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立足——我的爸爸【五】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东北立足

——我的爸爸【五】

文丨马红霞

爸爸和韩大贵被轰出长春市火车站,举目无亲,身上无银,腹内无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何去何从?

要填饱肚子必须找活儿干。找活儿是不是应该劳动局管呢?劳动局劳动局,就是安排劳动的吧?两个人一商量,咱找劳动局去。

他们打听着找到吉林省劳动厅,进去逢人就问:“我们是来找活儿干的,恁找干活的吗?”人家都说我们这儿没有活干,不招人。

“你们不是劳动厅吗?劳动厅不就是管劳动的吗?”

“我们劳动厅也没有活给你们干呀。”

“ 那恁给俺找块埝干活吧。”

两人一直磨蹭到中午人家下班,也不敢进屋。

“快走吧,我们下班了,俺这不管找工作。”办公室的门都锁上了。

“俺不走,恁不给俺找活儿干俺就不走。”两眼一抹黑,两个人就傻傻地站在人家门口。

下午上班,其中一个人奇怪地问:“你们怎么还在这?”两人就跟着这个人,“我们没处去,行行好,给找个干活的地吧,能吃口饭就行。”那个人被缠得没有办法,进屋商量一会儿后说:“我给你们写个条,你们去看看有活给你们吗。”

那个人写了张便条,用手指了个方向,“你们到物资局找这个人看看。”

两人拿着纸条到了物资局,接待他们的人看了看,问:

“你们是关里的?能干什么活?”

“什么活都行,吃苦受累不怕,只要能吃饱饭就中。”

那人看着韩大贵文质彬彬,“你和个学生似的能吃苦受累?”

韩大贵说:“能学点手艺最好。”

“那你去发电设备修造厂吧。”又对爸爸说:“你去木材公司吧。”然后给每人写了一封介绍信。

爸爸拿着介绍信一路打听,找到位于八里铺的长春市木材公司,当即被分配到第二经营处。

爸爸的工作是锯木头,打拌子。大锯一米半多长,把木头锯成50公分左右长的木段,再用斧子劈开当火头,供二道河子区居民烧火做饭取暖用。两人一组,与爸爸搭伙的同事叫“崔永昌”,河北滦县人,比爸爸小两三岁,刚二十出头,年轻力壮,浑身用不完的力气,是后勤劳动科科长的妻弟,所以爸爸跟他沾光不少。至今两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儿经常电话唠唠嗑。

劈成火头后垛成方形垛,爸爸与崔叔不惜力气,每天完工后会有人来测量垛的尺寸,他俩的垛每次都是最大的。半个月后,爸爸和崔叔接到一项新的任务——出差到敦化县林场看着装火车皮。

劈火头时是在食堂吃饭,现在两人最担心到林场如何吃饭!两人跑到劳资科问能给点工钱吗,得到的答复是:我这还没有你们这一号,没有你们的名儿。两人犯愁了,出差得吃饭呀!崔叔硬着头皮去找他姐夫,他姐夫直言不讳地说:“没有钱,还知不道恁多咱跑了,知不道恁干住干不住呢还给钱!”

“俺那十多天的工钱呢?出去俺怎么吃饭呀?”崔叔着急地问。

“走到哪,在哪吃。”他姐夫说。

“俺和人家不认不识,人家让俺吃吗?”崔叔可怜兮兮。

“这恁就甭操心了。”

两个人将信将疑,吃饭是那时的人生全部。

十月的东北已经很冷,看着他俩单薄的衣衫,他姐夫说:“去仓库领件棉袄和棉坎肩吧。”

第二天有人到宿舍喊:“谁去敦化?”

“俺去!俺去!”两人齐声答。那人把爸爸和崔叔送到开往敦化的火车上,到敦化被安排到招待所。招待所住的是大通炕,一个炕住20多个人。

“那怎么吃饭呢?”两人急切地问接待他们的人。

“去食堂吃呀。”给每人一个长条小本本,“这是粮本。”

粮本每页印着早、午、晚三栏,这么个小纸就能吃饭?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满腹疑惑。晚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着粮本到食堂,用一个“晚”换来一份套餐,真能换饭吃哩!两人高兴坏了。定量餐,虽不能吃饱,但到点就有饭吃。

从山上伐下来的树木,堆放在林场,爸爸的任务就是看好这些木头,不能丢失,火车来了监督着装车皮,发往长春木材公司,两人白天黑夜围绕着木头垛转悠。

春节前公司领导到林场慰问在大山里的伐木工。对爸爸和崔叔的表现非常满意,听说两人从来没发分钱,同意每人预支30块钱。第一次见这么多钱呀,两人左一层纸右一层纸把钱包个严严实实,放哪也不放心,两人干得更认真、更卖力了。

在敦化林场干了两个多月,被调回长春,公司领导在大会上表扬了爸爸和崔叔:按时发回车皮,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事后与同事交流才明白,敦化县林场地处长白山腹地,深山老林,条件艰苦,而且跨越春节,抛家舍业当地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爸爸、崔叔这种孤身在外、无家无业的单身汉指到哪安到哪。



在公司继续锯木头、打拌子。天转暖,四五月份又被派往汪清县天桥岭林场。这次同行的近二十人,都是关内四面八方来的逃荒者。

天桥岭林场位于长白山脉老爷岭支脉,在这儿什么活都干。每天背着电锯到山里转悠,所谓电锯实际是烧柴油的,一个油桶装满柴油,类似现在园林工人修割冬青树的锯。寻找有记号的树,标记的树多是枯死的,有人提前画上特定的符号。山上的大树冒天起,茂密得遮云蔽日。为了树根留得矮点,用单腿下跪的姿势,另一只脚蹬着根部,绕着树根上半米高的位置锯一圈,直到树开始倾倒。空旷的地方大树轰然倒塌,击起满山的尘雾,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鸟雀呼啦啦飞上空中惊奇地揣测着。这种好运气极少,一般是被周围的枝枝杈杈架住,这就得大费周折,大伙齐心协力连拖带拽、连摇带晃,甚至锯成好几节。有专门的拖拉机运往林场,拖拉机周围围笼着厚厚的铁板,在颠簸的山路上任木头滚动。离拖拉机百米之内的树木,通过拖拉机上的钢丝绳拖出来,远地方的当地人用牲口拉爬犁运回去。


在林场把树干锯成两三米长的圆木, 摞成垛。火车来时齐齐整整码到车皮里,枝枝干干也不放弃,一并运往长春。

人多心眼多热闹事多。在填不饱肚子的日子里,打野食成为最大的乐趣。山沟里有一种“花皮豆角”,这是爸爸他们给起的名字,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具体叫啥,外形像老家的豆角,但豆粒是花花皮的,籽粒饱满、豆大软糯。后来妈妈带回山东老家种,可是结不了三个两个的豆,还瘪小无粒。见到“花皮豆角”他们绝不放过,想尽一切办法摘个精光。天桥岭镇当地居民多是朝鲜族,也种植玉米土豆,他们会顺路“捎”带。晚上,借房东盛水的铁桶,把一天的“收获”一块煮,那个香呀!最后把铁桶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做贼心虚吧,也好下次再借。

六十年代每年都要到吉林省的各处林场出差,爸爸对各种树木了如指掌,什么椴木、楸木、沙松、红松一看便知,家里大大小小的木箱、木板、檩条,翻盖房子用的木头,都是爸爸托运回来的。

不出差的时间在公司当装卸工,那时没有吊车没有任何机械,全靠人力。火车开进公司,调度通知公司值班人员“甩过多少节车皮,几点来挂车”,火车头独自“哐当、哐当”地扬长而去。不管狂风暴雨、寒流大雪,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按时间卸完车,清空车皮。到点甭管卸完卸不完,火车头一分钟不等,挂车就走。完不成不只是损失木头的后果,铁路会对公司罚款,影响下一环节的装车,装卸工等着挨批和扣工资吧。这样的事绝对不允许发生,因为直接关系到公司和铁路的运作,所以只要火车来了,争分夺秒,不管你是在吃饭、睡觉、唠嗑,都要抓起衣服往外跑。


两个小伙子爬进车箱,一人一条绳子,挽上活结,挂在同一根木头的两端,车下的两排人拽着绳子的另一头,像拔河一样,“一二、一二”喊着口号一齐用力。车上的两人各执一根大粗铁的撬棍,一米半长短,一头是尖的,一头是鸭嘴型扁的,各有用处。随着木头的微动,撬棍的尖头顶进木头里,平头在下面死死地顶在车厢里其他的木头上。随着号子声,绳结越拽越紧,木头一点点升高。车厢外面两根碗口粗的木头斜跨在车厢与地面之间,做为滑板,滑板上头有一铁弯钩,可以牢牢地搭住车帮,木头一寸一寸拽到车帮顺着滑板滑下去。每节车皮十三米半长,最粗的在上面,最细的在底层,同一节车皮的木头,三米、四米、五米、六米长度不等,只能卸成一垛。卸完最长的,用撬棍的扁头撬动车皮的车轱辘,车皮缓缓移动到次长的合适位置。直到全部车皮卸完,不论春夏秋冬衣服都会被大汗湿透。有时不等喘过气来,下一列火车又到了,又得不顾一切进入战斗中。

1962年6月,爸爸被吸收为长春市木材公司的正式职工,工会发给一个“工会证”,核定工资56元,咱也是工人了!那时就像听梦话,也不明白工资的含义,是每月发、每年发、随意发?一切懵懵懂懂,只觉得是个天文数字。当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爸爸欣喜若狂,大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篙人”的冲动。五十六块钱!五十六块钱!全村人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呀!当时的县长还不知道能不能挣五十六块呢!还怕俺们跑了,砸死俺也不跑,俺还怕人家不用俺了呢!



从此爸爸开始了月月发工资的生活,第一个月的工资全买成饭票,以后陆续置办了生活用品,袍子皮坎肩、皮袄、皮帽等越冬的衣物,还攒起了自己的小金库。

1963年春节,爸爸请了探亲假,买上两大兜面包、点心,坐火车到天津,到他三姑家住了一宿,在天津重新买上面包、点心,那时一门心思就是“吃”。在那物资匮乏粮要粮票、油要油票、布要布票,任何东西都需要用票的年代,拿着钱在老家也买不到这些东西。

到辛店火车站已天黑,没有通广饶的公共汽车了,爸爸归家心切,徒步往回走。到家天还没亮透,院门紧闭,爸爸翻墙而入,北屋窗前的石榴树兴奋地迎候着游子的归来。敲门声在静悄悄的黎明格外震耳,妈妈从睡梦中惊醒,终于见到离家三年的爸爸。

作者简介

马红霞,东营广饶,金融系统工作,喜欢运动、旅游,喜欢大山深处的静谧,更喜欢窗前捧书沉思,向往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生活。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闯关东之路——我的爸爸【四】

治黄和抬人——我的爸爸【三】

打官司——我的爸爸【一】

天津学徒

打官司

搬 迁 记

老家的小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小说||美丽童心
【新提醒】寻找我眼中最美的木头“渍纹枫木”
敦化正觉寺
谨以此文纪念第一代务林英雄——伐木工人
小崔木匠教你怎么给木头打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