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滩的秋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黄河滩的秋

文丨高玉荣   摄影丨马学武

九月的阳光退去夏日的炎热,河滩乡村迎来了凉爽怡人的秋天。河滩地里的花生熟了,大豆黄了,地瓜鼓裂了地皮……
河边的沙土地最适合种花生。沙土地里长出的花生颜色漂亮、果实饱满,产量高。深秋将至,花生叶子渐渐变黄,父母带着我和弟弟去地里收花生。
父亲抡起大镐,一粒粒花生果像一大串铃铛,带着黄河滩特有的新鲜泥土,随着翻飞的大镐裸露出来。随后,母亲把花生棵上的土抖净。这时候,我和弟弟咧着嘴最开心,因为可以吃煮熟的花生了。
回到家,母亲忙着做晚饭,我和弟弟就开始从花生棵上摘花生。不大一会就摘一盆子。饭后,我急忙地把洗净的花生倒进八印大锅里,添水没过花生。
为了使煮花生味道更鲜美,要放上点盐。我大声问娘:“要放多少盐?”娘看了看锅里的水说,你的小手抓三把吧。我就用手在盐坛子里抓了三把盐放进大锅里,开始生火煮花生。一会儿,锅里开始传出“咕嘟咕嘟”的声音,熟花生的香味弥漫了整个院子。
热气腾腾的熟花生端上了饭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亲边吃边说这个品种好,留下点做种子明年继续种。我和弟弟则大快朵颐地用牙剥着花生皮,津津有味地嚼着,花生美味让我们不忍放手,尽管肚子已经开始涨起来。
第二天,我和弟弟拿上小铲子,去捡拾散落到地里的花生。母亲说如果能找上二斤花生,就奖励我们一人一个大苹果。想想苹果的香甜,我和弟弟挎上篮子,欣欣然来到地里。但是在地里刨来刨去好一会,才找到少量的花生,而且累得手酸。我和弟弟说:“地里没有,不找了,咱回家。”弟弟说:“姐,可是我想吃苹果。”我说:“我有办法。”
回到家里,望着院子里的花生,我冲弟弟挤挤眼……
晚上,等父母回家,母亲看了看篮子里的花生,既没表扬我们能干也没询问情况,就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红苹果。但是母亲越平静,我心里越不踏实。过了几天,我还是没有忍住和母亲说了实话。母亲只是平静地笑笑说,我知道了。尽管母亲没有责怪我,但是这件事,却在我心里愧疚了好长时间。
秋收秋种是我们河滩人的重头戏。棒子的成熟就像人的成长一样,是以青春的流逝为代价的。叶子退去青春的绿色,碧绿的青纱帐不再密不透风;白色的顶花枯萎,红缨子不再艳丽而舒展,干绺绺的如同老妇稀疏的头发;棒子皮由绿变白,慢慢变干,便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父亲用镐子把棒子秸放倒,我们在后面蹲在地上,把棒子掰下来堆成小堆。父亲挥舞着有力的臂膀,一镐子一棵,随着有节奏的刷刷声,一大搂棒子秸就顺从地被父亲抱怀里,看上去像怀抱着自己的孩子。
我也想试试,但是细弱的胳膊拿起镐子感觉沉甸甸的,几镐下去,一棵棒子愣是没刨下来,累得我瘫坐在地里。看似简单,其实庄稼地里的活计没有轻松可言。
一块地收完,满地里铺满了绿色的棒子秸,放眼望去就像厚厚的地毯。黄白色的棒子堆在上面,就像地毯上开出的的鲜艳花朵,甚是好看。我躺在棒子秸上小憩,浑黄的黄河水从地头翻滚着浪花,不知疲倦地向东流去。闻着棒子秸的清香,望着蓝天上飘过朵朵白云……这是河滩人家诗意盎然的生活啊!
夕阳西下,傍晚时分,父亲赶着牛车把棒子拉回家,堆在院子里。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棒子堆开始扒棒子皮。月光如水,秋虫的呢喃声常伴着扒棒子皮的“唰唰唰”声,悠扬婉转。直到深夜,我和弟弟熬不住,爬炕上呼呼大睡了。早上起来,我们就看到院子里一大堆金黄的棒子,在朝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时,父亲慢悠悠地爬上屋顶,用绳子顺下来一个篮子,我和弟弟就开始往篮子里装棒子。装满后,父亲提起来,再晃晃悠悠地提上去,倒在屋顶上晾晒。不大一会儿,屋顶顿时被棒子覆盖变成了金黄色。
站在高高的屋顶,再看河滩人家的屋顶都变成一片片金黄色。阳光射在父亲身上,像披着一层炫丽的霞光,映衬着父亲的笑脸……
中秋佳节,也正是秋收最忙的时候,收秋的忙碌掩盖了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那天,一家人都在地里忙着掰棒子,下午娘让我早点回家做饭,晚上擀面条吃。我很开心地答应着,因为手擀面条是我最爱吃的。
我和面擀好面条,进厨房烧开水准备下面条的时候,我拿不准应该放多少盐了。我突然想起,煮花生的时候母亲让我抓了三把盐,于是就抓了三把盐放进锅里。
面条煮好,父母也从地里回来了。看到我已经把面条做好了,夸奖我做得好。盛到碗里,弟弟忙不迭地往嘴里扒了一口,马上咧着嘴吐了出来,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吃了苦瓜。我疑惑地用筷子挑了一根面条放进嘴里,简直比咸菜还咸呢。母亲也尝了一下,问我放了多少盐?
“你不是说过让我抓三把盐吗?我,我就抓了三把呀。”我小声嘟囔着。母亲和父亲都笑了说:“哎呀,你这个傻闺女,那花生是带壳的,能和面条一样吗?”
母亲赶快把面条都捞出来,放进清水里涮了又涮,最后一家人还是勉强将就着吃了。正在吃着的时候,在乡政府食堂做厨师的叔叔端着一个盘子进来了,看我们正吃饭,高兴地说:“今天过节,给两个孩子加个菜!”随后把盘子放在桌子上,我一看高兴地跳起来,原来是一条鲜美的糖醋鱼。那条鱼躺在鱼盘里,散发着美味的诱惑。还没有吃,口水就要流出来了。我立刻就把面条的不愉快忘得一干二净,和弟弟风卷残云般地吃起来。
等把鱼的一面吃光了,想把鱼反过来吃另一面。弟弟夹起鱼骨头一看竟然没有了另一面,原来是半条鱼呢?我举着筷子说:“叔叔,这条鱼半身不遂(随)呢。”父母和叔叔都哈哈笑起来,叔叔说:“丫头都会用词了,书没白读啊!今天过节,中午领导们吃饭,鱼剩下这一半,就给你们端回来了。”能吃上半条鱼的中秋节,已经是很奢侈的了。
圆圆的月亮慢慢升起,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父母趁着明亮的月色,套上牛车往地里运猪粪。把粪运到地里,再把白天捆好的棒子秸拉回家,来回不空车。我和弟弟也不闲着,趁着月色继续扒棒子。
月光把父母忙碌的身影拖得很长,更深露重打湿了母亲的头发,陪伴我们的还有不远处滚滚流淌着的黄河。中秋节的夜,忙碌而又宁静。
清晨,路旁的野草上面晃动着晶莹的露珠,乡村的田野里氤氲着一层薄薄的晨雾。父亲套上牛车拉上犁铧,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勤劳的父辈们用犁铧划开了黄河滩秋天的黎明。
土地翻耕耙平,邻居互相帮助,几个人拉着播种的耧,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松软的泛着清香的土地里。粒粒饱满的麦种,带着乡亲们满满的希望和期待,播进河滩肥沃的土地里。
这时,我看见父亲吸着烟,站在已播种完成的地头,欣赏着亲手抚摸过的每一寸土地……
春华秋实,院子里菊花正在盛开,芳香溢满了整个小院。哦,我要把这一切秋色都写进我的文章里,我要把年少的幸福印进时光的底片,融进我冗长的一生。

作者简介:高玉荣,网名“与你听雨”,东营利津人。借一丝秋风清逸,放眼乡村的黄河滩,我的笔下写不尽秋天的迷人和绚丽。秋天,不仅给河滩人家换上了金秋的盛装,更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醉人的笑容!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驶入当年麦子黄
黄河,在生命中流淌
河滩人家
我心中的“红房子”
黄河滩里风吹麦浪
我的青春遇见你
十年打工为“证”梦
心中一朵菊花的黄 
流星划过美丽的夜空
香烟燃烧着我的伤
母亲的老粗布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征稿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的梦
母亲
沉默的父亲
曹瑞敏||无言
比性无能更要命的是教育无能
父亲的渔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