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强的母亲【母亲节特刊】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坚强的母亲

作者丨薄桂珍   摄影丨刘敏

母亲名字胡秀英,是战争年代的军嫂。1945年2月父亲参加了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当时大姐才两岁。父亲一走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难上加难。一双小脚的母亲,用她那柔弱的双肩扛起了这个家。

什么脏活累活母亲都能干,日子再难也不怕,就怕鬼子扫荡。父亲参军走后,鬼子对垦利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1945年6月的一天中午,母亲趁大姐睡觉去地里干活。忽然听见村民们大喊:“鬼子来啦!鬼子来啦!”母亲向村里望去,看见妇女抱着小孩子,年青的扶着年老的拼命往村外跑。母亲扔下手中的农具,倒达着一双小脚舍命地往家里跑。老远看见屋门大开着,母亲飞奔进屋抱起炕上睡觉的大姐往外跑。这时,在里屋抢粮食的鬼子,抢先一步跑到门口挡住了母亲的去路。母亲也不知道哪来的那股劲,一把推开鬼子夺门而去!母亲抱着大姐跑到村东的玉米地里藏起来。等砰砰直跳的心稍微平静下来一看,原来抱的是二表姐!(大姨的二闺女,跟大姐差不多大。大姨家住利津县城,为躲避日本鬼子来到利津洼东羊栏子村。)母亲急得直跺脚,心砰砰地跳个不停,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哭又不敢哭,怕鬼子听见,就用手捂着嘴哭。想回村看看,又怕鬼子发现,只好咬紧牙关忍着。等到天黑鬼子撤了,母亲抱着二表姐回家,看到大姨也抱着大姐回来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1947年秋天,怀有七、八个月身孕的母亲挺着个大肚子,除了洗衣、做饭、刷锅洗碗、喂猪之外,还要上坡割豆子。劳累一天,到了晚上母亲的小腿肿得一按一个窝,脚面快从鞋里流出来啦!1947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二姐出生了。二姐出生后的第三天,母亲就下炕开始扒棉花桃子。家里的活照常操持起来。

推磨磨面子是母亲必干的活之一,一家八口全靠母亲磨面子吃。那时自家没有石磨,要到离家二里路的南羊兰子村借磨用。附近几个村都用这一盘磨。母亲天不亮就推上粮食、笸箩和簸箕去排队,到那里一看已排起了一条长龙。等轮到母亲已是下半晌了。母亲一个人推着几十斤重的石磨,围着磨道转呀,转呀!每迈一步脚跟着地发出咯噔咯噔声,上下磨盘研磨粮食的刺啦刺啦声伴着无助的母亲,她推一遍停下打箩,再推一遍,再停下打箩……母亲磨好面子回家时,月亮已爬上树梢。

回到家里母亲先去看二姐。只见二姐身上穿的土裤已拧成麻花,她的小脸上挂着泪花睡着了。解开土裤一看,土成了一个泥团,一攥能攥出水来!母亲赶紧把二姐抱出来揣在怀里,泪水禁不住地往外流。

华北平原的冬天,天寒地冻,经常下大雪。在冰雪路上行走,大脚板的人都得小心翼翼。可是,母亲竟靠一双小脚,一副柔肩挑上一对瓦罐,顶风冒雪去挑水。挑上一担水,一步一滑,一步一颤,艰难地前行。有时候一不小心滑倒了,瓦罐摔碎了,水也挑不成啦!

冬天的夜晚是母亲纺线的时间。为了节省灯油,有月亮的夜晚母亲借着月光防线;没有月亮的时候,母亲点上一根香借着那一点点光亮纺线。纺车吱呦吱呦,嗡嗡,吱呦吱呦,嗡嗡……地响着,收线时胳膊一抬一放,微风扇地香火忽明忽暗像萤火虫似的。母亲每晚纺棉到深夜,实在困了就合衣躺下睡一觉。次日,天刚蒙蒙亮,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父亲不在家的那些年母亲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着。

1950年大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母亲要给她报名,奶奶说:“一个女孩子上啥学呀。”

母亲说:“不能让俺闺女跟我一样成个睁眼瞎。”

母亲自从进了薄家门,从未跟奶奶争执过。这次,为了大姐上学的事她据理力争。奶奶看着母亲态度坚决说:“想让她上学,你们娘仨自己过去吧!”奶奶把母亲她们分了出来。大姐如愿上学啦!

自立门户后,母亲成了真正的一家之主,日子也比原来好了许多。乡里的烈军属优抚小组,春播秋收的季节来我家帮着干活,母亲就轻快了不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好起来,通信也便利了,父亲常给家里寄钱,日子稍微好些。母亲省吃俭用,置办必备的家什,再也不用东淘西借了。邻居常到我家借家什,母亲都是爽快地借给人家用,有时还亲自帮忙。有一年邻居到我家借磨用,母亲帮着扫磨膛磨系断了,她的右手腕被磨砸成粉碎性骨折,落下残疾。邻居借笸箩、簸箕等家什是常事。有时本打算自己用,人家一张嘴母亲就让给人家用。大姐为这事经常埋怨她。母亲却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那个年代时常有人上门讨饭,母亲从不让讨饭的人空着手走。有干粮给块干粮,没干粮时给几个胡萝卜或者给块地瓜。母亲常说:“饥了给一口,强其饱了给一斗。”母亲没有文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对我们兄弟姐妹没有太多的说教,她用行动诠释着做人的真谛。

1952年农历年底,收到了父亲的一封家书。信中说父亲回家过年,母亲特别高兴,天天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日子,父亲如期而至。当身着戎装,胸前佩戴着金光闪闪的军功章,神采奕奕的父亲出现在母亲面前的那一刻,母亲激动得半天没说出一句话。大姐怯生生地望着父亲。二姐拽着母亲的衣服躲在她的身后。奶奶抱着父亲哭着说:“我的儿啊,这些年你到哪里去了?!”“唉!我捡回了一条命!”父亲说。

乡亲们听说父亲回来了,纷纷前往来看望,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们、抱着孩子的妇女们、青壮年们、半大孩子们,一时间我家的天井里挤满了人,平静的小院热闹起来啦!和父亲一起推车做小买卖朝夕相处的伙伴季春香表爷爷,紧紧握着父亲的双手问长问短,畅叙离别之情。

父亲自离开家后,只有1947年春节回来住了几天,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因为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父亲跟随部队一路向南打仗。他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上海后,父亲所在部队在上海郊区休整。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部队奉命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身负重伤,多亏一位朝鲜大嫂把他背下火线,藏在一个灶台窟窿里,把铁锅反扣过来,才躲过了敌机轰炸。之后大嫂把父亲送到战地医院,医生为父亲做了手术,然后父亲同大批重伤员,被送回祖国养伤。伤愈后父亲归队,被调到山东省长清荣誉军人学校任校长。他安排好后,才回家探亲。

父亲回来全家团聚了,母亲的愁眉展开了,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腊月二十八是年关集,很少赶集的母亲在父亲的陪同下,带着两个姐姐一块去赶民丰集,在集上买了几斤猪肉、三斤咸梭鱼、白菜、粉条、藕等食材;还买上了春联、窗花、年画、鞭炮等。给大姐和二姐买的红头绳和头花,父亲把花给两个姐姐戴到头上,姐姐们的脸笑比花还美。母亲让父亲杀了一只大公鸡,高高兴兴地准备过新年。年三十母亲熬好浆糊,父母一起贴春联、窗花、年画。大姐站在一旁看着父母贴,二姐蹦蹦跳跳围着父母转。年三十晚上屋子里点上蜡烛,院子里挂上大红灯笼,父母一起在明亮的烛光下一起包饺子。大年初一父母早早起来,母亲下饺子,父亲到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响,这个年过得真喜庆!

父亲在家过了一个团圆年。年后父亲归队时,把母亲和姐姐们接走了……

作者简介:薄桂珍,1958年出生,山东省东营市人,退休教师。微信妮称朝阳。喜欢朗诵,有感而发时写几句打油诗自娱自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的温度
妈妈!谢谢您的爱
美文选粹:天堂的母亲
我的母亲 老舍
【2022中国最美亲情文学大赛】参赛展:桑晓东
我的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