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公好龙”辩
助 人 渡 己 ◆ 和 谐 进 取
作者:温州叶平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出于西汉刘向之笔。一般认为“叶公好龙” 这个成语,起因于叶公与孔子论政,因为对直躬的观点不同,叶公没有启用孔子。事后孔子的学生子张耿耿于怀,以叶公爱画龙却怕真龙,来比喻叶公爱才是假。
刘向杜撰“叶公好龙”的成语,直接牵涉到的历史人物有叶公、孔子、子张、刘向四人,以及他们对龙的态度。
孔子对龙的态度,在礼见老子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的智慧,孔子自叹不如。老子,就是孔子心目中的龙。
关于直躬之说,叶公认为父亲偷羊,儿子要告发;孔子认为父子犯法,要相互隐瞒。这两种观点,必须了解时代背景,以及各人的境遇,再作进一步的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是处于周之后国家分裂的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家使用种种手段,扩充自己的势力,其最终的走向是达到国家的统一,这是必然的。而在势力扩张期间,人性也同时向恶扩张,这同样是必然的。而人性的向善,只有在国家统一之后,通过逐步的引导才能达到,这是社会前进道路上的必然规律。叶公的主张是站在国家统一的角度,孔子的主张是站在一般人性的角度。这是两人境遇不同,处世观点不同的前因。
孔子游说列国,可以推测他是想找到一个诸如欧洲当年柏拉图式的理想国,实现他的思想抱负。游说列国返回,使他最终认识到他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教育家,而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国务活动家。所以才有了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种自知之明的结论。
根据叶公当时的处境和地位,首先必须是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只有国家强大、安定,百姓的利益才能同时顾及。叶公不能采纳孔子的观点,因为孔子所推行的路线,时机还未成熟。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叶公和孔子的观点既相左,又现实,不存在对错。这里,叶公把楚王看成是龙,把国家的利益看成是龙。
孔子拜访叶公的时机,正是楚国处于鼎盛时期、是诸侯国中的第一强国。打个比方,叶公当时是第一强国的实权派,犹如邓小平当年的地位,孔子是带着一批没有生活着落的资深学者,犹如康有为、梁启超、胡适这些人的处境。叶公一旦收留孔子,孔子以及孔子的学生们的处境将得到根本的改变。叶公不收留孔子,孔子的学生们对叶公的态度可想而知。孔子的学生子张把孔子比喻为龙,写叶公爱画龙怕真龙,以此来攻击叶公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中华历史的文化延续中,存在两个时间段的分界点,一个是秦统一中国,另一个是民国推翻清朝。这期间,各皇朝的意识形态基本是在儒术的思想范围之内。
秦统一中国之前,由于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百家可以争鸣的历史条件,促使在中华大地上出了几个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圣人。
秦运用百家的思想,特别是运用道家的思想统一了中国。秦出于巩固统一的成果,采取内用黄老外用儒术,对外则声称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依据又是道家的思想。那么秦为什么要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呢?秦之前的百家,主要是道儒两家。下面将道儒两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一些比较,以了解秦为什么要废除百家独尊儒术。
“论语”等儒家经典,概括一句话:讲得是人生观,局限在人生修养。
而“道德经”,虽然也讲人生观,但“道德经”的人生观不局限在人生修养。是既有修养,还有手段;既有入世,还有出世。而且既有人生观,还有宇宙观。
老子还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绝圣弃智”,“绝学无忧”。这正是秦皇朝掩书坑儒的理论依据。
两千多年来,把孔子的思想等同于儒家思想,是各朝各代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孔子思想的曲解。孔子的思想并不局限在“论语”等儒家经典之中。这里,引用孔子学生子贡的一句话。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是孔子很有成就的一个学生。子贡在此说:老师的学问文章,我们常听到;可是老师有关其他的天道的哲学问题,因我们的程度不够,老师也没有跟我们说。因此,在孔子学生的心目中,孔子是龙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为儒术所强调的是以“论语”等经典的个人修养。儒术既能使人向善,同时也是愚民的纲领。因此,孔子的“论语”等经典就成了后世弃智之智,绝学之学。
刘向生于公元前77年,卒于公元前6年,与叶公相距400多年。西汉宣帝时,刘向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后因官场斗争下狱。释放后,又因官场斗争再次下狱。出狱后贬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后官至中垒校尉。可见刘向仕途之艰辛。西汉同样延续了秦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
刘向的这则寓言,正是在西汉独尊儒术、以及刘向祈求得到西汉皇朝重用的背景下产生的。刘向是《战国策》的作者,深谙历史,叶公与孔子论政,没有启用孔子,就成了他最好的寓言素材。在寓言中,刘向借子张诬陷叶公之名捧孔子,把孔子比喻为龙,既迎合当朝独尊儒术,还可能影射西汉当朝为叶公,并暗中将自己与龙相联系,既不至于被当朝识破,还可向当朝推销自己。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发现:在孔子弟子的心目中,孔子是龙;在刘向的心目中,自己是龙;在孔子的心目中,老子是龙;而在叶公的心目中,国家和楚君才是龙。
历史上,能做到功成身退,并且还能退得很好的,有尧、舜、姜太公和我们叶公。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之句。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有大智慧的道家人物。以此可以认为叶姓始祖叶公的思想体系属于道家。
“叶公好龙”的寓言为刘向无中生有所杜撰是肯定的。“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至少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反复地说谎言,大部分不明真相的人跟着起哄传说谎言,谎言就将非常轻松地掩盖真相、压倒真相。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果人们愿意认真,处处可以发现。
如果还有人信“叶公好龙”为真,那么就将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名言相送,敬请思之。
精选导读
叶肇夫:世叶总会会长
全球660万叶姓人的祖地-叶县的前世今生
我姓叶,我自豪!
天下叶氏一家亲:叶氏之歌,牵手你我!
叶氏第一祠:大冶叶家坝叶氏宗祠
叶氏百科网
叶 氏 族 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记住中国真正的伟人——伏羲,老子和墨子
孔子+孙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老子
东汉反庄派:扬雄、班固
孔夫子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延续了多少年?
孔子成为圣人王莽功不可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