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舍得》里的一幕,暴露了音乐教育中最大的悲哀

这段时间,电视剧《小舍得》热播,剧中桥段映射出的一些家庭教育现状多网直呼内容太过真实。而剧中被推上热搜的一幕,令部分家长看到后反思了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

剧中小孙女唱歌比赛拿了第一名,外公一高兴就叫孩子们来家里聚会。本来是一场和谐的家宴,却因为家长的攀比之心变得火药味十足,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看到别人的孩子表演唱歌后,

蒋欣扮演的妈妈田雨岚也不甘示弱,居然让自己孩子背起了圆周率,还炫耀孩子已经背到小数点后两千位。

就这样,好好的一场家庭聚会,变成了攀比大会。

而这个背圆周率的小男孩,也在一次家长会上哭着控诉:“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这样一个影视剧中的片段,扎心却真实,暴露了教育中最大的悲哀。

对于家长来说,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而“攀比”这件事,在所有的教育中都多少存在,也包括音乐教育。实中就有很多琴童家长像田雨岚一样总喜欢炫耀孩子,炫耀孩子几年就考上了钢琴十级,炫耀孩子没学多久就获得了很多很多大奖,炫耀孩子会特别多的乐器,炫耀孩子被音乐老师夸天赋过人……

我们不能说“炫耀”就是错误,哪个孩子不令父母引以为傲呢?哪个爸妈不是晒娃狂魔呢?可如果其中夹杂了攀比心,那就使音乐教育变了味儿。在攀比心驱使之下,家长会强迫孩子盲目地学习音乐,别人学什么我们就一定也要学什么,要求授课老师赶进度,考试级别一定要在别人之前……

这样会导致的结果显而易见:基本功不扎实,考级证书无异于一张废纸,孩子被迫学习的东西不一定是兴趣使然。在这层无形的压力笼罩之下,孩子怎么能学好音乐,又怎么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热爱音乐呢?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曾经说过:“别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家长的功利、攀比心态,也可能传递到年幼的孩子心里,产生不利影响。渐渐地,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将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在自己的教育下,收获的是一位享受音乐的小绅士、小公主,不希望多年以后坐在钢琴前的孩子只是个没有感情只知道技法、技巧的“机器人”。对待学习音乐这件事,若没有正确的态度,最后的结果只会害了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在未来的人生收获满满的幸福,初心本是好的,但是在实现的道路上,有些父母却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从而葬送了孩子的快乐童年时光。

相比这样鸡血式教育,剧中另一对父母则很尊重孩子,并且不忘初心,他们认为学音乐是为了讲究素质教育,想让孩子全面发展

这样的心态才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学音乐首先是为了让孩子在生活中有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为之努力,在音乐中感受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从而热爱生活;其次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收获坚韧不拔的好品格,培养毅力、坚持力、自信力等多方面的好品质

而考级、比赛的设置本就是为了检验孩子的学习水平,增强孩子的自信,发现不足,便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并不是家长用来攀比的“工具”。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浓厚艺术修养的人,那么你就要摒弃不良的心态,正视音乐这门艺术。这些才是我们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心,这样也才能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中受益匪浅。

回归艺术教育的本真,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点亮右下角“在看”,摒弃攀比风,一起正视学音乐这件事;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家长悬崖勒马,学会让孩子热爱音乐,享受生活!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的最大悲哀:家长、老师、学生不能各司其职
承认孩子的平庸,比接受自己的平庸更难
孩子,你为什么冷漠?
教育的悲哀 悲哀的教育
流动的艺术成长的动力-半山艾马仕音乐活动回顾
孩子,你为什么要学习音乐?20年后你会知道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