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顺口溜

顺 口 溜

“顺口溜”,其文体形式类似于打油诗,更像是民谣,其大多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即兴发挥创作,易于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在有学问的人眼里,它就似古代的“下里巴人”,其名不见经传,也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因其言简意骇,通俗易懂,语句押韵,朗朗上口,风趣幽默,引人发笑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它可是真正的“阳春白雪”。
尽管有的顺口溜其含义有粗俗丑陋或不合时宜之嫌,但它却实实在在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它在社会上流传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绝不逊色于某些影视作品。
我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那是建国初期,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过上了期盼已久的安宁日子,并以饱满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只有十几个字的“顺口溜”却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过去男婚女嫁是讲究“门当户对”,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祖训。终身大事自己却作不了主,有顺口溜为证:官找官;民找民,鸭子找那跩悠群。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木头抱着走。不少富裕人家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男孩很小即结婚,有顺口溜形象地说:十八的大姐七岁的郎,媳妇哄着进洞房。要说是郎实在小,要说是儿他不叫娘。
旧社会庄户人家大都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穷困日子,而少数当官和有钱有势的人家却过着吃香喝辣,衣食无忧的舒坦日子,有一首流传很广的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一等人坐吃䞍穿,二等人写写算算,三等人跑跑颠颠,四等人牛马一般。
尽人皆知的顺口溜,种地的吃米糠,卖盐的喝淡汤,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编席的睡光炕,当奶妈的卖儿郎。就是对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过去穿皮鞋戴手表可是城里有钱人的专利,普通百姓是可望不可及的。偶尔见到穿戴时髦的人,人们是又惊奇又羡慕。其本人更是觉得挺有面子高人一等,故意招摇过市,尽量显摆显摆。几句简单的顺口溜,刻画出了这些人的虚荣心态,穿皮鞋走硬道,戴手表绾一套,留分头不戴帽,镶金牙咧嘴笑。
记得多年前,村公所里有位年轻干部买了一件针织汗衫,那时候,村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洋衣服”,那位干部逢人也得意地谝啦。近邻有位老爷爷好说笑话,随口来了几句顺口溜:一元七八,买了个汗褟,瞒头一撸,差点憋煞。至今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还当笑话说给年轻人听。
改革开放前,天天喊堵不住资本主义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步。农村形式大好不是小好,粮食产量不是过“黄河”就是跨“长江”,可年复一年,农民还是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老百姓的顺口溜道出了实情:住着土坯房,穿着破衣裳,吃着统销粮,鸡腚眼子当银行。也有顺口溜说: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灯油洋火钱,靠抠鸡屁股。
生产队时候,集体劳动吃的是大锅饭,生产无责任,劳动无定额,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辛辛苦苦干一年,年终分配却了了。有顺口溜说:上工一窝蜂,干活大呼隆,出工不出力,效益稀拉松。出力流汗干一年,一个工日八分钱,分柴分粮虽然少,年终分配倒扒钱(欠生产队钱)。
那时候,农村干部经常讲话说,苦干实干加巧干,定叫山河变新颜。冬闲变冬忙,不能坐大炕。人上坡,锁上门,家家户户无闲人。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包子再下手。可社员们私下里却说,一年三百六十五,没节没假没星期,常年出工没闲空,就盼老天下大雨。说也奇怪,有一年大都是黑夜下雨,白天晴,只要不下雨就得出工,有的社员发牢骚说,黑夜下雨白天晴,道是有情却无情,老驴拉磨连轴转,什么劳力使不熊。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制,农民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如决堤的洪水一股劲地涌泄出来。当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同的顺口溜也在农村广泛地流传开来,大包干大包干,粮棉产量翻几番,粮满囤柴满院,吃穿不愁日子甜。干部不磨嘴,队长不跑腿,哨子不用吹,干活不用催。队长不喊了,懒汉不懒了,碱地不碱了,粮棉增产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不管剩多少,都是自己的。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深入人心,人们为了早日过上富裕日子,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有的人一旦发了财富了家,却忘了街坊情邻里亲,见利忘义,一心钻到钱眼里,招摇过市,谝富显摆,有顺口溜讽刺说:身穿皮尔丹,嘴刁红塔山,手拤大哥大,腚坐四个圈,忘了啥姓氏,两眼只认钱。
前几年,公款吃喝风盛行,中央三令五申却管不住一张嘴。老百姓非常反感,有顺口溜说的很实在:不吃白不吃,吃了是白吃,白吃谁不吃。客人来一个,陪客一大帮,吃完一抹嘴,记到单位帐。越吃嘴巴越馋,越吃手脚越懒,越吃干群关系越疏远。头午坐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搂着裙子转。头午像包公,中午像关公,晚上像济公。有这样的“三转”,“三公”干部,老百姓若去办事肯定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人若看到一辆轿车,总认为车里坐的一定是大官,就连县长一级的领导也不可能坐上。那时的顺口溜这样说:市委书记两头平(轿车),县委书记帆布蓬(吉普车),公社书记130(小货车),大队书记嘣嘣嘣(小拖拉机)。
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财政收入钱多了,工作条件改善了,领导干部的小车档次也提高了。老百姓用顺口溜说,省委书记轿车好,不是皇冠是蓝鸟,市委书记跟着学,不是奥迪是公爵,县委书记别过头,帕萨特车也很牛,乡镇书记级别差,最孬也坐桑塔纳。
近几年,不少单位的工作人员都穿上了各自单位的制服,就连兽医也戴上了大盖帽,穿上了工作制服,可在老百姓眼里满眼是一样的大盖帽,分不清谁是谁,有顺口溜调侃说:远看像公安,近看似法院,两眼仔细瞧,原来是劁猪骟蛋。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村工作的复杂和困难,有顺口溜说,七大姑八大姨,一窝当块众邻里,错综关系密如网,谁能为公不为私?村民从心底里盼着能有个坚持正义秉公办事,联系群众创新务实的领导班子。老百姓的顺口溜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支部。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帮钱帮物,不如帮着建个好支部。说一千道一万,领导班子是关键。
前几年,在街上经常看到类似顺口溜的标语口号,例如,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有命不革命,留命有啥用。植树造林搞绿化,爱林护林靠大家,谁若毁坏一棵树,我就毁坏他一家。女绝育男结扎,只生一个好,生多必重罚。这些顺口溜式的标语口号,不但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反而让人生发出难以言说的厌恶感。
但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耳闻目睹到更多的能针砭时弊,抑恶扬善,弘扬正能量且让人们倍觉有趣的顺口溜。

(摄影  旅途)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徐欣祥,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央一村人,已进入古稀之年。小学文化,从小热爱阅读及写作。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茶 客

乡村趣闻

淘上小米捞干饭

面 子

糊涂鸡

土炕

吃水不忘党之恩

“顺口来”好说顺口溜

“说媳妇”与“找婆家”

乡村趣闻之七

乡村趣闻之六

乡村趣闻之五

父 亲

老太太的梦

乡村趣闻之四

乡村趣闻之三

乡村趣闻之二

乡村趣闻

那个难忘的春节

好说“老俗话”的二奶奶

“杠叔”轶事

向上滑动阅览征稿要求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征稿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河,204,这是社员没想到的
回忆七十年代公社派来的一包队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江渭清回忆在专列上对毛主席具体讲了食堂有三个“不好”
一位乡党委书记的“顺口溜”成为奋发进取的正气歌
县“党代表”率“队”殴打村民丢了谁的脸?
关于农村换届选举的一些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