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陪你去逛东西市

如之前文章介绍,唐代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是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内部规划大致为四个主要功能区。

宫城位于全城北部的正中,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处,也就是宫殿区;皇城紧依在宫城之南,是中央百官衙署所在地,为官员的官署区;外郭城则分布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是百姓的住宅区以及市场区,被纵横交织的街道分成108个整齐划一的里坊和两个市场。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东西市——唐代逛街的地方,我们今天说“买东西”就从唐而来,这两个地方具体位置参见下图。

东市和西市各在朱雀大街两侧相同的位置,左右对称,各处在皇城外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占地面积大致相等。东、西两市搭建起了唐长安城的商业格局。

考古界已经把这两个大集市地址给找到了。

东市的位置在今天西安城外的东南方位,四周的具体范围是:东线在西安交大西侧,南线在友谊东路,西线在安西街东侧,北线在咸宁西路。西市位于唐长安皇城的西南方,即今天西安城的劳动南路和东桃园村之间。

这两个大集市面积差不多,但是售卖的东西却不大一样。

东市是长安城中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的中心地之一。这里店铺毗连,商贾云集,工商业十分繁荣发达。市内生产和出售同类货物的店铺,分别集中排列在同一区域,叫做行。

堆放商货的客栈,叫做邸,邸既为商人存放货物,又替他们代办大宗的批发交易。另外新罗、高句丽、日本的货物漂洋过海不下船通过运河到这里,东市旁边的广运潭就是运河的终点。

西市商业贸易多来自西边的胡人,这里的胡人被认为是西域、中亚乃至罗马帝国的生意人,是当时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大、业态最发达、辐射面最广的世界贸易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百度词条说:西市以其繁荣的市场体系、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着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是丝绸之路真正意义上的起点。

东西两市分占长安城两端,除了来源,市场的经营经营种类也不大相同。史书记载唐代'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诸州、藩镇的驻京机构州邸或进奏院分布于东市附近,国子监和赶考的各地考生们也都在附近活动。简言之,唐代长安东边是富人区。

因此,东市的客源较西市相比,达官显贵应该更多,所以奢侈品很多,这是它在商业上不同于西市的特点。

文献中记载东市内不仅有笔行、酒肆、铁行、肉行、雕版印刷行等还有赁驴人、买胡琴者、杂戏、琵琶名手、货锦绣财帛者……

相比之下,面向平民、外国商人的西市规模更大、物品更加丰富、经营范围更广。是当时著名的对外贸易市场。西市占地1600多亩,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

“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这是史书中对唐长安城西市繁荣景象的记载。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唐朝的长安城内的商业行肆有:诸如衣肆、秤行、药行、煎饼团子店、食店、酒肆、客店、帛肆、绢行、麸行、寄附铺、凶肆、珠宝行、波斯邸等,甚至还有算卜者、杂耍者等的专门行业。

这种多样性在巨大的西市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该市场包括两个坊,每天接待数十万顾客。

长安生活着很多外国人,包括新罗人、印度人、波斯人(西市甚至包括一个波斯集市)、突厥人、非洲人、阿拉伯人、叙利亚人、尼泊尔人和粟特人——粟特是当今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已经灭绝的文明。

胡人从中原收购丝绸,而从西域运进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瑟瑟、美玉、玛瑙、珍珠等,其中,粟特胡以善于鉴别宝物著称。

南部新书》记长安“西市胡入贵蚌珠而贱蛇珠。蛇珠者,蛇之所出也,唯胡人辨之”。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们对于西域珠宝的需求极大,这也是粟特商人能在长安发达的重要原因。

除了珠宝,中原对于西域的牲畜需求也很大,所以六畜也是粟特商人出售的主要商品,突蹶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主要承担着这种以畜易绢的互市活动。

在正常商品之外,粟特人还扮演过人贩子的角色,奴隶也是粟特人贩运的主要商品。其中,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是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

昆仑奴就是黑人,新罗婢是指朝鲜半岛上的婢女。而我们熟悉的“菩萨蛮”这3个字最初并不是拿来当什么词牌名、曲牌名的。

唐宣宗时期,位于我国南疆的女蛮国首次派出使者前来敬献贡品,她们不但带来了该国出产的双龙犀和明霞锦,还贡纳了二十位神丰貌美、俊逸姣艳的异族美女以献给皇帝。

根据书上的描述,她们大眼框肤白貌美大长腿能歌善舞,我觉得应该是属于维族及哈萨克族女性。

当这群充满异域风情的人走在长安城喧闹的街上,大唐百姓无不争相观瞧。

这些妖娆美丽的女子个个梳着高高的发髻、头戴镶满了五彩宝石的箍冠,身上穿得戴得无不流光溢彩、环佩叮当,简直如同神话中的菩萨那般端妍秀美。

当时的士人本来就浮夸和奢华,坊间将这些番邦女子称为“菩萨蛮”,然后作诗作词无数,还将诗词送进了乐坊之中,时人擅乐者遂依词编曲,命名为《菩萨蛮曲》并广为流传。

另外,在法律允许的奴隶贸易之外,粟特人还以非法手段抢掠或拐带中原妇女。

你想连人口都能贩卖,还有什么不能卖呢?除了物产丰富,我觉得还有几个因素在里面:

一、       更接地气。奢侈品工艺品虽然好,但是客户是面对有钱人,毕竟群体数量有限,就好比万达商场再热闹也比不过步行街的喧嚣繁华。

二、       那里面有很多胡人。那年头没有网购也没有海淘,能跑到长安城的胡人肯定会做生意,从遥远的西方带来大家没见识过稀奇古怪的把戏,非常新鲜也吸引眼球。

三、       胡人的酒要比中原的酒好。说起来,酒实为世间最不可捉摸的事物了。兴盛时,它助长了人们狂欢的兴致,没落时又勾起了多少沧桑感慨。唐人都好饮酒,不管男女都好杯中物。不信你去读唐诗,涉及到喝酒的比比皆是。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你看看,多少酒鬼,一个个死能喝……在这些大佬眼里,醉死可能是最幸福的一种死法。

常乐坊也是长安最负盛名的美酒产地。最出名的是常乐坊里面虾蟆陵一带酿造的阿婆清,它和剑南的烧春、荥阳的土窑春齐名,酝酿过盛唐的无穷滋味,这里面门道很多,有空可以单独再写一篇。不过唐代的酿酒术始终不过关,酒色总是很浑浊,酒里有一股不易觉察的霉味。

唐朝人喝的酒多是粮食发酵酒,没有经过过滤的叫浊酒,经过过滤的叫清酒。浊酒这个词在唐人的诗句中经常可见,看来是主要的饮品。

古人诗词中经常见到的绿蚁酒就是浊酒,比如“潦倒新停浊酒杯”,“浊酒一杯家万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一尊浊酒戍楼东”,万千惆怅,尽在浊酒。

古时候酿酒技术较差,提纯技术更差。唐代可没有现代化无菌车间,酿酒过程中经常有各种微生物混进酒里,导致酒出来后呈绿色,不但浑浊不清,而且上面还浮着一层细白的像蚂蚁似的漂浮物,故而得名。

我见过乡下的私人小酒作坊,纯手工制作。如果生产酒的商家比较注重保持酒曲和酒液的纯度,那么酒曲制造出来是红色,酒液是黄色(最好的是呈琥珀色),那么跟现代的“黄酒”已经比较接近了。这样的酒制造工序简单,一般比较便宜,但是再便宜也比粮食贵,属于有钱人的饮料。

古法酿造的酒跟酒曲发生变化的酿酒粮食大部分被糖化了,只有一小点被酒化,所以唐朝酒的最主要味道不是“辣”,而是“甜”,所以才粘稠啊,有点偏向当今的“醪糟”。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当然是愈辣愈好了,可惜古时候至少在唐代是没口福了。经常可以看到电视里的酒类广告吹嘘自己古法酿造,我都好笑——没文化真可怕。

考虑到古时候农业技术较不发达,广大老百姓都属于“精准扶贫”的救助者。吃饱饭尚且不容易,能喝上粮食酿造的酒就是非常有钱的。飘着绿蚂蚁的酒都已经来之不易了,哪里还提的上要过滤和提纯呢?

这种酒酒精度很低,很难喝醉,因为浓度太低,只能以量取胜,喝上一池子,大概能醉一次。

说到这里,可以看出有些时候看书读古诗也别当真,书上说自己能喝一斗酒或者三百斤或者鲸吸,听听就行了。一方面确实那时候的酒不行,另一方面,读书人的话你能信吗?你给他黄盖玻汾或者西凤六年,能喝一斤半我算他狠。

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唐代的名酒有:郢这个地方的富水酒,乌程的若下酒,荥阳的土窟春,富平的石冻春,剑南的烧春,河东的干和葡萄酒(干和是不掺水的意思),岭南南海的博罗酒,宜城的九醖酒,京师长安的西市腔酒,京师长安蝦蟆陵的郎官清,还有出自波斯的三勒浆。

郢是楚的别称,在这里还出产一种烧香酒。唐朝的皇宫里面专门建有酿制烧香酒的作坊,可见这种酒不同一般。烧香酒的味道比同类的酒要浓得多,宫中在喝这种酒时要加入冰块调和。

唐朝的皇帝在夏至以后会将烧香酒连同冰块打包赐给大臣和翰林学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一诗中的“冰寒郢水醪”就是说的这件事。

但是胡人会酿高度酒,因为他们有两大法宝,一是会蒸馏法提纯,二是有一种宝贝水果——酒葡萄,用它酿酒可以显著提高酒精度以及产生麻辣的口感。

这种黄色的酒是非常珍贵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大仙如此赞颂此酒,看来他确实是比常喝“绿蚁酒”的白居易有钱,因为连平时喝的酒的品质都不在一个段位!

写到这里,我们不妨一起读一首诗: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的这首诗虽然给人一种“今天进城逛快活了一天”的亲切感,但其实反映的是盛唐的纨绔子弟们去西市吃喝玩乐的场景。”银鞍”、“白马”、”胡姬“、”酒肆“都是吸引少年郎的好字眼……

总之,你这样想:西市里面,琳琅满目的金银首饰,巧夺天工的世界绝美精巧艺术品,透额纱下仕女光洁如满月的面庞、功名之士华服上工绮的黼黻,乃至在九姓胡牵引下行走的驼,都若有若无地泛出唐三彩釉色的光泽来。

那是朱红、金黄和靛青以无法说清的比例复合而成的颜色,并且融入了捉摸不定的光亮;有大气的柔和,却包藏着可以恫震世人的夺目。是不是很想实地走走?

扯远了,咱们继续:

古代坊市制的优点:在于使城区整齐划一, 便于管理, 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对里坊住户而言,无论大小交易活动都需前往两市才能进行,并且由于两市交易时间受到严格限制。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东西两市买卖商品必须是商铺,店铺自身连店外经营都严格禁止,何况外人摆路边摊。这些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无疑会引发诸多不便。

到了唐朝中后期,政府控制力减弱,买东西不用非要跑到东西市,各大小坊市内的交易增多了,有些人甚至把坊市的墙开个洞对外卖东西,卖胡饼和小柿子的小贩满街乱窜。

虽然这些都是被当时政府明文禁止的,甚至皇帝有几次发布政令要求治理“失德”的行为里面就包括了穿衣服不符合规范和在坊市里面交易等行为,但是因为政府管控能力弱,人民生活的需要和政令矛盾又很大,所以也管不住这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管理,当时的长安东西市有着严格的交易时间,早晚定时开关,夜间不准出入。唐代政府规定所有的商业行为要: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代曾多次下令禁止沿街开门,并极力维护长安城中的夜禁制度。根据现存的《唐律疏议》记载,如果有人违反了里坊制度,会受到严格法律惩罚。

我接待过不少来西安的朋友。吃完晚饭后,我通常会带他们去看看大雁塔的音乐喷泉,顺便去逛逛大唐不夜城。那边流光溢彩,灯火辉煌,亮如白昼,宛若天堂。

我的朋友都很高兴,他们盛赞这地方真是太美了,由衷向往大唐盛世的繁花似锦大气磅礴和开明宽容,唐代人民晚上还能有这么美的夜生活好幸福。

我忍住笑不答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长安的东市西市与“买东西”的由来
《长安十二时辰》商业篇:传统商业在长安城百花齐放,该有的都有
贩卖给汉人的美艳胡姬|丝绸之路上的女奴交易
购物为何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这得问问唐代长安人!
买买买,回唐朝剁手去!
图解唐朝长安108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