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习书之路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我的习书之路
文丨孙和平   编辑丨文姐
本人孙氏,名和平,笔名悬壶一翁。自幼对写字有一种偏爱,童年时期正值文革,没有碑帖可以临摹,甚至没有字帖。上初中要求必须写大字报,一张白纸,一瓶墨汁,一只毛笔,抄写报纸的文章。这其实是个苦差事,很少人喜欢的。别人走了,只有我默默地写了一张又一张,这或许是打下了对书法喜欢的一个基础。伴随着知青下乡、当兵、工作一直作为一种偏爱。尽管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临摹古人的碑帖,写字的根基和内涵逊色很多,但就是这零零碎碎的学习,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工作中也受益于此。转眼工作已有四十多个春秋,扪心自问是否该停下脚步休息一下,使心灵得到慰藉?于是乎主动退居一线工作,寻找曾经的爱好。
书法从何练起,经过一番思考后,我拿起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文字发展史》、《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流派》等书籍,认真阅读,理论先行,提升内涵,少走弯路。赵雪松跋《兰亭序》中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意”。后汉蔡邕《九势》中提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一语道出书法的真谛。书法乃自然之物,它和自然界其它事物一样,关键是要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书法的内在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是无法随意改变的,只有认识它,才能掌握它。
选碑帖。碑帖浩如烟海,林林总总。我则按照汉字发展的沿革,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真书的顺序,一路走来,对每种书体的经典,反复研读,细心体味。据记载,文字的产生大约有六千年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则是从殷墟甲骨文出现的,且每一种书体的产生,都与人类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体现去繁就简的内在规律。它的实用性,日常生活交流倒逼书体向字形的简化、书写的快捷演变,各种书体追根溯源几乎都是在汉末形成的,令人惊叹。仓颉造字,蒙恬制笔,李斯小篆、程邈隶书、刘德升行书、王次仲楷书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写字虽是小技,它有着内在的法则。它是字体本身固有的,不依赖个人的意愿而存在的。只要你想成为一个书法家,写好字,那就必须当作根本大法看待,一点也不能违背它,否则就不是书法了。古人总结了写好书法必须做到有笔法、笔势、笔意。笔法首先是执笔五法撅押钩格抵,把握运腕和行笔“笔笔中锋”,才能做到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悬,运用自如。注重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巧拙、和峻是谓笔势,亦可随环境和性情而变化。笔意是通过笔画、结体表现出的意境、情趣、纵横、潇洒、空灵和开张,是个人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
临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早年没有碑帖可临,现在汗牛充栋无从下手。我所选择各种书体的经典之作,如:大篆《毛公鼎》、《散氏盘》,小篆《秦山刻石》、《峄山碑》,隶书《张迁碑》、《曹全碑》,隶楷书《爨宝子碑》、《爨龙颜碑》,草书《书谱》、《自序帖》,真书《九成宮醴泉铭》、《多宝塔》,行书《兰亭集序》、《寒食帖》。如《故宫三希堂 - 乾隆皇帝书房》  “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于是,我就潜心将临的这“三王”书帖,在古玩城我的书法工作室(中国书协副主席倪进祥题字)进行了展示,且打造了《故宫三希堂-乾隆皇帝书房》场景再现,使人们大开眼界。总之,不要拘泥一种书体,犹如读书一样,博览群书。做到“勤求古训,博览众帖”,从中揣摩“晋尚韵、唐尚书、宋尚意”的奇妙意境。正如苏东坡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神通”。其次,临古代各种流派的经典书体。如二王,虞、欧、褚、颜、柳、苏、黄、米、蔡、赵、鲜于、董等大家时,细心阅临体玩各自的特点。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庭竖描字,米芾刷字。从另一方面看,则是各自的涩、快、轻、重、滑、紧、虚、实的用笔变化。由此,要想真正掌握各碑帖真谛,关键在于悟道。
读碑帖。选帖确立后,不但要持之以恒地临帖,还要注重读帖。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只有读好帖,才能临好帖做好铺垫。比如楷书分魏碑和唐楷。魏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它的笔法古拙劲正,风格质朴方正。唐楷则有楷模之意,法度严谨、气势雄伟,这样在读帖时就要加以甄别。每一种碑帖都有一个灵魂,要通过持续的学识积累来提升解读经典碑帖的能力。经典碑帖适合反复阅读,不同的情景之下,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发现。只有这样才能体会不同书体的真谛和奥妙。
自成体。通过近年对书法的探究,在“真草隶行楷”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书体主攻方向,即“爨体”书法。其作品也在工作室予以展示与交流,我有幸成为东营地区首位临书“爨体”者。这种书体对大部分人来说很陌生,也有很多人走进工作室,就想知道此书体的来历。据记载,《爨宝子碑》 是一种隶楷体,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东晋安帝乙已年(公元405年)刻,用笔结体与《中岳嵩高灵庙碑》极相似,在隶楷之间,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现碑石在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学写《张迁碑》一路的汉隶。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咸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今"。
养其性。我练习书法仅仅出于个人的爱好,追求的不是成为书法家,顶多算是一个善书者。每天坚持习练2到3个小时,对身心大有益处。尤其能使身体各个部位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促使血脉通畅、呼吸平和、身安益闲、动静协调。更有临帖进入佳境时,一切点画形神,忘却自我。正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同时,还能养成善于观察、思虑、分析、处理一切事情的敏感和凝静的头脑,何乐而不为。米元章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
总之,通过习书,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我的书法爱好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
孙和平,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文联济南分会专业书法理事,东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东营市中医协会理事兼中医文化主委。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知青生活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楹联与书法
书法知识??考考你知多少?(2)
罕见田英章米格《化度寺》碑帖,笔酣墨饱龙威虎震,真书法第一节
平生意气重柔翰——张铜彦书法漫谈
大康先生教你学书法(上)
张平生诗词·书法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