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高含糖SUPIMA棉纺纱与降低棉结的探讨

摘要:探讨高含糖SUPIMA棉在前纺的适纺性能,分析了SUPIMA棉对纺部生产及纱线质量的影响,认为:必须控制好整个配棉成份的合含糖级别、加强车间温湿度和原料回潮率的控制、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优化针布配置、强化设备维护和运转清洁操作,解决SUPIMA棉粘、缠、挂、堵的问题,有效降低成纱棉结,为成纱质量的稳定奠定基础。

关键词:SUPIMA棉;含糖量级别;温湿度;回潮率;工艺上机;针布配置;清洁

由于SUPIMA棉含糖量较高、粘度大,生产过程中前纺容易出现粘、缠、挂、堵等现象,不仅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会导致成纱棉结高、疵点多,影响纱布外观质量。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65%以上)更为严重,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各工序粘、缠、堵、挂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成纱棉结,本文就这方面的经验作以介绍。

1

根据原料含糖量级别合理配棉

1.1 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不同含糖量级别原棉的配比

(1)含糖量在3.0以上的原棉,使用前要做快速试纺,从小比例开始逐步增加使用量,按照“勤调少调”的原则,每次调整的比例不能过大,并密切注意各工序生活的变化情况,当出现粘、缠、绕等现象时,应减少其配比或参入含糖量在2.5级及以下的原棉,使整个配棉的综合含糖级别降低。

(2)高温高湿季节尽量减少高含糖棉的使用量,整个配棉的含糖加权平均级别应控制在2.2以内,春秋季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高含糖量原棉的配比,含糖量3.0级的原棉配比应控制在15%以内,配棉成份的加权平均含糖级别应控制在2.5以内,冬季可将含糖量在3.0级的原棉控制在20-28%范围内,含糖量在3.0级以上原棉要视生活情况酌情增减,加权平均含糖级别控制在2.75以内。

1.2 谨慎使用除糖剂

原棉的含糖量只要不是很高,应谨慎使用除糖剂,因为“除糖剂”的除糖原理是起“包覆”作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除糖分,剂量掌握不当,会使成纱棉结急剧增加、条干恶化。

2

合理控制车间温湿度和原料回潮率

高含糖SUPIMA棉对车间温湿度和原料回潮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控制。

2.1 减少室外环境对生产车间的影响

生产高含糖SUPIMA棉,不但要保证车间适宜的温湿度,而且要保证车间温湿度的稳定性。比如某家企业生产80支棉纱,采用60%的SUPIMA棉,40%的澳大利亚细绒棉为,精梳车间的温度为摄氏28℃,相对湿度为48%,配棉的含糖量不算高,目测清梳、精梳棉条通道也基本清洁,但生产过程中缠绕分离皮辊、牵伸皮辊现象相当严重,检查发现附房的门窗管理不善,车间与室外空气产生对流,形成隐性的温湿度波动。为此提出“加强门窗管理、特别是加强交接班过程中对门窗的监控,杜绝车间、附房门窗打开的情况出现,同时要求空调部门、生产车间加强交接班时段的门窗及温湿度监管力度,尽可能降低交接班过程中车间温湿度的波动”的技术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另一家企业,采用100%长绒棉生产80-120支纱,配棉中85%为SUPIMA棉,含糖量3.0级的原棉搭配比例达21%,按加权平均计算配棉成份的综合含糖级别已经达到2.75,但精梳机生产效率高达90%以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车间门窗密封管理到位,均用透明朔料布封严,从前纺到后纺只留两个通道,一个是原料输入通道,另一个是员工出入通道(消防通道和人员应急疏散通道是畅通的),交接班时段温湿度的控制极为稳定。

2.2 温湿度的控制

生产高含糖SUPIMA棉的关键,是要控制好各工序的温湿度,使纤维从清棉到粗纱均处于低温低湿的状态,防止纤维表面的糖份和蜡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受湿、受热融化而造成三绕一堵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车间较低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纺好高含糖棉的主要措施。含糖高的原棉对相对湿度的波动比温度更敏感,因此在温度与湿度的调节上发生矛盾时,应放宽对温度的要求以确保相对湿度,但是温度也不能太低,比如某企业冬季粗纱工序温度在18℃时,出硬头严重,疵点数量成倍增加。当温度调至22℃时,粗纱纱疵又明显下降。

2.3 回潮率的影响

原料、须条的回潮率过高时易发生粘缠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回潮率过低时纤维容易损伤、短绒率增加,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也易造成皮辊缠绕问题。

(1)从原棉回潮率的实际检测结果来看,国产原棉相对较高,一般在8.0%以上,而SUPIMA棉相对较低,一般在6.0%以下。混合前最好提前48小时进分级室,打开部分包带进行吸放湿平衡。分级室温湿度控制范围:温度25-29℃,湿度50-55%。

(2)在梳棉梳理和并条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与针布、纤维与纤维的高速摩擦及机器自身的散热,使纤维处于明显的放湿状态,下机的棉条回潮率极低,有强烈的吸湿趋势,如果生产出来的棉条滞留时间过长,回潮率会明显增大,在下工序加工时发生缠绕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企业应根据各工序供应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储备量,避免棉条长时间的滞留。

3

优化各工序工艺上机

3.1 开清棉工序

我公司SUPIMA棉的生产线工艺流程为:FA006C往复抓棉机→FA103A双轴流开棉机附FA051A凝棉机→FA028-160型多仓混棉机→JWF1124单打手开棉机→SP-F异物分离机→A092双棉箱给棉机附A045凝棉器→A076A型单打毛成卷机→FA224型梳棉机→FA311型预并条机→E32型条并卷机→E65型精梳机→HSR1000型并条机→HY492粗纱机→FA506型细纱机。

开清棉工艺选配原则:精细抓棉、多包取用、渐进开松、混合充分、多松少打、早落少碎、以梳代打,减少纤维损伤,降低短绒率。及早去除含糖多的不孕子和虫类分泌物,同时防止打击过度。通过试验优选出开清棉工艺的打手速度与隔距。

FA006C往复式抓棉机是采用两侧排包,单侧可排40包左右,在满足产量的情况下,抓棉刀片深出助条的长度要尽量小,打手的下降量要小,一般可控制在3mm,小车行走速度15米/分,打手所抓取的棉块越小越好,为FA103双轴开棉机排杂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其精细抓棉、多包混合的作用,提高抓棉小车的运转效率,运转率90%以上,以达到多包抓取,勤抓、少抓、细抓的目的。FA103A双轴流开棉机,尘棒隔距调节刻度为3,除杂效率在15-20%左右,A076型成卷机去掉综合大手的三把刀片,改用梳针梳理。

经AFIS试验(见表1),打手转速选择为FA006C往复式抓棉机1000r/min、FA103A双轴流开棉机400r/min、WF1124单打手开棉机400r/nim、A076A型单打手成卷机640r/nim。

表1  打手速度对生条质量影响的优选试验

3.2 梳棉工序

梳棉要考虑梳理度、梳理强度和转移率三者的匹配,只有三者配置恰当,纤维才能获得充分梳理,损伤少,混和均匀、转移及时,掌握“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的原则,我们根据SUPIMA棉纤维成熟好、强度高、棉结杂质较多、带纤籽屑多、含糖量较高的特性,适当增加锡林速度、刺棍速度及锡刺比、提高梳棉机的梳理度,提高纤维分离度,减轻精梳工序的梳理负担,正确处理梳理与转移、结杂与短绒关系,合理解决充分梳理与短绒控制这对矛盾。

3.2.1 主要速度的选择

(1)锡林、刺辊速度和锡刺比的选择。锡林、刺辊速度高有利于提高棉结清除效率,但纤维受损大,短绒增加多。增加锡刺比纤维转移顺利,可减少纤维损伤和刺辊返花现象。通过AFIS试验(见表2),我们选择锡林速度420r/min,刺辊速度940r/min左右,锡刺比为2.31:1。

表2  锡林、刺辊速度及锡刺比对生条质量影响的优选试验

(2)盖板速度的选择。加快盖板速度,盖板在工作区停留的时间减少,每根盖板针面负荷略有减少,盖板花量略有减少;但单位时间内走出工作区的盖板根数增加,总盖板量有所增加。通过AFIS试验(见表3),盖板速度我们选择240mm/min。

表3 不同盖板速度的AFIS试验测定值

3.2.2 主要隔距的选择

梳棉隔距直接影响分梳、转移、除杂效果。在设备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小锡林与道夫隔距,采用较紧锡林与盖板隔距、较大的锡刺比。经过AFIS试验(具体优选试验情况见表4),锡林与盖板隔距0.20、0.18、0.15、0.15mm调整为0.18、0.15、0.13、0.13mm;刺辊与锡林隔距由0.2mm调整为0.18mm;后棉网清洁器除尘刀与锡林隔距由0.96mm调整为1.1mm,前棉网清洁器除尘刀与锡林的隔距由0.3mm调整到0.23mm;后四根固定盖板与锡林隔距由0.4、0.4、0.35、0.35mm调整为0.35、0.35、0.30、0.30mm;前四根固定盖板与锡林隔距由0.23、0.23、0.2、0.2mm调整为0.2、0.20、0.18、0.18mm,道夫与锡林隔距为0.13mm。

表4  锡林盖板隔距的AFIS试验测定值

3.2.3 合理配置针布型号,加强针布管理工作

(1)根据SUPIMA棉纤维特性、梳棉机的产量、纱的线密度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新型高效能针布,并要注意针布的合理配套。我们对在FA224梳棉机上生产SUPIMA棉时的锡林和盖板针布对生条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优选试验(见表5),最终我们选用的四配套针布见表6。

表5 不同型号的锡林针布的AFIS试验

表6 FA224梳棉机生产SUPIMA棉的针布配置

(2)梳棉机上形成新棉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返花、绕花和挂花等造成纤维间的搓擦,而速比、隔距配置不当,或开松梳理元件的锋利光洁度不够必然造成纤维搓擦。因此应保证刺辊、锡林、盖板、道夫、前后固定盖板、预分梳板针齿的锋利度,在针布过度磨损之前及时更新刺辊针布和磨砺锡林、道夫和盖板针布,保证各部分的隔距准确性;保证纤维通道的光洁、顺畅,以减少纤维在运动过程中的挂花、揉搓现象。

3.3 精梳工序

3.3.1 精梳准备工艺

精梳准备工艺应尽量采用“少并合、低牵伸”的工艺,预并条机可采用5根喂入、5倍牵伸,条并卷机可采用26根棉条喂入,100%长绒棉或长细混纺品种可采用70 -72克/米的小卷定量。

3.3.2 精梳机梳理元件的优化配置

(1)增加锡林总梳理点的成纱质量对比试验。品种:8.32tex,原料:SUPIMA棉,机型:E65,车速350钳次/min。齿面圆心角为90度锡林,增加锡林总梳理点的成纱质量对比试验见表8。

表8 增加锡林总梳理点的成纱质量对比试验

从表8的试验结果可知:在具有足够容纤空间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锡林总梳理点,可提高棉结清除效率,减少成纱+140%、+200%棉结。

(2)高密度自清洁顶梳的应用。不同顶梳密度对成纱质量的对比试验见表9。品种:7.3tex,机型:E65,车速350钳次/分,精梳落棉率相同。

表9 不同顶梳密度的成纱质量对比试验

由表12可知,增加顶梳齿密,成纱+140%、+200%棉结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稳定和提高成纱质量效果较好。但顶梳密度也不是越密越好,应根据纺纱品种、纺纱原料(长绒棉、细绒棉)和工艺上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4 并条工序

附带自调匀整的并条机可采用6根棉条喂入、大于等于6倍的牵伸倍数,注意防止棉条的过熟、过烂。

3.5 粗纱工序

采用“大捻系数,小后区牵伸,大后区隔距”的工艺配置。如:采用SUPIMA棉生产CJ7.3tex纱时,粗纱定量3.3g/10m,后区牵伸1.17倍,捻系数102,罗拉隔距9×24×43mm。

4

各工序的清洁工作

4.1 除尘系统

每天定时要按清洁进度表及时清洁梳棉滤尘设备,确保设备运转正常。要进行定期设备检修,及时更换板结的无纺布滤料,可在小吸嘴与滤料之间加装清洁毛刷,调整好小吸嘴与滤料间距,确保梳棉机各尘杂管道通畅,防止棉尘积聚混入棉网结。梳棉机现有吸尘装置的吸风量不易调节,吸风量大容易吸走长纤维,风量小了又难以吸走部分尘杂,因此,应通过反复试验,选择合理的负压(吸风量),以达到吸走尘杂而不吸走长纤维的目的。必要时可更换为变频节能风机,以方便合理地调节送风量和排风量。

4.2 开清棉工序的清洁工作

应适当缩短SUPIMA棉生产线的清洁周期,防止落杂区的尘格、输棉通道、各部打手轴头、打手、罗拉等部位粘缠纤维。可在每周二、周五利用关车清洁或保全大扫车时间,人为打空棉仓,彻底清洁设备内部的缠花,并对各部尘棒进行打磨擦洗,做到光滑无毛刺。

4.3 梳棉工序的清洁工作

生产SUPIMA棉,梳棉易出现漏底糊花现象,造成气流不畅,影响排杂,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原棉中的糖分易析出粘附在纺纱通道上造成粘缠纤维,因此更要加强清洁工作。

(1)设备维修人员应缩短SUPIMA棉生产线机台的揩车周期,揩车时要重点检查、清洁纤维通道和开松部件的光洁度,确保梳理过程不缠、不堵、不挂,使纤维顺利转移,减少返花,防止堵塞,盖板每周要进行两次抄针。设备维修包机人要对包机的大小漏底定期进行清洁,保证通路不挂花、不糊花、气流通畅。要定期对所有棉条通道用柔软的干布擦干后,再用粉笔灰抛光。

(2)运转挡车工每天上午停车后(滤尘机组不要停),用自备小型可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逐台清洁梳棉大、小漏底的糊花、积花,及所有纤维通道粘附的污物、嵌花,逐台检查盖板花是否清除干净,保证纤维通道不挂花、不糊花,气流通畅。班中挡车工要认真巡回,重点检查棉网清洁器、机台吸管插接是否良好,是否堵塞,盖板刷辊运行是否正常,做清洁时动作要轻柔。

4.4 精梳工序的清洁工作

(1)根据SUPIMA棉的特性,精梳揩车实施温热水清洗操作法,即揩车时用温热湿布清洗、揩擦钳板上下钳唇、分离罗拉、牵伸罗拉、所有棉条通道、落棉通道、三角气流板粘附的污物、嵌花,用柔软的干布擦干抛光。

(2)揩车时将顶梳侵泡在温热水中约5分钟,用板刷清洗顶梳针齿间嵌塞的污物,清洗干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3)设备维修人员每天用温热湿布清洁个人责任机台,揩擦钳板上下钳唇、分离罗拉、牵伸罗拉、圈条器等纤维通道,然后用干布抛光。

(4)维修人员每周用温热水清洗顶梳一次,精梳挡车工每班清洁一次钳板上下钳唇、顶梳针板。

4.5 并粗工序的清洁工作

缩短并粗保养楷车周期,对牵伸通道和牵伸部件先用温热湿布揩擦,再用干布揩擦干净,杜绝使用滑石粉,使用铜丝刷彻底清除罗拉沟槽中的污物,定期清洁压辊、圈条器斜管及锭翼空心臂等须条通道。

5

结语

SUPIMA棉长度长、细度细、韧力强,经染整后色泽鲜亮,织物质地自然柔软、手感顺滑,悬垂感强,但一般含糖量较高,特别是有些批号的含糖量甚至在3.0以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好粘、缠、挂、堵等问题。(肖际洲   刘允光 山东冠县冠星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聊城允光精梳技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叶静,邱万福,张海霞.高比例高含糖苏丹棉的纺纱实践与探讨[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11(1)61-63

[2]杨宝富.改善新疆棉及高含糖棉纺纱性能的探讨[J].中国棉花加工.1999,4,11-12

[3]杜焱.对新疆棉纺纱的探讨[J].河南纺织科技.2001年第2期,7-9页

[4]陈玉峰,陆振廷.棉纤维吸湿性能对纺纱工艺流程的影响与控制[J].总师俱乐部2013,06(08),29-36.

[5]汪萍.利用UQC控制N/S类纱疵的实践[J].总师俱乐部.2014,12(08)51-53

[6]刘允光,路普银,高振庭.SUPIMA棉适纺性在清、梳、精工序的实践探讨[C].2014中国棉纺技术高峰会议论文集,福建.长乐2014年3月20—22日,202-20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纺织知识】梳理技术
【技术】纺纱棉结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技术 ▎科学降低用棉量,提高产品制成率
技术 | 梳棉机梳理原理的再论述和工艺实践
技术︱弹性盖板针布嵌杂、挂花的控制措施
【技术】影响梳棉机梳理质量的因素简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