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故乡的梨园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怀念故乡的梨园

文丨曲斌

摄影/曹新庆      编辑/任晓娣

我的故乡满山满岭的都是果树:苹果、梨树、山楂……其中,长把梨是名优特产,出口时称为“山东梨”,长把梨因果梗较长而得名。故乡的梨园里原来以种植长把梨为主,它以果皮黄绿,果肉白嫩,清脆多汁深受中外客商的欢迎,出口历史 80 多年。这几年,长把梨市场一路走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但故乡梨园许多美好的往事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的童年时代,故乡以种粮为主,集体种植的梨树面积很少,每个生产队的梨园管理者也只有两三个人。那时学校放假,我们孩子们最喜欢到梨园劳动,不单是因为梨园的农活轻松,主要是在休息时,伯伯叔叔们可以从梨树上摘几个品质不好的梨,大家坐在树下品尝。七十年代初,劳动休息时,可以吃到香脆可口的长把梨,那是难得的一种享受。我在部队当兵时,探家归队,带回我们家乡的特产长把梨,战友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心中充满着自豪,那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春风就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改革开放后,集体的梨园下放给农民们个人经营,我们有了自己的梨园。农民们不满足已经分到的少量梨树,开始了艰苦的创业道路,整理山路,购买树苗,大量种植长把梨,故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梨乡了。

乡村四月,梨园里梨花次第绽放,一簇簇,一朵朵,洁白如雪。树冠高大的梨树,像一把巨大的伞,蔚为壮观。高坡上的梨花宛如白云般在山间飘舞着,嘤嘤嗡嗡的蜜蜂穿梭于梨花之间,那景色令人神驰而陶然怡悦。如果赶上微雨时节,“一番轻雨洗梨花” 细雨中的梨花别有一番神韵。城里人常到我们山区欣赏梨花,拍照留影,徜徉在梨乡优美的田园风光里。此时,果农们正在为梨花进行人工授粉,树上树下都是忙碌的身影。

梨花飘落了,梨的果梗渐渐伸长,果实进入生长期 。果农们开始了一年繁忙的管理劳动,疏果,施肥,灌溉。秋季里,长把梨成熟了,果农们开始收获丰收的果实了。摘梨时节,果园里箩筐满地,一片丰收景象。长把梨很容易储存,冬天在田野里也可以过冬,能够贮藏到翌年三四月份。农民们将果树下的土地整平,铺上一层薄薄的细沙,将摘下的梨一层层的铺在上面,然后在上面盖上牛皮纸,最后在上面盖上落叶和细草,长把梨就可以安全越冬了。这时,家家户户的果园里,梨堆逐渐高起,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一座座小山似的,那是果农们辛勤汗水的成果啊。

那个年代,我们故乡的长把梨出口到国外,果农们在完成出口任务后才可以自行外卖。卖梨的时候是很忙的,常常需要五更起床,带着手电筒上山,邻里之间都互相协助卖梨。清晨,夜色朦胧,星月临空。梨乡的山间小路上灯光闪烁,小推车的吱吱扭扭响声清脆,那是一首和谐优美的山乡晨曲啊。收梨的包装点更加忙碌,拣梨的,过秤的,装车的,人来车往,果农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故乡的长把梨满载着果农的希望,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和海外。

现在,故乡只有为数不多的长把梨树了,梨花时节,走进梨园,“梨花似雪落满头”的场景已经不再。但我心中永远珍藏着梨花的那份洁白与淡雅,氤氲着梨乡人民浓郁的乡音乡情。

故乡的梨园啊,我对你永远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

作者简介

曲斌

网名青山多妩媚。龙口市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和哲学。2001年尝试文学写作。作品散见于《今日龙口》《烟台晚报》《龙口文学》《胶东文学》《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鲁北晚报》和省外的《滁州日报》《淮海晚报》《荆门日报》《淮安区报》《皖南晨刊》。现为[东营网]黄河口论坛【文学园地】版块版主之一。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地瓜的味道

依然眷恋家乡报

羞色最美

芦苇青青

亲亲的绿军装

家乡的山枣花

临 窗 听 雪

你早,东营

人生如秤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花
又是一年梨花开
梨花谢了 什川又是另一番风光
陈凡文丨梦里故乡梨花开
京郊梨花村采摘百年“贡梨”
世外“梨”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