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娘不识字

我娘不识字

  我娘不识字。我估计她连识字班也没上过,证据就是她从来认不全自己的名字,只认得姓。

  不识字给我娘带来了麻烦,这倒不是说谁要她去写字念书。每年春节前,我家都要讨些旧报纸来糊在墙上,没有图片的报纸,我娘常常贴倒了。我爹在这事上却讲究,看到贴倒了的报纸就骂一顿。报纸是揭不下来了,我娘只能叹着气忍受。等我认字了,帮着她一起贴,也好过个清净的年。

因为不识字,我娘对文字充满了敬畏。冬天点炉子用废纸引火前,她都问我这些“本子”有没有用处。旧本子能有啥用处?我就说没用。可在她嘴里,旧作业本是“本子”,书和杂志也是“本子”。等我发现她烧了书,肯定大吵一番。可她还是把书刊当成“本子”,老改不过来。我有些看不起她,等她再叫我去辨认时,我没好气地说:这哪是本子,这是书!书和本子你都分不清么?她很惭愧,嘟囔着走开。
自己没文化,我娘对我念书这事就很上心。我生日小,到了虚岁上学年龄,小学不收,我也不愿去。她好几次央求老师,还找了村干部说情,让我早点入学。那天她拉着我上学校。我穿着绿粗布衣裳,背花书包,手里拿支铅笔。当时村小新屋还没盖好,都在一个大房子上课,办公室在里间,教室在外间。那个刘老师拿的铃铛,跟马脖子拴的差不多,出里间门摇几下就算上课了。学生坐着小板凳听课,不知道谁犯了错,老师踢翻一个板凳,那学生自然趴到地上。看见老师这么厉害,我更不想上学了,但手腕让娘攥住了。报上了姑姑给我起的“洋气”名字,还让人笑话了一番。我娘走后,我还是从学校跑了。不敢回家,就到野地里玩了一上午。第一天就逃学了。可我认字还行,虽然在学校里挨很多打骂,是犯纪律,不是认不了字。过了一学期,房子盖好了,我们在新屋里上课,一个教室顶多两个年级,上课铃也变成了一块吊在树上的铁轨。课桌是砖头垒的,桌面用水泥抹得很光滑;四年级时换上了崭新木头桌凳,漆成深灰色。我第一次爬黑板写的字是“我”,写得有些扁,而主席像上的字是长的,我心里正七上八下,杨老师说写得好,我得了平生第一个奖品:一个红色粉笔头。开家长会,我娘经常听到老师对我的批评,她觉得很没面子,反复对老师说,他不听话你就打,怎么打都行!
有时候从我娘嘴里能听到很“深”的话。夏天她在天井“呛扬”粮食,就是举着簸箕把谷物从高处倒进笸箩,借风力把杂质吹走。我在一边突然听到她说了句“丝风皆无”,这话我理解不了,只感觉很高级,这得多大的学问?可惜当时没问她怎么学来的。
虽然不识字,我娘和那些同样是文盲的大娘婶子们,还热衷评论电影。村里偶尔会放场电影;解放军拉练住村,也来放电影慰问。多是样板戏,大家一致认为李铁梅很俊。京剧比较符合她们的审美标准。对舞剧就难以理解了,认为里面的人很“轻”,即不稳重。特别是杨白劳被地主打死,喜儿还踮着脚跳来蹦去,觉得不合人情。过年,我姐买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剧照贴在墙上,对喜儿和白毛女倒没说啥,我娘就是看不上吴清华,特别是“手捧红旗”那张画上的吴清华,好几次说丑煞了,满脸“浑立肉”,横肉的意思。我后来看了这两部电影,大致明白了原因。这三个舞蹈演员都是江南美女,比那些京剧女演员要好看得多。三人中茅慧芳尤其是石钟琴比薛菁华漂亮;特别是吴清华是红军战士,必须刚强坚毅,不能像以后所说的“光见娘子不见军”,这样就多了英武之气,自然不如喜儿白毛女妩媚可爱。我很佩服我娘竟然能分辨出她们气质的细微差别,虽然表述不恰当。
如果说对吴清华只是无关宏旨的相貌评论,那她们对《朝阳沟》的银环就是人身攻击了。有次我病了没上学,听到了这一帮农村妇女边做针线,边对银环的各种谩骂。说她人丑毛病多,放着好好的城市不呆,非得到乡下种地,特别是她妈到乡下找她,她不光不回,反而把她妈坠得下了乡,简直是“驴×做嘴(亲嘴)知不道香臭”。等过上几年,这个死妮叉子就知道好歹了,累死她穷死她!她们恨恨地说。作为一个学生当时我气愤,觉得这些人觉悟这么低,银环是来建设新农村的,反而挨她们的骂。慢慢理解了,这些妇女清楚知道农民的辛苦,也深切感受农村的穷困,加上住在城边,看到过城里人的光鲜舒适。城里比农村好太多,她们早有结论。这结论来自生活的对比,绝不是一个电影就能改变的。银环放弃了城里人身份,铁心当农民,她们觉得银环傻,银环妈不幸,而且依据自己认识悲观地预测了银环的未来。
我倒没挨过饿。早些年队里分了粮,我爹就粜了小麦,籴些高粱玉米,这样粮食能接上头。稻改成功后,吃更不成问题了。就是没钱花,上小学每学期要交三块五的学杂费,我娘有时要借,再难为情也得去,不能耽误我“上书房”。有次她丢了五块钱,又不敢和我爹说,大半年魂不守舍。我姐在村里有个好朋友,提出要拜干姊妹,我娘也不同意,原因是那户人家比我家富裕,她担心逢年过节“倒腾”不起。别的伙伴有个玩具啥的,只要是花钱买,我娘肯定说,咱哪来的钱?咱家拿什么跟人家比?我后来一直自卑,可能与这个经历有关。日子过得不如人,她就迁怒于我爹,说他是“窝囊废”。当然只是在背后说。这话还传承给了我儿子。我儿子很小的时候,从老家回来,皱着眉头自言自语“窝囊废窝囊废”,老婆很奇怪,问他谁是窝囊废,儿子回答很干脆:我爷爷!老婆马上制止,问是谁说的,儿子理直气壮:我奶奶!老婆这才松了口气,说把我吓死了,这个锅我可背不起!我很淡定,因为我早就知道这事。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在我买书的时候,我娘很大方。当时没有辅导教材,我买的都是“闲书”,她可能分不清书的用处,也可能就不想限制。有时候我纠结好多天,试探着开口要钱,她却是满口答应,让我喜出望外。
年纪大了,我娘只能在家看电视。往往看些戏曲,也大致知道内容,谁演的,演的是谁。她随着情节或喜或悲,哪怕这戏看了一百遍。这时候她顾不上点评。随我儿子看歌舞时,因为不感兴趣,她把注意力放在了演员身上。出来年轻女演员,她会说这个“媳妇”很俊啊,儿子和她解释,这个演员未婚,不是媳妇;出来个穿露肩服装的美声演员,她说这个“老婆”怎么光着脊梁?她胖得跟肉牛子似的,怪不得不冷,然后嘱咐我儿子出门多穿衣裳。儿子这才明白,他跟奶奶说什么说多少,都是白说。
潍坊那一带,对于已婚中年妇女统称为“老婆”,按婚姻年龄相对应还有“闺女”“媳妇”“老嬷嬷”。有个青州弟兄下海,有天到我家谈起经营状况,他说没得力人手,就领着一帮“老婆”干活。我当然能理解。我老婆是南方人,她听得云里雾里,悄悄问我你这个朋友怎么会有一帮“老婆”,他干什么的?十多年后我儿子又遇到了同样问题,我向他解释,儿子说这样不尊重妇女。
我娘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家里关系一直很和睦。只有一次她说漏了嘴。那天说起我家一个小男孩,我娘说这孩子小时候很俊啊,和他爸爸一个模样,越长越丑了,随他大舅了。虽然是实话,不该当着我老婆说。后来老婆抱着儿子叹气说,也不知道你儿子以后长成什么样,幸亏他没有舅舅。
我娘不像有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会讲故事。她故事很少而且不完整,我只记得一个故事的结论是“饱暖生闲事,饥寒受自然”,情节忘了,“饱暖”“饥寒”竟然是两个人名。不管我出门干活、上学还是工作,她从来没嘱咐过我什么,更没讲过为人处世道理,好像相信我都能做好。其实我姐说她经常为我担心。对于我娘,我一直觉得就是个普通农村老嬷嬷,没啥过人之处,直到遇到事情才发现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当时我在一个基层单位,大年初一我值班,竟然在不同地方接连发生了三起事故,后两起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只要有一起,就要折进去弟兄,有人要撤职,我至少是记大过。紧张工作到晚上,处理完事故我突然虚脱了,精神濒临崩溃。我对同事说马上送我回老家,他以为听错了,这么远怎么可能?我回家,没有任何计划和思考,完全是那一刻的本能反应。在最虚弱的时候,我只有在我娘身边,才能心安,才能睡着觉。以前没意识到这些,在四十二岁那年我知道了。
有娘作依靠,就是幸福。不管她是做什么的,更无关她识不识字。现在我娘对我已经不那么关心,她更在意她的孙子;她也不关心孙子能认多少字,她心心念念的是孙子什么时候说媳妇生孩子。

(摄影  韩健)

作者简介:Laoch,垦利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迷茫
小娘们儿,我回来了!
多崽饿死爹
微型小说:秃爹瞎娘
【来稿选粹】扈丙森|花满楼
(长篇连载)大山深处——存放灵魂的所在(第六章) | 张学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