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是前几年提出的,现在有扩展之势。据说城镇化可以拉动内需,还帮助经济转型,听起来似乎很理想。但是对城镇化是否可行,还是有不少疑惑之处,现在提出来,恐怕不一定是杞人忧天。因为城镇化让人想起1958年的大办钢铁,结果诚如后来发生的那样——因粮食严重缺乏,导致大规模饿死人的灾难。

  农民不种地,全部进城,粮食谁来生产?中国的地理条件能否实施规模化与集约化农业生产?粮食进口从资金与战略安全的角度考量,是否行得通?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除了中国自己,谁能担当或肯担当?农民进城,他们的社保,谁买单?眼下的社保尚且泥菩萨过河,遑论翻番扩大社保规模!岂不是与虎谋皮?

  经济转型早就应当进行,当然现在开始也不晚,但转型的方向别搞错,否则,是要吃苦头的。将拉动内需放在农民进城——提高收入——扩大消费这样一个前提下,当然是无懈可击,但问题仅仅是假设,而假设绝不是现实。城镇化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如果依靠假设的前提而展开,显然是轻率的。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中国具有悠远的农业生产历史,中国的土地条件如果不加以改善,无法适应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靠粮食进口?且不论其他方面用粮之需,仅13亿人的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平均每人每月用粮为15公斤,全年180公斤。仅此一项,全国全年用粮为2340亿公斤,按国内市场最低平均价计算,每公斤为4元,仅此一项,每年光进口粮食需化费近万亿元。还有大量的工业、商业等用粮怎么办?靠农村的留守劳动力生产?现实告诉我们,进城的都是青壮年,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显然无法满足上述需求。还得进口!

  这就不是拉动内需,而是扩大进口了。

  换个思路思考,利用中国经济转型之机,利有现有资金投资的需求,扩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大幅度增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及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管理。在满足本国粮食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中国从世界低端工业产品加工厂转型为世界主要的农业供应国。既是对世界的贡献,同时保障了中国自身的安全,真正达到双赢的目标。

  粮食是比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人可以十天半个月不坐飞机汽车,但不能十天半个月不吃饭。而且粮食是一种循环资源,不但不污染自然环境,而且在反复生产的过程中,改善自然环境。与其搞城镇化,还不如建设新农村,也许中国真的能在21世纪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中国谁种地?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的孪生兄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村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
【国研视点】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展望
2017一号文件发布 置粮网高度契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