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秋与悲秋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喜秋与悲秋

作者:高明 | 诵读:李晓军

我发现,人们对秋天有二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喜秋,一种是悲秋。

一叶知秋,是为喜秋。喜欢秋天的人尤如春夏的精灵,朝气蓬勃,浑身上下充满着活力,处处不忘讴歌劳动带来的丰收成果和喜悦。

毛泽东是一位喜秋的高手,他在《沁园春·长沙》的诗词中把秋天渲染成了心中的理想宣言。在这首诗中,情和景、志与趣交融成了气贯长虹的朝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别出心裁,独具特色的诗词,是诗坛上不可多得的秋之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色,壮阔高远的深秋意境,书生意气,百舸争流,引领着读者去感受诗人那一气呵成的激扬文字,到中流激水处体验伟人指点江山的博大情怀和豪情壮志。故此,它成为了雄踞文坛的榜首诗。

一楼抱秋,是为悲秋。悲秋的人尤如秋冬的生灵,阅历丰富,成就斐然,时时喜爱吟诵成熟的美,也禁不住感慨明天的失落。

汉武帝是悲秋的巨匠,他在《秋风辞》的古诗中把秋天的生活引申出对人生过往的追忆。在他的诗中,生和活,过与去糅合成了行云流水中的月光。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白云、鸿雁、芳兰、菊花、佳人、泛舟、戏水、楼船、棹歌,思念等等人生的乐趣都在箫鼓声中尽情享受着。忽然,他感慨自己摇落的青春,想起终究敌不过的岁月,内心充斥着对时光流逝的恐惧与无奈。他是帝王,威镇天下;他又是凡人,吃五谷杂粮。蓦然之间,“悲从喜来”于是挥笔写就了千古传唱的《秋风辞》,亲手往天空悬挂了一个“乐极生悲”的月儿。 

汉武帝曾经5次到黄河与汾水交汇、秦与晋相望的“后土祠”,为天下苍生而祭祀大地母亲。写《秋风辞》的那年秋天,刘彻44岁,即位已经27年。彼时,他励精图治的大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武力打击匈奴及周边结盟政策带给了西汉长时间的和平;他采取的国家专营(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和重农贵粟三大政策,使经济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很多人都在问:“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有。那就是:让苍天再给我五百年。

两个气吞山河的巨人,一个充满着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对未来的向往;一个流露出事业成功后对人生的感慨,他们相距两千年,却分享了“喜秋”和“悲秋”的日月。

在这日月的周边,是群星璀璨的银河系。数不清的 “喜秋”和“悲秋”大家,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学佳作。

其中杜牧也是写秋的高手,喜秋始终是他诗歌的主旋律。您试试闭上双眼,想想杜牧,想想秋天,免不了脑子首先跑出他的诗,而且句句转换成了意味深长的画面。

什么“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什么“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什么“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什么“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什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等等等。其中最为脍灸人口的那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您会忘记它?

说到底,喜和悲只是两种情绪,可这些情绪直接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它们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我看来:喜秋知自然,悲秋识人生。

喜秋的人们以秋景和理想为美,悲秋的人们以秋意和感慨为丽,他们合力托起了美丽的秋天。

(写于2020年立秋日)


作者简介:高明, 字远方,山东荣成人。理工男起步,经济学谋生。闲暇时光沉醉于文字、光线、山水等。走过天路、草原、大海、深山、雨林、边关…诗歌散文志在追求意境与哲理,写作随心随意随行。



 嘉宾风采 

    

诵读嘉宾:李晓军,来自古都洛阳,一个喜欢发声的诵读者。两年知青岁月、三年军旅生涯、四年专业话剧表演磨练、三十年播音主持专业从业经历。执着于对语言表现力的追求,热衷于声音艺术的传递。用声音传递真情,用心灵为你朗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写了一首悲秋诗,优美巧妙,惊艳了2000多年
深秋的小雨
秋歌一首秋风秋雨画秋颜,秋诗秋赋写秋寒;...
汉武帝写了一首诗,第一句抄刘邦,成千古佳作,鲁迅说:不比词差
汉武帝的文采如何?这首《秋风辞》就足以说明,鲁迅称其缠绵流丽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苏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