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容易背黑锅者都有的三大特点,看完少背十年黑锅!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十六年 公元211年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九月,操进军,悉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

贾诩以为可伪许之。操复问计策,诩曰:“离之而已。”操曰:“解!”

韩遂请与操相见,操与遂有旧,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

时秦、胡观者,前后重沓,操笑谓之曰:“尔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

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

操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奔凉州,杨秋奔安定。

【译文】马超等退屯渭水南岸,遣使请割黄河以西土地求和,曹操不同意。九月,曹操全军渡过渭水。

马超等多次挑战,曹操高挂免战牌;马超一再请求割让土地,并请求送子入邺为质。贾诩认为可以假意答应。曹操再问他下一步策略,贾诩说:“离间他们而已。”曹操说:“我明白了!”

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曹操与韩遂本是老朋友,于是他们都没带随从,来到阵前,马头相交,聊了很长时间,没有说到军事,只是谈论曾经在京都的往事和老朋友,高兴时拍手大笑。

当时,马超部队中的关中人和胡人纷纷来围观,前后重重叠叠,曹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是想来看我曹操吗!我也是普通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只是智谋多些罢了!”

会面结束后,马超等人问韩遂道:“曹操说了什么!”韩遂说:“没说什么。”马超等人都有了疑心的。

另一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信,信中圈改涂抹了许多地方,好像是韩信所改的,马超等人更加怀疑韩遂。

于是曹操与马超等约定日期进行会战,曹操先用轻装部队挑战,与马超等大战多时,才派遣精锐骑兵进行夹击,大败马超等人,阵斩成宜、李堪等。韩遂、马超逃奔凉州,杨秋逃奔安定郡。

【解析】一、马超战败的原理

韩遂这是典型的被曹操用套路栽赃了,为什么尽管马超多次挑战,曹操进入关中以来一直都采取避战的策略推进?这是因为担心野战打不过关西联军。

操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

既然曹操担心打不过关西联军,为什么现在又突然敢于将部队拉出来和关西军硬碰硬野战了?这是因为马超中了离间计,怀疑韩遂通敌,马超韩遂作为关西联军的扛把子,此时已经缺乏信任了,猜疑链已经蔓延开了。

蔓延开的猜疑链,势必就会进一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马超怀疑韩遂通敌,不敢让韩遂军单独行动,必安排后手预防韩遂反水。

而韩遂觉得马超猜疑自己,担心随时受到迫害,自然也会在军事行动中采取保守策略,任何需要友军配合的项目,韩遂干起来都是极不情愿的,因为害怕被坑。

马超韩遂二人互相猜疑互不协同,对于关西联军的战斗力影响是极大的,所以曹操这个时候敢于将部队拉出营地和关西联军硬碰硬。

曹操先是以轻兵挑战,看关西联军的阵型和士气如何,一旦关西联军依然生猛,那就是离间计失效了,曹操会选择抛弃轻兵鸣金收兵。

一旦见关西联军因主将互相猜忌而阵型混乱士气低下,曹操就会抓住机会,如材料中所说,乃纵虎骑夹击,拉出自己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意图趁虚而入,一战击败关西联军。

二、马超为什么要迎战?
有人心中就会有疑虑了,此时关西联军主将不协,情况明显对马超不利,马超为什么也向曹操一样避战,为什么不先解决好内部问题再和曹操决一死战?退一万步说,马超为什么不跑以保存实力。

第一个问题,马超为什么不解决内部问题再迎战?

因为马超没时间了,曹操远道而来,马超是主场作战,双方的后勤难度差异很大,马超应该据险固守以拖待变拖垮曹操军才对。

可问题是,黄河潼关天险已失,关中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而关中弹丸之地且残破不堪。

操与超等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超等破,馀畜尚二十馀万斛,

曹操又有河东郡这个粮草供应站,举国的粮草源源不断的汇聚到河东郡,在失去潼关的情况下,耗,马超是耗难以耗过的。

从年初马超造反,到九月双方决战,关中已经打了大半年的仗,关西联军十万被曹操牵制在黄河边人吃马嚼了大半年。

而关中本土又受到战火影响,百姓和大户闻讯必然跑路躲避战乱,有本事的逃往四川,没本事的逃入深山。

马超方一方面随着战争的扩大化后勤支出剧增,一方面由于征兵和民户的逃亡导致没人种田影响生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马超是无法将战事拖到第二年的,因为打仗如果第二年春耕无法顺利进行,那就算曹操败走了,来年关中也要大饥荒,人相食。

所以,马超不能拖,反倒是曹操由于控制地的综合实力强,资源供给能力强,更能打持久战。

所以马超一见曹操突破了天险,就不停地挑战,想要速战速决,没办法速战速决就想请和,就是这个道理,马超拖不起了,必须要短平快的解决问题。

再拖下去眼看就要过年了,粮草也难以为续,到时候曹操的部队穿着棉衣吃着火锅唱着歌,马超的部队挨饿受冻,不用曹操来攻,部队自己就要溃散。

所以,虽然关西联军内部有着诸多问题,并不是很好地出战时机,但既然曹操肯主动约战,马超必然是要赌一把的。

因为赌一把可能会赢,要是拖下去必死无疑,只要拖到来年春耕过后,无论曹操胜败,马超都是一败涂地。

第二个问题,人存地失,人地皆存,为什么不保存实力,马超为什么不跑呢?马超不是共产党,共产党干革命靠的是理想主义。马超造反靠的是利益。

这就是政党和军阀最大的区别,政党聚集簇拥靠的是政治主张,而军阀聚集簇拥靠的是政治利益。

地盘越大,政治利益就越多,一个没了地盘的军阀,就如同虎落平阳,掉光毛的凤凰不如鸡,参考张学良,作为一个军阀,地盘就是一切,并没有无形资产,一旦放弃了地盘,势力就要瓦解,再东山再起就难如登天了。

所以我说马超是不可能主动关中的,如果他保存实力跑到凉州去,这不正是和曹操决战战败后的结果么?

遂、超奔凉州,杨秋奔安定。

既然战败的结果是马超韩遂跑到凉州去了,最坏的结果不过如此,那现在手上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

毕竟你不可能带着十万部队跑回凉州去,这里面还有很多关中人,还有很多关中利益,关中虽然残破,但好歹是帝王乡,凉州哪有关中好,是吧?

所以我说,马超是不可能拖也不可能跑的,他的唯一选择就是顶着内部矛盾和曹操强行开战。尽管失败十有八九,但没有谁会甘心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失败并提前承认失败,而不去放手一搏,万一赢了呢?

三、经常背黑锅者的三大特点

虽然说马超的失败是大势所趋,但整个架构开始直接崩盘是从韩遂和马超被曹操离间开始的。

马超中了曹操的离间计,韩遂是黄泥糊在屁股上,有理说不清了,没办法洗白自己,马超就无法信任韩遂,无法信任韩遂则让本来就不好的形势更加的雪上加霜,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在生活中被人栽赃陷害,被人套路的情况太多了,很多人在职场上都是因为被栽赃陷害被套路,吃起亏来就好比哑巴吃黄连,都说吃亏是福,但吃这种暗亏,那就不是福了,而是福报。

那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读史悟道,看完资治通鉴不能只图一乐,我们该怎么去避免让自己像韩遂一样吃这样的暗亏呢?

结合韩遂的事迹,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意识不高

韩遂请与操相见,操与遂有旧,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

材料中说韩遂请与曹操相见,我以为是不准确的,应该是曹操以谈和之名义,请韩遂相见,然后故意离间。

因为如果是韩遂主动求见曹操,必然是有事情,有事情就要聊事情,不可能只是聊一聊京都故旧,只有是曹操主动约韩遂,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韩遂是被动接受支配的,根本没事情要说。

曹操和韩遂做的是一样的事情,为什么韩遂回去就被怀疑,而曹操回去没人怀疑他?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也比较可笑,但区别就在这里,因为曹操的部队是曹操一个人的,曹操自己可以当家做主,而韩遂一个人做不了关西联军的主,他只是关西联军的其中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如果是真的想谈和,不应该是只找韩遂,因为只跟韩遂谈,是谈不出大家都满意的结果的。

鉴于此,可以得出结论,曹操和谈缺乏足够诚意,很可能另有目的,如果韩遂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很可能就能够避免被曹操套路。

但很遗憾的是,韩遂事前事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后,曹操和韩遂只是叙叙旧就散了,韩遂难道心里不打鼓吗?难道两军阵前真的只为叙旧?

2.办事不密

韩遂之所以被曹操套路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回去以后面对马超的质疑,百口莫辩,因为没有人证物证。

如果说,韩遂拒绝跟曹操单独会见,坚持要带上马超或者是其他人认可的代表一起,或者是带上大家都认可的记录者,将双方的对话形成文字纪要。

那大家怀疑韩遂的时候把人证物证甩出来,还有什么好说的?

遇事不留痕,特别是重要的事,敏感的事,一旦事发,到时候你就说不清楚了,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又是直接经手人,你不背锅谁背锅?职场上这类事情太多了,欲哭无泪呀。

3.言行不慎

最后就是自身的言行举止问题:

操与遂有旧,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韩遂的言行举止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在阵前哈哈大笑,而引起马超的怀疑,怀疑他们再谈论什么愉悦利好的事情。

然而曹操和韩遂本来就是在战场上争锋相对,能谈论什么愉悦的事情呢?马超想来想去,很容易就会认为这两个人在谈论怎么对付自己,因而怀疑韩遂。

还是同样的道理,曹操可乱来,但韩遂不能乱来,曹操自己就是大老板,没人会怀疑他会自己卖了自己,而韩遂只是个合伙人。

作为合伙人,合伙一词已经说明一切,你需要别人的配合,那么,在这种场合,言谈举止方面,自然是要谨言慎行,公事就是公事,私交就是私交。

公事和私交掺杂在一起谈,这是一把手才有资格开启的模式,其他人千万别像韩遂一样,觉得抹不开脸,跟着打哈哈。

这里面的水太深,你韩遂一个二把手,把握不住的。谨言慎行这方面,干得比较好的就是诸葛亮兄弟了。

瑾每奉使至蜀 ,与其弟亮,但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诸葛亮与诸葛瑾虽是兄弟,但各为其主,为了避免外界议论,只在公众场合见面,从不私下相见,这就是同时代和韩遂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诸葛兄弟也和韩遂一样,在夷陵之战期间,兄弟连在阵前单独会面,窃窃私语,哈哈大笑,那刘备和孙权心里也会打鼓的。

所以我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本来公事公办走流程就能糊过去的问题,非要掺杂进去自己的主观意愿,如此不谨言慎行,多做多错,迟早是会向韩遂一样吃大亏的。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渭南之战简介
【渭南之战】结果:曹操大获全胜马腾一家全丧命
揭秘:曹操是如何取胜潼关之战的?
潼关之战简介
“潼关之战”之后,“关中十将”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国演义第十四篇曹操得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