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眼中的孔子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我眼中的孔子

文 | 赵焰

春秋时期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两个人都不得了,集天地之灵气,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们的学说,像太极图中的两尾鱼一样,互相咬合,互为补充,一阴一阳,一明一暗,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根本。

中国轴心时代的突破就是孔子的出现。孔子是先秦诸子最重要的思想家,“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把社会从原始宗教晚期的诸神崇拜,提升到一个无神的自主时代;让中国人依托理性和道德,开始进行自我约束。这一点,就社会与人的发展来说,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孔子的出生,就是一个传奇。孔子是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后代,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派驻陬邑的长官,母亲叫颜徵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和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应该没有这么高,不过在当时,算是一个“小巨人”了。司马迁还说,孔子生下来,脑袋形状比较怪,四边高,中间低。这真是异人异相,有点像大南瓜。

孔子所处的东周时代礼崩乐坏,社会动乱,国与国之间频繁地发生战争,“怪力乱神”盛行,到处充斥着暴力,人伦方面也少有规矩。像孔子本身,就是野合的产物。什么是野合?就是在荒野里交合,然后就有了孔子。同时期齐王的妹妹齐姜,跟哥哥一直通奸,齐姜嫁到鲁国后,两个人还保持关系。有一次齐姜带着丈夫鲁国国君回齐国探亲,丈夫无意之中发现齐姜跟哥哥通奸,两人打起来了,结果鲁国君被打死,引起了两国的战争。你看那时的关系乱不乱?不仅性关系乱,各种关系都乱。男女方面没有规矩,君臣父子间没有纲常,当然会引起事端,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孔子给当时带来什么变化呢?首先把天命的权力给破了,不再是最高统治者拥有天命,众生也可以承接天命,贵族和百姓,享受了与天子同等的权力。这样的主张,就是把中国文化从过去由“巫”所控制的礼乐中解放出来,让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多一点理性成分。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现在有人研究孔子,用电脑查关键词,《论语》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依次为:人(219),知(114),仁(111),君子(108),道(89),礼(76),学(66),民(50),天(49),邦(48),乐(48),善(42),德(40)……从这一个排序中,可以看出,《论语》还真是一部人文主义的著作,它是对着人来的,无论是“人、知、仁”,也好,还是“君子、道、礼”也好,都是讲人在世上的修养,都是讲如何以道德为准则的生存。可以下个判断:《论语》是对内的,是阴性的,目标是人的内部世界。

现在很多人读孔子的《论语》,觉得很平常嘛,几乎都是家常话。可孔子的话,是两千多年前说的。很多道理,现在寻常,当时说出来,就是石破天惊!为什么?背景不一样。

天下大乱怎么办?孔子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还是“人心”问题,所以要加强“人心建设”。周朝是加强外部建设,从礼制上立规矩,可是发展到孔子的时候,礼崩乐坏,辉煌不再。孔子总结经验教训,觉得问题出在个体身上,外部做的不错,内部做的不好。于是孔子将“周礼”发展了一步,看到了“人心”的重要,他的主张,就是要针对个体,从内部加强建设,理顺各种关系,建立内部和外部的秩序,这一系列做法,就是:言思、言仁、言志、言礼。核心之核心:一是“仁”,二是“礼”。“仁”是孔子的独创,是宇宙万物的道在内心中的体现,是以道德来求内部的秩序,找到与天道的合一。“仁”不太好下定义,对于不同的学生,孔子会视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说法,有时候是“仁者爱人”,有时候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仁”从字面上解释,是果仁,是内核;孔子借用此义,意在说“仁”是一个人的根本,找到了“仁”,就是找到了自己。

大道都是相通的。孔子的“仁”,跟耶稣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找到自己的深义。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成功,他悟到了什么?就是“找到了自己”,意识到有一个东西,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与自己的内心相通。孔子这个“仁”,通俗地解释,就是“想明白了”。我如此说,是把孔子的主张往虚玄方面引了,其实比较耶稣和释迦牟尼,孔子的学说更实际,尚没有深入到宗教那一步。

内部是求“仁”,外在秩序呢?就是求“礼”。这一个“礼”并不是孔子的独创,周朝已经做的很好了,孔子只是在说外部建设时,把它拿出来强调,用以佐证“一阳一阴谓之道”。具体来说,就是“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什么意思?就是以夏、商、周“三代”为榜样,恢复礼乐政治。道德和制度的建设,并不是呆板的秩序要求,而是来自天上的大道。所谓道德,“德”是“道”延伸,是“道”的体现。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这个意思: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大臣要像大臣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孔子就是想建立由氏族公社向早期宗法制过渡的一种秩序,包括社会秩序和伦理秩序。

儒家讲秩序,有一个“经典中的经典”,那就是《礼记》。《礼记》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西汉时的儒生重新整理,虽然有后期加工润色的成分,不过春秋战国儒家的“讲规矩讲秩序”主张,却看的很清楚。春秋战国时儒生的思想来自何处?当然来自孔子,是孔子思想的延伸。《论语》、《春秋》中没有讲到的,在《礼记》中体现了。《礼记》表达了孔子对“礼乐政治”的追求。

《礼记》说了些什么?就是讲如何遵守天地法则和社会法则,讲自然界与人相交叉那个神秘地段的法则,如何尊重奉祭各路神明,如何按照“阴阳五行”来行事等等。“礼”是制度,“乐”是祭祀;“礼”是制度,“乐”是精神,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礼记》对“精神文明”要求很具体,比如说“社稷”这个词,社是土地庙,稷是祭祀谷神的场所;再比如“踏春东行早”这句话,踏春是迎春,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土居中央,春属木,木属东方。“盛德在木,迎春东郊”,迎春要往东方去。还有,天旱怎么祭,天涝怎么祭,祈雨和祷雨有哪些区别,祭祀时用什么贡品,天子用什么,臣子和百姓用什么,都给予了严格规定。

《礼记》还对国家体序、社会体序、人的体序,也有严格的规定:国体有三公九卿,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九卿是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人的体序为: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礼记》对四季时令也定了规矩:(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是月也,……牺牲勿用牝。禁止伐木。勿覆巢,勿杀孩虫、胎夭、飞鸟……什么意思?就是春天的时候,祭品不用雌性,禁止伐树,不能倾覆鸟畜巢穴,不杀幼虫,不杀未出生、刚出生的幼鸟,不杀学习飞翔的鸟。不杀幼兽,不取卯。不聚集大众,不兴土木工程,也不能举兵打仗,要打仗的话,必遭天的惩罚。

春天为什么禁止杀戮?因为万物生长,杀伐不合天道。《礼记》就是要人们遵循天道。《礼记》遵循天道,有点像道家,实属正常。早期人类社会的思想,是不分门派的,就像一根树,刚生长出来,肯定只是一株,长着长着才分杈,其后又不断地分杈。万物归原,就是溯本求源。

依照《礼记》,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儒家对政治和社会的理解,那就是:好的社会制度,应该是礼乐合一、政教合一的:祭是乐,礼是政,政治和祭祀密不可分;有敬畏的政治,才是最好的政治。政治,是治理;祭祀,是敬畏,二者缺一不可。

孔子对内部和外部秩序的倡导和整理,在早年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可以拿基督教来作比较——《圣经》上写犹太人出埃及,意义重大,就是因为离开埃及后,建立了内部和外部的秩序。在此之前,犹太人像奴隶一样生活在埃及,谈不上秩序,只是苟且活着。有了自己的地界,建立了生存和发展的秩序,意味社会有了极大突破。这个意义,不亚于人类之初学会使用火。

孔子是“敬鬼神而远之”,形而上的成分较少。这说明孔子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哲学家。它的学说理性而安全,深入人间,不会走型。像巫术、直觉、谶讳之道等等,都不能说是安全的,稍稍把握不住,就会走入歧途,变成妖言惑众。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主张与老、墨相比,既没有智慧上的优势,也没有深度思考的优势。你读老子,会觉得这个人很博大,让你捉摸不透;你读墨子,会觉得这个人很大胆,根本不好把握;你读庄子,会觉得这个人很洒脱,可却有那么点不靠谱,极度自恋,不守时守信守约……众多门派当中,只有孔子最温柔敦厚,讲的是常识,有一分心得,说一分话;知行合一,不越雷池一步。中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儒家,为什么会选择孔子,那是因为老实人喜欢老实人,也喜欢说老实话,这就叫“近者相亲”。农耕社会的中国人选择孔子,是有充分理由的。

孔子的学说也有严肃苛刻的一面。不过孔子的分寸感把握得很好,外部的“礼”,是对“士”而言的,“士”必须讲“礼”,至于百姓,则不需要那么多规矩。此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为什么?因为老百姓没文化,太多的礼节和规矩,“鸡同鸭讲”,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孔子的主张是“以德治士”,并不是后来的“以德治国”。把“礼”全面延伸到全社会,那是明朝所做的事。是朱元璋,让教化变得铺天盖地。

除了“仁”和“礼”,孔子还讲思和志。“思”是什么?就是思考,鼓励人们进行独立思考;“志”呢,就是情怀和理想。孔子还是希望人借思考和情怀,引领人向上走,所以说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济宁文学  原创作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

微信ID:we-05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德立身三部曲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孔子的思想和品格
礼学的现代价值
孔子对饮酒这事儿是这么看的?|孔子| 饮酒
许丙泉︱孔子和儒家的音乐传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