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还是该让拍打急救家喻户晓?

应“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还是该让拍打急救家喻户晓?

北京晚报微博2020年6月21日以【年轻人晕倒路边心跳骤停,#北大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为题报道,“6月20日晚,北京定慧公园旁健步道上,一名运动打扮的青年男子倒在地上,心跳骤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的年轻医生黄淼和家人散步经过,立马冲了过去,为倒地男子进行胸外按压。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中,黄淼和好心人轮流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患者已经略略有了一点意识。起身时,黄淼的两个膝盖已经微微渗血……你挥汗如雨跪地救人的样子真帅!为黄医生点赞!”

文中声称路过的医生用心肺复苏急救心脏骤停患者10分钟,但细看报道配发的视频,从患者被抬上救护车前仍处昏迷状态(视频:http://t.cn/A6LKEAYs),哪里表现出“患者已经略略有了一点意识”?

北京日报主持讨论的#北大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这一话题阅读人次已达2.8亿,讨论1.9万。

有些网友留言:“正好医生路过,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个心肺复苏动作真的很标准,超漂亮”;“这个按压深度是真的专业”;“被救的人好幸运”。急救医生贾大成也留言:“如果没有医生在场,不知后果如何?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心肺复苏,人群稠密的公共场合都能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但也有网友留言:“为黄医生点赞!晕倒的人是同事……可惜最后还是走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场目击的网友跟帖留言所述过程与记者上述报道有极大的出入,更证实了这位记者报道“医生跪地急救”多有不实之处——

@科技圣斗士跟帖写道:“我也在现场,视频最后右下角帮忙抬的就是我这个男医生来的非常晚了”,“这个医生到的时候都快十分钟了”,“男医生……路过之前几分钟有一个女护士先救的”,“她比那个医生早到了几分钟,医生该夸,她更该夸”,“女护士救的时候(患者)的确有口气了,动了一下,我在场”,“这个哥们最终还是没有救过来”,“听说没救过来,可惜了”;一网友回复他称,“我就是急救中心的,能按压回来的人比较少,除非在第一时间就马上采取急救”。

现场目击者这些跟帖留言,足以证实医生路过急救倒地男子错过了“黄金急救时间”,患者被抬上救护车前的心肺复苏急救无效,送医抢救也没救过来!自称是“急救中心的”网友声称“能按压回来的人比较少”,更道出了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极低的普遍现象,这岂是“挥汗如雨跪地救人的样子真帅”就能扭转或遮掩的事实?!

尽管这篇报道上方用蓝字冠以“点击支持医护人员,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但报道中却无视心肺复苏错过四五分钟“黄金抢救时间”越多急救成功率越趋近于零的“医学常识”,喧宾夺主聚焦于“北大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与“挥汗如雨跪地救人的样子真帅”等表面现象,以此遮掩甚至后续报道都只字不提连现场网友都了解到的医生跪地急救过晚甚至患者送医也“没救过来”的沉痛事实,岂不怪哉?难道报道如此避实就虚为“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点赞”就是大力“支持医护人员”?对社会大众如此藏拙煽情地“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对扭转我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95%得不到及时规范救治,每年猝死约55万人,急救成功率不足1%的严酷现状何益之有?

无论路人还是医生路见晕倒猝死者出手急救,人们关注的重点首先都是将患者救醒救活没有,因为毕竟人命关天!但记者上述报道偏偏避开人们关注的这一重点,甚至将急救者心肺复苏耗时费力渲染成“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中……进行胸外按压”,“挥汗如雨跪地救人的样子真帅”,“两个膝盖已经微微渗血”等感人情节取代急救收效甚微,究竟是何道理?

这篇报道舍本逐末偏离主题,对至关紧要的急救结果刻意避而不提,却对心肺复苏“百分之百没戏,百分之百努力”的急救“极尽力渲染,一俊遮百丑地淡化甚至避开这次急救无效实为“我国急救心脏骤停成功率不足1%”的缩影之一,更不愿正视舶来的专业急救方法其实“未得其术”,甚至连不少医生心梗猝死,医院兴师动众全力急救都回天乏术的大量频发事实,这既是当今不少媒体报道存在通病的缩影,更是我国心梗猝死多年来急救成功率极低却迟迟无法扭转的根源之一!

例如,据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报道,2019年6月29日凌晨3点时,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王辉曾在微信上向同事诉说“自己有濒死感”;下午3点,他回医院接受了胸部X光、腹部B超等检查(却未查出严重心脏病隐患);晚上9点,王辉在家中心跳骤停,同为医生的妻子钱维立即做心肺复苏急救,并打急救电话;急救车赶到曾除颤一次,朝阳医院的医生们努力抢救,复苏1个多小时后,王辉仍无任何反应,抢救3个小时后无奈终止了抢救。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王辉医生在家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及送医急救无效与青年男子在公园倒地心跳骤停“北大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的都是北京晚报多年来专司医疗卫生领域报道的同一位记者。

王辉在家突发心跳骤停,身为医生的妻子当即心肺复苏急救,甚至送医全力抢救3小时均回天乏术,而男子在公园倒地心跳骤停,北大医生则在“黄金急救时间”之后仅“跪地急救膝盖渗血”,难道就能出现胜过急救王辉把晕倒男子救活的“医学奇迹”?

事实上,有“临床抢救经验”的专业医务人员当即用心肺复苏“抢救无效”的事例近来屡见不鲜,120将胸痛心梗患者送医“抢救无效”的悲剧也层出不穷。

仅同年12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原翻译胡笑天在乒协杯比赛场地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尽管现场医生当即用心肺复苏和除颤器及时抢救,但均抢救无效。(视频:http://t.cn/AieHEuoC

2020年1月11日晨在北京奥森南园,一男子倒地,他身边一跑者拨打了120后即用心肺复苏急救,另一跑友取出附近的除颤器施救,120赶到急救10分钟后送往医院,还是抢救无效。(视频:http://t.cn/AisFed8L

这些连除颤器急救也无效的新闻事件发生后,鼓吹普及“救命法宝”心肺复苏和救命神器除颤器的急救医生和媒体竟都装聋作哑,无人就此探究剖析用“救命法宝”和“救命神器”及时急救均告无效是何道理。何况连专业的医护人员急救心梗猝死都屡告失败,媒体鼓吹“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难道能使社会大众的急救成功率更胜一筹?

事实上,突发胸痛心梗甚至晕倒猝死即便送医诊治或急救也未必管用。

例如,2014年,上海高级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突感胸痛,司机迅即送他到三甲瑞金医院就诊治疗,邹碧华在心电图检查后晕了过去,医院全力急救3个多小时后宣告抢救无效,还诿过卸责,确定邹碧华是心源性猝死。

安徽骨科医生杜勇晕倒在手术台旁。医生和护士将他抬上手术台抢救,医院所有精干力量陆续增援,并紧急请来专家会诊,“心肺复苏、心脏按压、插管……虽然进行了及时抢救,但依然回天乏术”,“初步推测是心源性猝死”。

上海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所长程英武在看门诊时晕倒,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在“黄金抢救时间”用心肺复苏及高科技手段急救,心内科等多科主任也迅速加入抢救,100分钟后“终因抢救无效去世”。

医学界和中国循环杂志2020年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2008至2018年10年间,我国医务人员中发生了107起猝死,抢救成功率只有2.8%!

这表明医学界对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7月发表评论提出“医生猝死事件频发,拿什么'拯救’医生”的大哉问迄今无法破解!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宣传“1120心梗救治日”播放的一例救治过程更是自曝西医急救“未得其术”:一87岁心梗患者被急救车送进医院时还跟医生说胸口“又疼又憋,难受”,并在医生眼皮下再次出现急性心梗,几位医生护士不间断抢救30分钟,“但仍然没有起到作用”。急救医生事后竟然面对镜头谎称“根本就没有什么抢救的机会”!(视频:http://t.cn/AidNWoob

据专家在2019年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披露的数据更加惊人:“在阜外医院7月份到11月份中,发生猝死的人有70多个,但真正救活的人只有7个,救活率不到1%(应为10%)”,有些病人就在这家心脏专科医院里“发生心脏骤停或室颤,大部分也没能救回来”。(视频:http://t.cn/AiklXGiK

难怪有专家痛陈“当今医学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水平,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仍十分肤浅”。

但事实上,中国早有远胜舶来的心肺复苏、除颤器的急救方法——拍打肘窝简便易行,人人可为,不仅能快速打通经络,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心梗猝死或中风脑梗;即便出手急救心梗猝死等凶险急症,也能很快使患者转危为安。何况拍打急救无不成功的事例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拍打防治心血管病急救心梗猝死简便有效,依据的是黄帝内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等中医医理。

肘窝是肺经、心包经、心经循行汇集的浅层部位。造成心梗猝死突发的血栓多为“寒凝致瘀”,亦即黄帝内经所言“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亦即心绞痛或胸痛心梗发作;而“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拍打肘窝出痧化痧,能快速打通经脉,促使“气行血行”,令人发热出汗,使“寒则泣而不流”或“寒凝致瘀”的血栓“温则消而去之”,起到快速升阳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瘀堵的作用,并使心梗猝死者很快化险为夷。

2011年底,我初试拍打肘窝救了一位心梗昏厥的70岁白姓老人,证实萧宏慈所言“有谁突然心肌梗塞,心脏不舒服,心律过缓、过速,你就拍打(肘窝)这个地方,立竿见影”真实不虚,翌年老两口见了我还感谢我而非医院“救了老头一命”。

2018年我在上海南京路悦来酒店参与30多人聚会时,用拍打肘窝急救不到一分钟,就使一位晕倒猝死的老战友转危为安,结果他也没去医院检查,两天后还偕妻旅游去了。之后春秋气温骤降,我两次突发心绞痛,都是自己拍打肘窝很快化解。

柳州医生马文玉发文自述在医院多年,用心肺复苏急救猝死的患者没有救活一例,而她在运动场偶见女大学生晕倒已无生命迹象,当即拍打肘窝急救,在急救车赶到之前救活了的猝死女大学生!(详见http://t.cn/RyCbwlm

柳州60岁的钟老太太突发胸痛彻背,呼吸困难,直冒冷汗,有濒死之感,她11岁的孙女钟颖玲刚好放学回家,马上为她拍打肘窝急救,很快使她奶奶转危为安。(详见http://t.cn/RzuYhZx

山西大医院急诊科医生段伟生在重阳节爬山时突发心脏病痛苦倒地,同行的医生束手无策,而并非医生的刘凯军出手拍打肘窝急救,几分钟就使段医生转危为安。段医生起身感谢刘凯军之余醒悟道:“我们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

北京全科医生杨俐也用拍打救过半夜心梗的老妈一命。她认为拍打能使急救位点前移,还能防治心脏病,预防心梗和中风,呼吁广大群众好好学习拍打,不但能够自救,还能够救人,称之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下手命丧”。

重庆的曹老大见工程师姚先生突然晕倒在地,脸色苍白。曹老大忙让人把他扶坐到椅子上,动手拍打他左右臂的内关穴和肘窝,10多巴掌便拍出大块黑痧,很快使晕倒者神智恢复。

97岁的钟先生春节前夕突然昏迷人事不省,曹老大的同学、70岁的钟女士马上拍打她老父手腕内关穴部位出痧,把他救醒过来。救护车送老人到医院检查,医生想再观察几天,老人却立即下床回家了。8月中旬,老人从卫生间出来时再次昏迷不醒,钟女士再拍打他双手内关穴约20分钟,又使老人苏醒过来,这次连医院都没去。(详见http://t.cn/A6bYSyhC

这些拍打急救心梗猝死无不成功甚至包括救了胸痛倒地的急诊科医生的大量事实却无法被西医认可或接受。他们根本无法理解造成心梗猝死的血栓堵在心脏血管里,拍打肘窝怎么能把堵在心脏血管里的血栓去掉的中医医理,却根据西医那套似是而非的理论不懂装懂大放厥词。

这正可谓“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不少媒体人偏偏迷信西医“科学”,不肯探究“我国急性心梗患者只有5%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我国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足1%”原因何在,更不愿下工夫深入调查拍打肘窝急救心梗猝死的大量事例及其成功的原因,而是认定“网络疯传”的拍打急救心梗之说是“错误传闻”、“混淆视听”、“误人性命”,他们傻傻地问道于盲,专访那些对拍打肘窝急救闻所未闻甚至对拍打医理一窍不通的西医“专家”或急救人员,盲目采信“专家们”似是而非的一派胡言,匆匆发稿报道,编辑部门也不辨真伪虚实,盲目发排付印,诋毁“拍打胳膊肘”急救心梗“不靠谱”,“无异于开玩笑”;众多媒体见猎心喜承讹踵谬争相炒作,全然不怕误导大众会误人性命!


仅北京晚报2014年3月20日报道标题《突发心梗拍胳膊肘能急救?医生:解决不了心脏问题》就自曝心内科专家和记者编辑连拍打急救的部位是“肘窝”而非“胳膊肘”都傻傻分不清!

我在2012年11月所发博文《若早推广拍打急救  罗阳未必心梗不治》里记述用拍打急救70岁心梗老人明明是现场约20人眼见的事实,也是朝阳医院医生认同的急救效果,北京晚报的报道居然借安贞医院心内科医生之口称之为“无异于开玩笑”,甚至偷换概念,将(我)拍打老人的胳膊肘内侧(肘窝)在其报道主题和正文中偷换成“拍打胳膊肘”,这才是“无异于开玩笑”!

同日,北京电台“大城小事”两位播音员口气轻佻地胡煽乱侃,说拍打能治心梗是“不靠谱的事儿”,“无异于开玩笑”,“根本就不管用”,也是根据北京晚报这篇问道于盲的“瞎话”报道。

中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诸多官方网站也承讹踵谬,跟风北京晚报问道于盲的报道群起炒作,标题是“突发心梗拍胳膊肘能急救?医生:解决不了心脏问题”、“网上疯传'突发心梗可拍胳膊肘急救’ 医生:无异于开玩笑”、“拍打肘内弯可救心梗?别信!”等。

由此可见,那位心内科医生连同北京晚报的记者责编,以及诸多媒体网站跟风炒作的小编们是何等的眼拙智残——他们连急救心梗老人拍打的是哪个部位都闹不清楚,连“肘弯内侧”与“胳膊肘”之别的常识、词义、所在胳膊内外部位及拍打作用都分不清楚,甚至连北京晚报题文和上下文用词自相矛盾的差错全看不出来,只会盲目承讹踵谬跟风炒作,岂不是自曝其短地用白纸黑字将他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弱智脑残和低下的新闻业务素质公之于网络天下吗?

自罗阳突发心梗送医“抢救无效”事件以来,类似罗阳的突发心梗及晕倒猝死用心肺复苏甚至送医“抢救无效”的新闻事件愈益频发,心梗猝死急救成功率低下的真正原因也越发明晰。

例如,“急救科普人”张元春在《心脏病发作需要心肺复苏吗》一文中用加粗红字反复强调:“人死了才能心肺复苏,人活着不能心肺复苏”, “死了就要心肺复苏,没死不能心肺复苏!”而且矢言心肺复苏的局限性:“那些活着的病人(心脏病发作、中风、大出血、休克等等)都不能心肺复苏!”(http://t.cn/A6460NS7

北京急救医生贾大成也坦承不讳:“没有除颤器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极低”,“心梗绝对不能做心肺复苏,心梗导致的心脏骤停必须做心肺复苏”,“绝不能给大活人做心肺复苏,更不能原谅医务人员做错”。

广州急诊科医生王西富(急诊夜鹰)也直言不讳:“叫不醒,但能喘气,就是活的,此时,不需要打开AED使用;叫不醒,也没有呼吸或仅仅有濒死喘息,就是死的(心跳停止),此时才需要开始胸外按压和打开AED使用。” 甚至坦言,“等救护车对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可以说是'等死’”,“在心脏骤停的头十分钟内,如果无人施救,心肺复苏基本是无用功”,“医生有时候经常在按压尸体”!

舶来的急救术何等愚不可及由此可见一斑,“人活着不能心肺复苏”, “人死了才能心肺复苏”,岂不是“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何况心肺复苏按压还易造成胸肋骨骨折等二次伤害。“没有除颤器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极低”,但“没死不能心肺复苏”,即便及时取来除颤器又有何用?人“死了就要心肺复苏”或用除颤器急救,又能提高多少成功率?

北京晚报报道《突发心梗拍胳膊肘能急救?》其实是缘于电影导演吴天明用生命代价留下的“特殊遗嘱”引起的“网络疯传”。

2014年3月4日,柯云路将《吴天明生前最后一封邮件(务必看)》发在网上:

惊悉吴天明导演于今天上午因心肌梗塞去世。

昨晚,收到他最后的一封邮件,显示发件时间为2014-03-03 19:01:40,想那时他还活跃在互联网上。信的主题栏特别标出:“极有用——务必看——记记牢!!!”

邮件谈的恰恰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时的抢救方法。

似乎是冥冥中某种感知,他留下的竟是这样一封邮件。

事后获悉,由于吴导习惯独居,发病时身边无人,感觉难受时女儿和助理又由于塞车而无法第一时间赶到,错失了抢救时间,令人无比痛惜。

这封邮件的最后一句话是:“拜托你把它转寄出去,别把它存档!”

遵吴天明嘱,将此邮件转发。

沉痛悼念吴天明导演!

柯云路 2014年3月4日

自此,“网络疯传救治心梗患者的'拍打疗法’”,引起不少医学“专家”和媒体的非议,斥之为“错误传闻”、“混淆视听”、“误人性命”,却不知评论和报道中频露马脚和破绽,将不懂装懂的“医学素养”甚至胡编滥造“假新闻”的业务素质暴露无遗。

“吴天明生前最后邮件”特别标出“极有用——务必看——记记牢”的网文恰是网友改题转发的我2012年所发博文《若早推广拍打急救 罗阳未必心梗不治》,里面详述了我用萧宏慈传播推广的拍打法救了心梗发作的70岁老人一命的过程,将它与罗阳感到不适送医途中突发心梗抢救无效殉职对比,凸显了两种急救方法简繁优劣的天壤之别。

但令人痛惜的是,吴天明忙于连夜修改剧本,知晓拍打法转发给柯云路等友人时评价“极有用——务必看——记记牢”,特嘱“拜托你把它转寄出去,别把它存档”,当晚却没“闻道勤而行之”尝试拍打肘窝,翌日早上“感觉难受时”又习惯性地想去医院看病,竟然忘了先用他称之为“极有用”的拍打肘窝自救,坐等救护车上门急救却付出生命代价,也证实了我2012年的观点:吴天明跟罗阳一样心梗不治,“有关部门与媒体也难辞其咎——多年来在宣传报道中片面迷信现代医药,而不惜将传统中医疗法边缘化,甚至否定一些防治疾病显著有效的民间疗法,既导致了日前罗阳心梗送医抢救无效身亡,也难免日后重演类似的悲剧。

“反之,媒体若能早日大力宣传推广普及拍打疗法,不仅能大大减少心梗突发的几率,还能让公众多掌握一种人人都能'举手拍打’急救的简便手段,那将能在极短的黄金急救时间内挽救多少心肌梗塞患者的宝贵性命呢?”

但没想到,当年北京晚报这位记者不思从罗阳和吴天明突发心梗送医抢救无效或坐等救护车反而丧命当中找寻原因并吸取教训,反而认定“网络疯传”的拍打急救心梗之说是“错误传闻”、“混淆视听”、“误人性命”,进而问道于盲偏听偏信“专家”信口雌黄胡乱报道抹黑拍打急救心梗及其效果,不知误导多少人在7年来重蹈了罗阳和吴天明的覆辙;如今又远离心肺复苏急救的重点喧宾夺主报道#北大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偏偏对心肺复苏急救及送医抢救的晕倒猝死者是死是活无动于衷置若罔闻,点击视频观看者已愈1600万之众。另据北京晚报报道炫耀,这篇“报道一经发布立即成为'网红’,截至6月22日,仅北京日报客户端传播矩阵阅读量就超过3亿”。但不知其中多少人又将再受其误导,难免走上一旦心梗猝死用心肺复苏或送医急救均告无效的不归路。

然而,面对我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95%得不到及时救治,每年猝死约55万人,急救成功率不足1%的严酷现实,寄望这等迄今不辨心肺复苏和拍打肘窝急救孰优孰劣热衷于“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炒作性报道“北大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的媒体人找出让心梗猝死患者免遭我国95%心梗患者未得到及时规范救治、心脏骤停患者99%抢救无效殃及之有效防治和急救方法,岂不是缘木求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防猝死行动”应起步于推广拍打自愈法
深圳到处都有急救机器,却有99%人不会用!这一个举动可救命!
都是医生,为什么我的心肺复苏从没救活过人?
【黄金6分钟】中山急诊达人教您如何让心脏起死回生!
心肺复苏术——医生必会的救命技能
猝死,离我们有多近?(救命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