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邹杰峰:打造属于自己的“代表课”——《登勃朗峰》备课、评课札记

打造属于自己的“代表课”——《登勃朗峰》备课、评课札记

中山市民众中学/邹杰峰

按照课题组的研讨进度,3月23日由我为课题组全体成员上了一节研讨课,把备课的思路进行一次复盘式梳理,进一步思索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设计自己的代表课

一、教什么“怎么设”

既然要上一节研讨课,而且是要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课,那就更加要珍惜这次“锻造”自己课堂的机会,必须要出自己的个人特点和遵循语文课程的学理。郭跃辉老师在对我的指导中指出,尽量要做到以下几点1.“一网打尽式备课,最大可能占有更多的参考资料2.基于文本解读来确定教学内容3.阶梯板块式设计参考王荣生教授的建议进行课堂设计,即依照文本提示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的起点,中间设置2-3个教学环节,主要环节用时15—20分钟4.考虑与教学相一致的课前预习以及相关后续活动的设计依照郭老师的指导思想,我确定把八下第单元的《登勃朗峰作为本次研讨课的授课内容,理由如下首先是这篇文章我曾经进行过精心的解读,并形成了一篇教学论文发表在语文月刊杂志上,这就为课堂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有说服力的佐料,有可能执行郭老师主张的基于文本解读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其次是这篇文章很有特点,较多挖掘点和设计点,尤其是文章第二部分关于下山的“小说笔法”,仿佛欣赏一部幽默的西部大片,学生学起来比较有趣最后是本篇文章在中国知网现有可检索的资料,无论是文本的解读或是教学的设计内容都很有限,仅有十几,所以一方面可以更好创新教学流程,一方面也可以更好打磨自己的教学设计,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不去挪用现成的成果。在经过一网打尽的检索文献后,结合教学参考书,我把教学目标定成了三个第一,体验人物个性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第二,品析文中的借景抒情,感受作者的生活态度第三,感悟精彩的结构,领略别样的游记风格。在此指引下,我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二、怎么教”及“怎么改

明确了教什么”以后,就要着手考虑怎么改的问题。《登勃朗峰是一篇游,非常别致。如果按照—所见—所感的套路来设计,教学任务也可以很好完成,但会缺乏新意和亮点课件的第一版我是这样设计的依照前面定下来的教学目标,第一部分就是引导学生逐段品析2——6段写景的优美语句,感受其散文笔法步就是围绕第7段分析借景抒情的写法,围绕着肥皂泡的寓意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借助小白板进行集体展示,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利用还原比较法,把7段与该文英汉对译的版本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解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悲观情绪。第二大部分是对文中的小说笔法进行分析,结合文中的人物及其极具个性的语言,体验马克·吐温式的幽默语言风格,同时穿插第个矛盾点的分析,而且也是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品析。这样安排以后,我便把课件发给了孙老师进行研讨,孙老师指出这样上课的流程缺乏新意,不如先从第二部分讲起,分析第一部分,同时教学内容过多,估计不能完成所有任务。汲取了孙老师的建议,我便调整了上课的流程,同时把修改好的第2版课件发给了郭老师,郭老师早上回复说设计的很好,但内容有点多,同时不要陷入“碎问碎答”的境地之中。在郭老师的鼓励下,我便决定在另外一个班进行了一次试教。试教是按照先上第二部分再上第一部分的次序,学生的兴趣很高,但对于矛盾点分析的内容明显拖慢了教学进度,于是我便把文中三个矛盾点的分析变成了课后探究拓展的内容,这样就能省下很多的时间,同时依据课件做出了导学案,形成了一个较成熟的第3版课件。

三、“怎么评”

3月23日在几分忐忑终于上完了这节研讨课,课后各校参与的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评课意见便结合老师们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反思

1.整节课基本上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本节课的起点是展示学生质疑的问题,依据学生质疑问题过渡到教学目标,意图是关注学情,学情定起点。为了落实第1个任务目标,我让学生进行了角色的朗读课文,尽管学生没有把文中幽默的语气模仿出来,但尽量给学生第1个支架,意图迈上第1个台阶。随后进入到了第2个任务的落实,就是感受文中的散文笔法,我依据既定的设想逐步推进到对“肥皂泡”赏析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并利用小白板进行了演示。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情绪被点亮展示的氛围还可以,也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遗憾的是还未来得及进一步深入探究。我便匆忙给学生另外一个支架,意图让学生进入到作者情感层面,由于时间没有掌握好这一点没有完成,同时第3个教学目标,就是串联前后两个部分,分析文章“意脉”环节也没有完成。这也可以看出,教学参考书里面建议把这篇文章上成两个课时的原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我自己的教学安排不紧凑,还处于低层次低效率的层次。

2.“任务这个概念需要重新定位老师们对于我设置的任务驱动还是很认可的,郭老师则从学理上明确指出任务一定要在情境中进行才能称得上为任务”,同时也指出我在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显得有些急躁,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总是在不停的催促。正确的做法应该当学生写不出探究结果的时候,应当参与到学生的研讨之中,这一点我也是虚心接受的。我们总是不注意预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而急忙追求效率和速度,其实也造成了学习的低效和无效。此外郭老师还指出,我把矛盾分析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很可取,但不要相应设置成考题或者中考题,关注“学教评一致性”的意识很好,但不能过于死板,这也促使我在后面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学教评一致性”

3.对课没有把握好。《登勃朗峰这一篇文章从课程设置上来说,应该设置成“自读,但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真正落实这个理念,我想这也是很多老师都可能会犯的通病。我的教学设计虽然已经经过三次的修改,但依旧没有领悟“自读课”的精髓。上次在研讨时不少老师也指出用活动来架构“自读课”,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思路,也应该成为我思考修改的一个方

本节课已上完,这是我教学成长路上一次高峰事件,我在逐步探讨文本解读向教学转化,再向学教评一体化转变的思路,我的“代表课”一定能逐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评课丨“支架式磨课”让教研更有收获
教学札记之七:发的资料又丢了这是我从教这...
长垣市首届中学语文观摩课研讨活动
报道 | 思维引领 语言落地 —— 记深圳市高考新题型之故事续写研讨活动
《古对今》教学札记
田家炳中学“推进三动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校内教学研讨系列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