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拾情【二】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故乡拾情之二

作者丨耿庆昌    编辑丨任晓娣

逃票景阳冈

目前的景阳冈风景区,就是我小时候天天随便进出玩耍的土岗子。现在不行了,进去要收门票,一人一次30元。尽管我无数次地到过景阳冈,并对此已无惊奇和新鲜感,但每年回故乡无聊时,还是要不由地进去“溜达溜达”。但从没有过“逃票”之意,知道景阳冈虽然在我家附近,但不是我家的,那是国家的。

回到故乡的第二天,听说景阳冈景区新上了能还原当年武松打虎情形的“5D”电影,便进去体验了一下,回到家时几位堂兄弟正陪母亲聊天。聊过一阵后,一堂哥忽然问我:“你进冈买票了吗?”我说:“不买票怎能进去?”堂哥说:“占了咱村上这么多地,还买票?提一下伟峰就行,他在那里当个小头头!”“伟峰是谁?”我问。堂哥说:“咱堂姑家的儿子呗,春节他来走亲戚,咱不陪他一起吃饭了!”我“嗯”了一声,算是知道了。

第二天上午,县城一交往多年的文友来看望我,无意中聊到他有一两年没到景阳冈了,我便邀他去景阳冈。来到景区门口,我忽然想起堂哥的话,便想试一下。见旁边再无别人,便对售票员说:“我是伟峰他表哥!”我话音刚落,售票员马上把已伸到窗外的手收回,换成大铁门的开启。

我正很有成就感地带着文友来到“虎园”,看那只已被饿得半死不活的孟加拉虎,忽然听到身后一阵摩托车响,还没来得及回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是谁刚才说是伟峰的表哥?”我一回头,看到身后迎面而来的一张熟悉的面孔及一位提着木棍的壮汉。“我!”我冲那个熟悉的面孔大声回答。

他只犹豫了有三秒,便马上绽出笑容,抽出一根香烟递向我:“表哥,你啥时候回来的?中午别回去了,我请你到门口景阳冈四合院饭店吃蒸碗!”我说:“改天吧,我回去还有事!”我又问了一下老姑的情况,他也问了一下我母亲的情况,便告辞了。

在表弟发动摩托车之际,就听后座提着木棍的那位壮汉说:“这段时间,到咱们景阳冈来的你这些表哥、表弟、表舅、干大爷,就这位是真的!”

社会上的确有一些人,事事、时时都想占些小便宜,其实往往占了小便宜,会吃大亏——那根木棍虽赶不上武松的“金格棒”,但由这位壮汉敲几下也够呛!

探访镇水兽

回到故乡当天,便听到了一个让我十分惊奇的消息:前两天张秋镇在开挖古京杭大运河时,在沉积的古碎物中,清理出了一尊在水下沉睡了七八百年,重达千斤的镇水兽。

张秋镇为齐鲁大地上的三大古镇之一,也是古时京杭大运河上与杭州、苏州齐名的四大航运重镇之一,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临清)张”之说。该镇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八百年前武松就是因在此地喝醉了酒,方在景阳冈酒后“失态”,差点没葬身虎口。我故乡村名“十里井”,也是因距此镇五公里而得。

在故乡人眼里我也算个“大文化人”,似乎这尊神秘的镇水兽的谜底只有我能给解开。许多人劝我去看看,并说出了具体存放地点。在一个气温较低的下午,我来到了该镇古运河挖掘现场,现场正有几位文化人模样的人,对挖掘出的石块、瓦块进行分类和编号。我就悄悄地凑过去,小声对一人打听“镇水兽”之事,他看我一眼,不耐烦地吐出了一句:“拉走了!”再问,他似乎已无兴趣与我继续交流。

我离开现场,先从旁边一小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再向超市小老板询问“镇水兽”之事。他说,自从这尊镇水兽被挖出来后,上边已来了好几拨人,说很珍贵,要拉走,镇上不让拉,并早早地拉到镇政府大院里,现在还可能在那里。

我来到镇政府大院,由于正赶上幼儿注射疫苗,整个大院熙熙攘攘像个集市。我问过几个人“镇水兽”的事,都说不清楚,有人说在这,有人说在那,自相矛盾。此时,我忽然想起三年前,春节后的第二天,县领导在县城宴请一些回乡过春节的外地工作人员,我正好与该镇一领导坐在一桌,并知道了他的名字。便毫不犹豫地登上办公楼,来到他办公室,见了面方发现此领导非彼领导。办公室内站满了人,吵吵闹闹,像是接待上访者。我借机会与此领导搭上了话,并做了自我介绍及大胆闯其办公室的目的,他似乎尚没从刚才的激动情绪中走出来,正巧办公室内又走进两个人,便一边对我做出一个不欢迎的动作,一边说“我不清楚此事,你到县文物局问一下吧!”

我刚尴尬地走出办公室,便有一年轻人跟了出来,冲我喊道:“耿老师!”我吃惊地回过头,他已站在我身后:“耿老师,你不认识我了?我姓王,三年前为编《张秋典故》,去过您那里一趟,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史料,还热情接待我们好几顿,让我们很感动!”我像遇到救星似得,连声说,认识,认识。其实,还是想不起来。他见旁边无人,便小声对我说:“咱张秋挖出镇水兽后,省里、市里都来了人,镇领导怕在咱张秋待了近千年的镇宝之物,被拉走,所以很回避。走,现在我带你看看去,中午再请你吃咱张秋蒸鱼!”

现已是镇领导的小王,领我到一所很偏僻的院落内见到了这尊硕大的镇水兽,并前后左右的不同角度拍了一些照片,通过微信发往同村在兰州大学当教授的王传明等处,中国运河博物馆的一位专家回信息说:在中国洪水泛滥的历史背景下,许多地方在险工位置设置了一些镇水兽,但雕刻这么精美的很少见,口中含着一整条鲤鱼的更没见过。

感谢小王,感谢他让我不虚此行。同时,也再次感悟到,人生就是一个前因后果的关系,在你走过的路上埋下什么种子,在你前面的路上就会等到什么样的果实。也感谢自己,几年前对几个陌生故乡人的热情!

灭荒记

这次带薪休假回到故乡,第一顿饭母亲问我想吃啥?我说自己做就行,又问母亲现在地里还有“苦苦菜”吗?母亲说,苦苦菜是春天吃,现在是夏天了,都老了,不好吃了。再者咱这里都种棉花,都打了好几遍农药了,谁还敢吃?

坐在旁边的堂嫂没有说什么,似乎认可了母亲的说法。谁知,第二天我刚吃完早饭,堂嫂与另一位堂嫂一人提着一大袋子“苦苦菜”走了进来。母亲掏出一把问,在哪拔得这么鲜嫩的“苦苦菜”?堂嫂说,在小银家地里,他地里没人打药,没人管都荒了,一些庄稼苗都让“苦苦菜”和草给吃了,上星期他媳妇从北京打来电话,说给俺俩钱,让俺俩到他家地里拔拔草,俺嫌天热都没有去。这次为了多年来对我们这么好的大兄弟要吃“苦苦菜”,才到了他家地里,也捎带把他家地里的草给免费拔完了,光剩庄稼了。

经了解,我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小银一家三口两年前到深圳打工,因小银父亲有多年炼就的金属焊接技术,很快在深圳站稳了脚,三人加起来有了不菲收入。也就不顾故乡的那几亩“薄地”了。但作为庄稼人,故乡祖祖辈辈就有一种文化,院子倒了,没人耻笑,谁家的地要是荒了那可是被人耻笑掉牙的事。五十多岁的小银父亲,肯定懂这些,特意安排年过八旬,已不能下地干活的父亲,多花点钱不要紧,千万不要让那几亩薄地荒了。可在当今有技术、有力气的都外出打工挣钱的社会,他家富了,别家也不穷,没人为了几十块钱冒着烈日去他家拔草。

而乡亲愿意满足我吃“苦苦菜”的愿望,也许出于如下原因。

作为一名在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工薪人员,虽不属高官,更不属大款。不能很好的回报养育我的故乡父老乡亲,但在十年前,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参与编写了一套辅导材料,在我回故乡过春节前,正好出版发行,也就随手放在车上十几本。然而就这十几本书成了故乡十几位中小学生春节最好的礼物。并从此知道了在偏僻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的故乡,这些如饥似渴的孩子太需要这些教辅材料了,而我所在的这座现代化的开放城市,又因中小学生教辅材料众多而久治不止。这样我每次回故乡对这些孩子都有了基本不花钱的礼物可带,并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十几年的坚持让我也在故乡赚取了一个好名声,乡亲们更把村上孩子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比例远高于附近其他村的功劳,部分归功于我。

都说钱是万能的,其实不是,真心诚心,比金钱更重要。

一株车前草

上次回故乡是清明节,母亲花园内除了几棵刚刚绽绿的菠菜外,几乎全为土色。但母亲精心栽下的一些种子正在这片黄土下孕育着不久的斑斓。这次回故乡,刚一进院,就被错落有致、百花争艳的景色震惊了,与母亲问候了几句,来不及卸下车内的东西便跑在院子内,乱拍一气。并把三张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也让朋友分享一下我的惊喜。

没五分钟,便接到单位一同事的电话,先说我母亲伺候的花园太漂亮了,也想有机会跟我到我故乡看看。又说,从照片中看到有一株硕大的“车前草”,那可是清热解毒、利尿祛痰的好药材,他经常给老父亲买。我说,我们景阳冈有特殊的土质,是车前草和红花两种药材的种植基地,我们这里遍地都是,你要需要我给你带些回去。同事忙说,这么远,又不方便,别带了,在咱这里药店内都可买到。

母亲在一旁又给我切瓜,又给我洗桃,并听到了我们通话的内容,随口说了句,好多外面的人,来咱这里买车前草,外面没有吗?我说,有,可能没咱这里的好。母亲沉思片刻,却没再说什么。

第三天一早,院子内一阵刨土的声音,把我惊醒,我看了一下表,刚刚六点钟。我叫了声“娘!”,没有回应,我知道在没有别人的这个大院落内,此声音肯定是出于母亲之手。便忙穿衣,走出房门,见母亲正挥舞着铁锹,铲那株硕大的“车前草”。便问,娘,您这是干啥?母亲说,你同事不是说,他父亲有病,需要它吗!我说,人家说,到处都能买到!母亲说,那不一样,咱这是自己长出来的,没打过药,没上过化肥,人家收药的说,药味都不一样。我说,我还在家待好几天的,您也不用这么早就铲掉?母亲说,这两天天气好,我早铲掉,洗洗它,早晒干,你好带。这东西最怕发霉,一发霉药效就不好了。

我不再说什么,忙帮着母亲把这株车前草铲下又清洗出来。等我回房间看过一会儿微信后,见母亲怀抱一包东西,从大门内走进来。我问母亲抱的啥,母亲说,我到房后又挑棵壮叶大的车前草铲了一些,要带就给人家多带些。

这就是我那处处、事事为别人着想的母亲。我在发表的散文《操心的娘》一文中已写了母亲的许多实例,这里仅举一个在刚过去的春节发生的一件事。多年没到我所工作的这座城市过春节的母亲,春节过完没几天便闹着要我送她回故乡。在回故乡的前一天晚上,一亲戚提着两桶花生油来给母亲送行。妻子到楼下去送亲戚,房内只剩母亲与我两人,母亲对我说,这两桶油明天我还想带回去,反正我看你们这里这个分,那个送的也不缺油。我说,您说您一年最多吃三桶油,我已给您准备了六桶,咋还要?母亲说,你别管,我有用。我只得听从母亲的命令,把这两桶油提到给母亲准备明天带回的那堆礼品旁。

为解开这个谜,两天后,我给在故乡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妹妹打电话,问,那几桶油母亲是如何处理的?妹妹说,她就留了三桶,其余的都送给她一些老姐妹了,我想要一桶都不给。她说,都说吃花生油好,但她一些姐妹不舍得买花生油吃,都买便宜的大豆油和棉籽油吃。

这就是我一生善良如一的母亲,多年始终不变的为人为事。

献给母亲的歌

回到故乡的当天晚上,正陪母亲聊天,便发现后玻璃窗上不断有光柱射入。我问母亲:“这是干什么的?”母亲说:“摸知了猴的”。话音刚落,母亲忽然来了气:“现在摸知了猴的比知了猴都多,你想想头些年这个时节,知了的叫声多响,东面叫完,西面叫,跟唱对台戏似的,一天到晚都不待停的。现在你再听听,哪有连在一起的叫声,都是稀稀拉拉。不光摸知了猴的人多,就连狐狸、黄鼠狼、老鼠、刺猬天一黑都出来找知了猴。前天下午,来了一些黑云彩,天黑的早,在咱前院有一个知了猴,刚刚爬出来,在我眼皮底下一只喜鹊忽然从树上,飞下来给叼走了。我看这样下去,知了猴就要绝种了!”母亲说完,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早晨,我刚刚起床便听到后院有响声,叫了几声“娘!”听没有回应,便急忙穿衣来到后院。只见母亲正抱着干柴封后院那个宽有三米多的“门”。见我忽然出现在她面前,便说:“你咋起来了?不多睡会,我把这个门堵上,省得都进来摸知了猴!”

母亲的这一招立竿见影,第二天便见到了效果,树上多些知了壳,及知了的叫声。我在故乡的几天,我家后院的知了叫声,与周围相比较,格外响亮,久久不停。

我知道这是小虫们献给我善良母亲的歌!

作者简介:耿庆昌,山东阳谷人,系中国石化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再拔罐了,车前草加它煮水喝,湿气断根,重点不再犯
苏幕遮 | 李沁怡:故乡
车前草煮水喝,再重的湿气5天也痊愈了,还不用花钱
车前草代茶饮治痛风
和璧/乱吧(散文)
车前草鲜喝好与坏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