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口过后,原来共享充电宝市场这么小!

不凡说

- 文丨不凡商业记者 李小白 -

共享经济还能走多远?这个风口还能否涌现独角兽?共享充电宝时间不长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的一个缩影。我们习惯乘风而上,却还没学会退潮之后独善其身。

眼下除了出行类还在积极谋求上市或者并购,其他共享经济业态已经要考虑如何把业务做成一种常态。

任牧有种说不出的痛快。

2018年5月,由他担任CMO的来电科技针对街电专利侵权发起的诉讼,历经四次庭审、耗时一年,终于在一审中获得了胜利。

远在贵州出差的他,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了这则消息。虽然对这样的结果早有预期,他还是久久不能保持平静。

正是由于这场诉讼,共享充电宝再一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2017年,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一度成为最热的风口。

曾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这个屡屡被外界质疑是“伪需求”的行业拿到了7.5亿元的融资,错过了共享单车风口的投资人甚至需要跑步进场。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至今记得,凌晨两点在与某投资人签完协议后,对方亲自把他送回了家,生怕他一觉醒来再变卦。

可就像所有风口上的故事一样,在经历短暂的狂欢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也迅速从云端跌落:旋电科技、pp充电、乐电……死亡名单越拉越长。

退潮之后,留在场上的玩家已经不多,共享充电宝行业逐渐形成了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四分天下的格局。

品牌

成立时间

融资轮次

融资总额

产品形式

小电

2016/12

B+轮

7.8亿元

桌面式

盒子式

怪兽充电

2017/3

B轮

5.3亿元

桌面式

为主

街电

2015/12

被收购

3.3亿元

小机柜

为主

来电

2014/8

A轮

1.3亿元

大机柜

为主

从单一场景到多场景

2016年年底,王丰(化名)在朝阳大悦城见到了印有“来电”标志的大机柜。彼时的他,还不清楚来电究竟是做什么的。

如今回想起来,已经加入另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王丰不禁感叹来电位置选的相当好,“那个真是好场景,太多人用了” 。

“实际上,早在2013年的时候,来电就确立了要针对用户移动充电场景推出充电宝的租赁服务。”任牧向不凡商业透露

就在那一年,袁炳松的充电宝生意经历了惨败。

双十一的时候,信心满满的袁炳松准备了6万个充电宝,没想到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却只卖出了8000个,加上京东退掉的2万多个,他手上一下压了将近8万个充电宝的库存。

复盘其中的原因,袁炳松透露主要是由于小米充电宝的冲击。

由于充电宝没有太高的制造门槛,毛利一度高达50%。在硬件领域广泛布局的小米自然不愿放过这块诱人的蛋糕,69元极低的价格很快就获得大批拥趸,极大的挤压了传统充电宝的生存空间。

“不卖充电宝,租行吗?”在一个朋友提出“充电宝能不能免费,还挣钱”的疑问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袁炳松的脑海中。

2013年圣诞节,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气氛之中。在深圳东部的华侨城,袁炳松和管理团队却召开了为期三天的闭门会议,其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如何把充电宝租赁出去。

在袁炳松看来,消费者使用充电宝无非就是基于两个场景,一是应急充电;二为移动充电,而机柜模式基本上可以覆盖这两个场景。

也正因如此,来电主要选择在商场、交通枢纽、医院、旅游景区等区域进行布局。

不过,任牧透露,来电的小机柜和桌面式共享充电宝也已经推向了市场,后者多集中在机柜模式满足不了的应急充电场景上。“由于其需求适配性较窄,并没有大力推广”。

另一边,主要在线下餐饮商家布局的桌面式共享充电宝怪兽和小电,也已经不再固守用户应急充电的场景上,开始在用户的移动充电需求上发力。

小电盒子版的共享充电宝设施已经推向市场,用户可以异地取还。小电方面向不凡商业透露,其订单量要远远高于桌面式设备。据了解,其小机柜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量产。

而在应急充电和移动充电两个大场景的基础之上,无论来电、街电还是小电、怪兽充电都正在扩展更多的细分场景。

以小机柜起家的街电,除了线下商家外,已经在全国各地的机场布局;怪兽充电则与联合办公空间WeWork达成合作,从而使共享充电宝扩展到商务场景。

在这一轮线下争夺战中,酒吧、夜店等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场景更成为竞相争抢的对象。坊间传言,为使街电进入北京某酒吧,陈欧直接办了50万元的会员卡。

“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与场景深度结合的生意,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场景维度满足用户需求,脱离场景谈共享充电没有任何意义。”任牧说到。

把流量变现

2017年4月份左右,小电创始人唐永波真切地感受到了压力。

入局的玩家越来越多,为争夺线下商家,部分玩家采取了与商家分成的模式,原本一些和小电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商家纷纷投向了友商的怀抱。

在这样的态势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的深渊。可眼看着对方一路攻城略地,小电最终还是选择了小范围跟进。

运营成本增加,要想保持造血能力,必须在盈利模式下功夫。唐永波透露,共享充电宝的订单是小电的主要盈利途径。

此外,线上线下的广告也是一笔不小的营收。小电方面透露,其会针对各大消费场景的用户属性,投放不同的广告内容,吸引客户广告投放。

不过,这只是共享充电宝玩家最常规的两种盈利方式,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在2018年4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之后,小电宣布将开展电商、金融等多项服务,试图实现流量变现。

随后,小电推出了小程序电商“必选好物”。据了解,其商品采取自营模式。由小电的小程序可以直接跳转到“必选好物”上,从而为其导流。

与此同时,小电与苏宁金融合作,为有需求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比如,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打算买一辆电动车,想借几千块钱,我们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唐永波曾举例说道。

相对于小电的跨界尝试,来电主要依托已有资源进行变现。

早在2017年12月,来电推出了智能充电宝货柜,将共享充电宝和零售、打印等功能结合起来,针对特定的场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基于大机柜推出的“霸屏”服务,也是来电在商业变现领域的又一尝试。用户可以将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上传到其屏幕上,来电则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实际上,无论是小电还是来电的各种尝试都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尤其是小电的跨界尝试,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性。

共享充电宝会走向何方?

由于共享充电宝在制造、线下运营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使其在现阶段没有遭遇像共享单车那样铺天盖地的质疑。

尽管如此,外界对共享充电宝的疑虑似乎依旧没有打消。尤其是随着快充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进步,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需求是否会大幅度降低呢?

在任牧看来,快充技术确实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手机的充电效率,可仍然无法解决外出途中手机没有电的问题,其很难对充电宝市场产生实质影响。

而储能技术的进步更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将电池容量增加至原来的1.9倍,iPhone花了7年的时间,远远落后于用户需求的增长。

实际上,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共享充电宝就由狂热回归到了理性,其作为一门生意完全可以成立,可问题的关键是,共享充电宝未来的想象空间究竟在哪里? 

早于其兴起半年的共享单车,已经涌现出了三家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而共享充电宝至今尚没有出现一家独角兽,其市场规模有限或是主要原因。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规模为0.9亿元,随着铺设密度的持续增加,预计2020市场份额达到3.3亿。

在一阵又一阵的喧闹过后,3.3亿人民币预期的市场份额根本无法和共享单车相提并论,也很难满足资本与创业者的野心。

这可能才是共享充电宝玩家急于寻找其它盈利途径的关键所在。或许正如唐永波所说的,“未来,如果继续依赖通过手机充电收费,通过卖设备赚取利润,终将被淘汰。”

我有料

如果你有更多行业内幕或者新鲜观点

欢迎添加凡凡微信(ID:ffjsw666)勾搭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入局,共享充电宝赛道进入新阶段
没赶上单车风口的别着急,“共享充电宝”在等你
王思聪:共享充电能赚钱我吃翔,立贴为证
吃翔赌局一年:王思聪删帖,共享充电宝活得还不错?
薅羊毛,共享充电宝暴力收割;割韭菜,过渡模式终无好光景
共享充电宝首现倒闭:王思聪“吃翔赌局”赢了吗?例外还是必然? || 追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