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太阳恶寒和少阳恶寒区别,葛根汤加杏仁防止伤津,发汗后浑身酸痛,脾胃差,津液缺
userphoto

2023.02.01 广东

关注

伤寒论里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所以恶寒是太阳伤寒的典型症状。温病初期的“恶寒”和太阳病的那种“恶寒”是两个概念。少阳病那一种“恶寒”是因为身体能量都到三焦去“支援”战斗了,临时出现的手脚冷和微恶寒的感觉,而不是真正的伤寒那么重度“恶寒”,真正的伤寒盖着被子都觉得冷,大家是不是都体会过?所以当你辨有少阳证,恶寒不重可以不用管。太阳伤寒“恶寒”是主动型的,就是不管你穿多少衣服盖多厚的被子都会感觉冷。


温病有春温、秋温和冬温,夏天的热病不叫夏温,而叫做暑病,暑就是比温要更热。这些都属于温热病,然后还需要辨证是否有兼湿兼燥等。温病治从少阳的机理,根据兼证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即可。目前新冠肺炎的诊治中,我们看了那么多人的证都是属于少阳病兼燥症比较多,真正见湿证的人很少。他们见拉稀,就以为是湿,其实不是的。见湿证真的要去利小便止利的那种很少。


吴鞠通说温病刚开始有恶寒的感觉的时候还要用桂枝汤。温病能用桂枝汤吗?他根本就不明白,温病一开始就是少阳病,怎么能用桂枝汤呢?就算是恶寒,也不能用桂枝汤,桂枝汤治疗的不是恶寒的范畴,是恶风,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体感上也不一样,解表和解肌不是一个概念。柴胡证也有恶寒,它是往来寒热么,刚开始他也会恶寒的。我们刚开始治少阳温病的时候,恶寒都不用管,治疗少阳病,直接去治他这个三焦。在对治三焦过程中,他可能通过发汗或下利就把病给解了,吴又可发明了一个达源饮,他都论述了病不在表,发汗徒劳无功,不在里,下之则伤胃。


再说回伤寒。伤寒是寒邪闭表,所以要通过解表的方式,把寒邪驱出体外,得汗而解。大家知道麻黄汤是太阳伤寒的主方、正方,可以发汗解表,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也都是麻黄汤的理法,只是有其它兼证。能用麻黄汤我一般用葛根汤加杏仁,里面已经包含了麻黄汤。因为麻黄汤发汗,发汗之后,津液没办法立刻补充,如果发汗过了人会很难受,我用葛根加杏仁汤代替麻黄汤。这样用的好处是,既可以健脾又可以补津液,把桂枝汤和麻黄汤理法合在一起了,既发了汗又不伤津液。一般喝一次汗出不来,需要再喝一次,这样汗出来了人还不会感觉到津液亏损浑身发燥。考虑到现代人的脾胃不太好,发完汗后,脾胃运化津液的能力跟不上,无法和古人的脾胃相比。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冒后,如果发汗会浑身酸痛,这就是发汗后脾胃弱了,导致津液不能及时供给。尤其那些平时脾胃就不好的人,经常会感到浑身酸疼,所以我现在一次都没用过麻黄汤,都是葛根加石膏汤或者葛根加杏仁汤。杏仁宣肺,肺主皮毛。如果是高烧,没有里热证和少阳证的时候,可以用葛根汤加杏仁加石膏,基本一副药就退烧。明白理法后,方子是可以应用自如的。经方的应用,时刻都要考虑到脾胃,如果脾胃不运化,你给患者吃什么都没有用的。所以,治病绝对是一个需要细致入微的活儿,一旦入了中道之法,参悟了后天之本,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问题轻重缓急一目了然。现在人的脾胃肯定不如古人,很多小孩子生病都是因为脾胃的问题。我开出的方子中,建中汤类是频率最高的。脾胃一旦有问题,各种慢性病都出来了。我们后面会专门用一集来讲讲建中的重要性。


那你明白了伤寒和温病的区别,一个是伤于寒邪,要用麻黄桂枝等温热药来发汗解肌,一个是温病,要用清宣和养阴的药来透热补津液。那么你还会不会得了温病去艾灸?你还会不会得了温病用麻黄汤?温病本来就是热灼津液,本来就阴虚了,你去发汗,你去艾灸,那无异于火上浇油啊!那样津液就更虚了,烧会更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忧山论医集之六:温病与伤寒
伤寒论之太阳病——日常感冒篇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1----24条)
六经阴阳(精气血津液)辩证2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之葛根汤证 - 中医爱好者交流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医专业讨论|经方传真...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3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