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有话说:叶采非叶味道之子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百度百科

叶采,字仲圭,号平巖。南宋时期官员,建阳(今福建)人,叶味道之子。明嘉靖《建阳县志》卷一二有传。

叶采初从蔡渊受《易》,已而往见陈淳,淳以其好猎高妙而少循序,痛砭之。自是屏敛锋芒,渐趋着实。理宗淳祐元年(1241)进士。历邵武尉(《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五)、景献府教授、秘书监、枢密院检讨,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讲。尝论郡守贪刻之害,理宗嘉纳之。景定初卒。

不同史料

叶采(1197—1264年),字仲圭,号平岩,本福建建安(今建瓯市)人。从蔡渊节斋、李方子公晦问学,是朱熹再传弟子。淳祐元年进士。历邵武尉、景献府教授、秘书监、枢密院检讨,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讲。著有《近思录集解》十四卷,是朱熹、吕祖谦《近思录》的第一个注家,却被误认为是温州人叶味道之子。如清末学者孙衣言《瓯海轶闻·西山家学》引《宋元学案·木钟学案》王梓材注“以先生为文修(味道)子。盖自文修从朱子于武夷,遂居建宁。”因此致使当代新版《东瓯诗存》受其误导,校笺时也将叶采《书事》一诗补入。同样受此影响,《东瓯逸事汇录》也从道光《重纂光泽县志》中摘录叶采的事迹。然叶采并非叶味道之子,其父另有其人。《宋元学案》王梓材注时也发现了破绽,但以“盖宋有两叶采,事节斋者平岩,事公晦者先生,因同名而误及之耳。”分出另一叶采来弭和。其实据宋真德秀《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十四《叶安仁墓志铭》一文,事节斋者、事公晦者是同一叶采,他是朱子门人建安叶湜的次子,朱子门人李方子的女婿,其本就是建安人,与叶味道无关,与温州无关。此铭乃真德秀因叶采上门求为其父叶湜所撰。

叶湜(1168—1227年),字子是。曾与李方子(字公晦,号果斋)同为真德秀知泉州府时僚属。真《铭》云:

昔余为泉山守,同僚之贤者有数人焉。昭武李公晦、建安叶子是其尤也。……不数年而公晦殁,又数年而子是殁。子是之仲子,盖婿于李氏者也,前为妇翁求铭而未及作,今又为其父求铭焉。……君壮岁游文公朱先生之门,得以直养气之说,故其为人磊落明白,无所回隐。……妣郑氏,继刘氏,兵部郎中炳之女,又继亦其季,皆封孺人。子果、采、卤、榘,女适进士翁德广。采,乡贡进士,即前所谓婿李氏者,从公晦问学,得其指归,方进而未已也。

真德秀明确记载,叶采是叶湜的次子、李方子的女婿。叶采为其岳父和其父曾两度求铭文于真德秀,此文可作为叶采乃叶湜之子而非叶味道之子的确证。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错误的呢?据福建学者方彦寿先生《“平岩叶氏”与〈溪山叶氏宗谱〉辨伪》一文考证,《溪山叶氏宗谱》为此误的源头。建阳《溪山叶氏宗谱》现存建阳市图书馆,清末印本,存卷一、卷三至十,共分为十大册。此谱以朱子门人温州人叶味道为入闽始祖,记载叶氏一族在建阳繁衍、生息的历史。《溪山叶氏宗谱》现存此谱所载真伪参半,最突出的问题的就是强拉名人以“光耀门庭”。牵强附会,以叶适为叶味道的父亲,以叶采为叶味道长子。有些学者据此谱所载,不加考辨地加以引用所造成。叶采为叶味道长子,此说今可考者最早见于明嘉靖《建阳县志》卷十二《叶贺孙传》。而县志之所以有此误,盖仍缘于叶氏后人在明代纂修宗谱时有意作伪,而后代重修时则沿袭了此误。所谓叶采因其“父”叶味道(贺孙)于淳熙八年(1181)师事朱熹,定居于建阳后山(今建阳市莒口镇后山村)“史实”,如嘉靖《建阳县志》卷十二《叶采传》、明何乔远《闽书》均作如是记载。弘治《八闽通志》卷七十《人物志》、嘉靖《邵武府志》则作邵武人,亦误。《叶氏宗谱》前“牵”叶适为父,后“扯”叶采为子,当予肃清。

在此需指出的《溪山叶氏宗谱》除此外,有关叶味道、叶采的其他生平事迹的记载则大多是真实可信的。这是因为叶味道、叶采在闽北都有名气,关于他们的事迹,在地方史料中颇多记载,故修谱先生将其顺手拈来,抄进宗谱中。对《溪山叶氏宗谱》中文献的真伪,我们应有所甄别,既不能全信,亦不能全盘否定。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遥远的QQ空间 [http://119406818.qzone.qq.com]
纪江明文章集锦:独山之痛
关于叶昼“生年”的推算说明(二)
清代福建驿站考
严羽生平详述
古籍: 建阳县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