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素质低 孩子难教育

父母素质低 孩子难教育

最近,有不少家长来电话向记者倾诉,称上中学的孩子不仅不愿意和自己多交流,而且还时常将“你们不懂、有代沟、和你说也白说”等明显带有不耐烦、瞧不起倾向的词汇挂在嘴边,令这些家长十分迷惘和懊恼。这些不惑之年的父母们想不明白:自己在孩子那儿的威信哪儿去了?而孩子们反映,希望家长成为懂得新鲜事物,跟得上潮流,理解孩子心理的“现代父母”。 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孩子认为父母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落伍说谎言语粗俗 孩子反感排前三

很多家长表示希望和孩子成为朋友,可是他们的“希望”仅限于嘴上说说,并不付诸实践。想成为朋友的先决条件是拥有共同语言,可是不少上中学的孩子表示,现在和父母说话“根本对不上茬儿”:你跟他们讲“网络语言”,他们说你“胡言乱语”;你跟他说新潮观点热点,他在那儿大眼儿瞪小眼儿,根本不知道你说的事儿。一边是身心急速发育的子女:豪情万里、思维活跃;一边是略显落伍的父母:问暖嘘寒,只重成绩。孩子们说,“跟父母根本没有共同语言,他们总用‘老黄历’说事儿。”

眼瞅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有些父母怕失掉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说谎”成了标榜自己“成功”的手段。曾有一位家长的口头语是“我上学那会儿总考前三名”,后来谎言随着古旧的成绩单的出现被识破。结果现在一批评儿子,孩子就反驳,“你当年还不如我呢,又说谎,有嘛资格说我。”这种家长不但落伍还极尽掩饰的做法,在孩子眼里,就是低素质。现在这孩子是教育不得,只要父亲一张嘴,就被孩子噎得一愣一愣的。

最让孩子反感的是大人语言粗俗,一边要求孩子言语文明,可家长自己嘴里却带着很多“不干不净、冷嘲热讽的口头语”。初三的明明一脸无奈,“本来能够好好说的事情,从他们嘴里出来就变了味,非得加上那些讥讽、嘲笑的形容词。说严重点他们就是‘不骂人不说话’。”“落伍”、“说谎”、“语言粗俗”位列“父母需提高的自身素质”前三名。

不求上进素质低 家长子女沟通难

家长在孩子眼里竟然是素质低、跟不上趟了,什么原因造成的?用孩子的话说就是父母不求上进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可以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网络、媒体接受新鲜事物,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们的视野慢慢开阔,仿佛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吸收新鲜事物带给自己的乐趣。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却又免不了孩子气的稚嫩,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综合体。孩子在进步,但我们很多父母依然固守“家长式”传统模式。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特别是忽略了与孩子的共同成长,这是一些家长的通病。

有的家长忙于应付工作,有的家长奋力打工养家糊口,有的家长被伺候老人、照顾全家的重担羁绊着,根本意识不到充充电、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俗话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结果孩子的高速发展与父母的淘汰落伍形成了鲜明对比,二者差距越来越大。家长发现“自己说的话孩子都不听”,孩子觉得“家长说的话都不对”, 久而久之家长各方面的素养真的离孩子越来越远,沟通教育越来越难。

还有一些出生于六十年代的父母由于年龄原因、精力有限,自知“自身素质有限跟不上孩子发展”。“别的我们也不懂,只要他成绩好就行。”下岗工人张大姐倒挺实在,“论电脑使用我们不如他,论知识水平儿子已经比我高了。他那些卷子我除了能看懂成绩高低,别的嘛也看不懂。平时我们也就是逼着他‘好好学习’,别的没嘛可说的。”张大姐的儿子说,“他们对自己要求极为放松:每天不是守着电视看个没完,就是就围着牌桌‘码长城’,感觉就是他们不求上进。”儿子用“不求上进”四个字给家长定了性,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和轻视。

青春期代沟后遗症 冷处理实属很无奈

家长自身素养跟不上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不认可父母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不会自动消失,只会越来越宽。王先生已经成家立业,谈到当年的“代沟”,他一脸无奈。他说,“一开始,我还试图辩解、沟通,可后来发现这是徒劳的。感觉家长根本听不进去自己的话,他们自以为是。我要是说多了,他们不是用‘别说那些没用的,赶紧好好念书’堵上我的嘴,就是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甭教我’。后来,我学聪明了,他们说什么,我就当没听见。结果两代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少,家长不知道我想什么,我也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想什么。就这么熬到考上大学,终于逃离了这两位不懂我、不愿懂我的父母。”

后来异地求学的四年,王先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他说:“他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遇到困惑他们也帮不上忙。”再后来就是一人在外求职、娶妻。王先生说,“坦白讲,我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也确实提不出意见。他们‘坐吃山空’,我不断进取,两代人渐行渐远。”

本以为结婚生子后和父母的共同语言能多起来,可恰恰相反,王先生越来越抵触给老两口打电话,“知道父母生养我不容易,可是打电话除了表面那几句‘拜年话’,绝对不能聊其他话题。就为了孩子是用纸尿裤还是尿布都得争吵,更甭提教育观点了。这不最近又为了将来是否送孩子上幼儿园和我们闹别扭。电视剧《裸婚时代》里刘易阳父母,活脱脱就是他们的翻版。”王先生无比纠结,“精神上实在没法交流,我也承认自己对父母精神赡养做得不够,甚至因为惧怕争吵而选择逃避,我们把这称之为冷处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逢年过节往家多寄钱。可钱实在弥补不了感情上的隔阂。”

家长充电补能量 应与孩子共成长

现在的孩子求知欲强,知识面宽,算是在“逼着”家长充电。为了获得孩子的信任,提高自己的威望,家长应注意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做孩子喜爱的“现代”家长。其实这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要家长拥有更大更开阔的精神空间,以上进的姿态与孩子共同成长。

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多看报纸、新闻,了解大事小情。试想一位在孩子眼中“什么都不懂”的家长又怎么可能让孩子敬佩呢?所以,想让孩子敬佩,就要做到不被社会淘汰,对社会现象有观察、有见解,那么孩子就会和你进行讨论,家长的思想也可以“润物细无声”似的影响孩子。当孩子成长中遇到困惑时,自然会求助于家长。

其次,严格自律。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是当家长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孩子又怎能心服口服呢?有这样一句名言,叫做“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传,应给孩子以表率。千千万万的普通家长,不可能人人都成名成家,但是每个家长却能在孩子面前、在社会中显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实,哪怕家长仅仅在某一方面能显示出过人之处就会得到孩子的敬佩,比如有的家长没念过大学,但动手能力强,能设计制造一些小家具;而有的家长家里家外做事都井井有条,有速度有效果; 还有的家长同事邻里关系极好,受人称道。这些看似不起眼,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总之,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一无是处。

再者,多读读关于教育方法、青少年成长的书籍,更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更利于找到亲子间的共同语言。

还有,看看孩子喜欢的电视剧,读读孩子爱看的书,跟孩子的同学朋友聊聊天,对家长来说也是补充能量,让做父母的有内容跟孩子对话。

无论是修养素质的提高,还是教育理论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亲子间的信任。孩子觉得家长说得对,才愿意与家长多交流。试想如果每次家长都是“自说自话”,孩子只想着如何“逃避”,又怎么可能听从家长的教育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所谓代沟,不过是孩子走得很快,父母却原地不动
孩子不求上进,不想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进行教育?
优秀的父母都会这样教育孩子,分分钟教育出北大清华生
为什么不求上进
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20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