写得更有实效性,能给一线教师更大信息的参考。首先,作者可以丰富相关素材。在论述学术写作的现状时,作者举了吴泓老师的例子,那么除了吴泓老师,一线教师中有没有进行学术写作训练的案例?我相信是有的,只要借助百度、中国知网等工具,是可以获得相关信息的。至少我记得王荣生教授主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一书中提到了深圳市邓玉琳老师在班级开展的“小论文写作”的实践研究。类似的“小论文写作”,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中,绝对不是“凤毛麟角”。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有限,那么作者对学术写作现状的描述可能就不十分中肯,尽管大方向是对的。其次,既然作者想要重构写作教学观,那是否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术写作”的术语,并且围绕“学术写作”进行课程与教学意义上的建构呢?或者说,虽然课标没有明确提出“学术写作”的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以及研究中,能否提出呢?作者对此是含糊的。再次,作者提出“在中高考评价中融入学术写作的要素”,我觉得这条建议至关重要,将这个点单列并重点阐述,更能体现作者对学术写作的操作层面的思考。遗憾的是,作者对此只是提出了一个“大而有当”的要求,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最后,作者提出的三条措施,过于宏观,只具有“策略指导”意义,不具有实操性。例如“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统整”,作者的本意可能是希望将学术写作与学习任务群、应试写作等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将18个任务群中有关学术写作的内容与条款进行梳理,力争梳理出一条学术写作教学与训练的主线来。但这与作者说的“课程统整”还是有一些距离的。除此以外,某些术语的使用,也有待于更加规范。例如文中提及的“科学与文化论著研读”应为“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而“基于核心素养”未言明是学科核心素养还是核心素养框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述和论著哪个好写?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硕士论文写作的总体步骤
论文文献综述的8大写作原则与“倒三角形法”写作方法
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文献综述的八大原则、写作方法!
试论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学习任务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