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吃边想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边吃边想

作者:杨 猛


前日读袁枚的《厨者王小余传》,里面提到:如果食客的舌头麻痹了,就用辣味刺激他;等他的胃满了再用酸味将食物压缩。

终于明白水煮鱼、麻辣小龙虾等川味饭店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原来胜在抢先刺激了现代人挑剔的舌尖,同时饭间免费来一扎酸梅汁,完美中和了过量辛辣饮食导致的胃部不适。

但这种舌尖上的把戏,只能在味觉上让人短暂留恋,想有刚下舌尖、却上心头的留恋感觉,可能只有家乡的食物才能做到。

爸爸一直在找寻这种感觉,离开家乡帮我带孩子,在异乡为异客,没有改变他做菜的习惯,沿用的依然是奶奶挑选食材和烹饪的方法。

春天,他会在城市公园或广场的绿化带附近找野菜,于是餐桌上总有凉拌荠菜、马蜂菜、蒲公英,但他最爱做的却是香椿拌豆腐,原因是奶奶家附近有一棵香椿树;夏天,他会煮毛豆,有毛豆和扎啤的夏天才惬意;秋天,他痴迷地熬地瓜叶糊豆,而毛豆和地瓜叶,是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们送的东西;冬天,他炖菜一定加粉皮,粉皮是家乡那种圆形大块头,嚼起来劲道十足。

也许爸爸念念不忘的不单是家乡的食物,还有为自己烹制过食物的人,亦或者在家乡一同品尝食物的人。

唐诗《南池》中有两句:“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说的是儿子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丈夫倒裹头巾准备给家人钓鱼,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

这两句诗代入感十足,我也感怀类似的场景,某年夏天,妈妈在擀饺子皮,爸爸在调饺子馅和拍黄瓜,而我在笨拙地捣蒜泥,餐桌上,摆着打回来的冰冰的新鲜扎啤。

全家人齐上阵,一块做饭吃饭,真是很温馨。更让我感到温馨的是吃饺子时,爸妈总将个大、饱满的饺子让给我吃,吃完提醒我多喝汤,原汤化原食。他们不善于正面表达爱,将好吃的分享或留给我,是一种迂回的真情流露。因此每当想起家乡的美味,虽然熟悉的味道总让我咽口水,但口水过后,更多的是感动。

在外求学时,有一年晚上放假回来见到爷爷,爷爷多次叮咛要我第二天早上来家吃饭,他会到袁记粥铺打粥給我喝。在爷爷心中,喝了几十年的糊粥是最美味的,特别的美味一定要我来尝尝。同样是早上喝汤,妈妈对我的关爱更加过分,用暖瓶打来的胡辣汤,给我的那一碗,浓的好像是一道硬菜,很难想象妈妈在倒汤时怎么将一壶汤中的面筋、海带、豆腐皮、花生米几乎全倒入我的那碗。

结婚后,妈妈在家给我们做饭,熬小米稀饭时,米油(稀饭上浮着的一层细腻、黏稠、膏油一样的物质)经常用勺子撇给我喝,老婆的那一碗稀饭永远稠呼呼的,有时我打趣说:这种偏向也太明显了吧。妈妈总是认真地说不是有意的,可能是习惯了,下意识的……

有了孩子后,我的这些特权就全部给了儿子,家里做的炒芦花鸡,鸡腿肉、鸡胗、鸡心、鸡肝这些爸妈认为最好吃、有营养的部分,都放入一个小碗,供儿子单独品尝;做了鲫鱼汤,我只能咂吧下鱼头,洁白浓郁、飘着香菜叶的汤汁都留给儿子。

不知道儿子长大,还会不会像我这样,对食物这么敏感,这么念念不忘?

作者简介:

杨猛,家乡汶上,喜欢写关于美食、体育、电影的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天吃螃蟹】河蟹毛豆汤
自负的人,总以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
舌尖纪|做一颗令人快乐的毛豆
这3种食物少给孩子吃,越吃越瘦,还不长个!
周传碧:舌尖上的故乡
月是故乡明,味是家乡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