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古代“医药卫生节”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五毒皆可入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这些方法并无科学性,但有些方法确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比如:捉蛤蟆制药、沐兰汤。。。
蟾蜍,俗称癞蛤蟆,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本科现已有25个属300种左右,我国目前已知有2个属17个种和亚种,其中中华大蟾蜍分布最广,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势在必行。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蟾皮:辛,凉;有毒。归心、肺、脾、大肠经。清热解毒,杀虫疗疳,利水消肿。用于痈疽疮毒,小儿疳积,腹水胀满,瘰疬,癌肿。
蟾酥:辛,温;有毒。归心经。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孕妇慎用。(摘自《中国药典》2010版中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修订表)
蟾蜍有药用价值但不能直接食用
“尽管蟾酥及蟾蜍作为药物,但必须在医师处方下实施。在使用适量的情况下,蟾蜍毒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但是一旦使用过量,它就会变成致命的毒药。因为它有强心作用,所以一旦服用过量,就会导致心跳加快、心率紊乱甚至心脏停搏。”卢军锋说,经过科学提炼,蟾蜍身上的蟾酥和蟾衣的确可以作为药物使用,而且对癌症患者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并不鼓励患者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擅自食用蟾蜍。
癞蛤蟆有毒不能随意吃
癞蛤蟆毒素主要集中在头部、腮腺、皮肤腺、肝脏和卵巢。这些部位会分泌出一种叫“洋地黄”的物质,人体一旦摄入这种毒素,将会影响其心脏等血液循环系统。如果加工或处理不当,毒素可能会进入蟾蜍肉中,人体一旦摄入这种毒素,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蟾毒中毒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为0.5至1小时,主要症状为头晕、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休克、胸闷、心悸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卢军锋说,蟾毒如果误入眼睛内,还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
卢军锋提醒,一旦发现因食蟾蜍出现不适,应立即饮浓茶或温开水,然后诱导催吐;眼部、皮肤染毒后,可用温开水或紫草汁冲洗;如果导致休克,要马上平卧,还要注意保温,尽快进行人工呼吸。经上述紧急处理后,要马上急送医院救治。
 
沐兰汤
端午节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药浴泡出健康来
药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药浴是将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水煮,滤渣取液,调至适当温度,浸泡双脚或全身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浴用法可分为全身沐浴和局部洗浴两大类型。全身沐浴是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祛瘀生新等作用。
使用方法:将中药浴液倒入清洁消毒后的浴盆或浴缸里,加入热水,然后把水调到适当的温度,即可洗浴。
药浴的注意事项:
1.药液加水后,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
2.沐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风,洗浴完毕马上拭干皮肤。冬秋之季,尤注意浴处宜暖而避风。
3.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休浴。因为空腹洗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虚脱昏倒。饭后饱腹沐浴,全身体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胃肠等内脏血液都会被动员而分散到身体表层,胃肠道的血量供应减少,同时会降低胃酸分泌,并使消化器官功能减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4.高热大汗、高血压病、主动脉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等患者不宜使用。
5.对于年老和心、肺、脑等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浴,应有家属协助洗浴,洗浴的时间不宜过长。
 
端午酒
端午节中午要喝端午酒,端午酒指的是用菖蒲、艾叶泡制的酒,或者雄黄酒,人们认为饮这样的酒可以辟邪、驱虫。端午节不仅大人喝酒,在小孩面额上还要蘸上雄黄酒写上个“王”字,以避邪祟。此外,还要把雄黄酒喷洒在屋内各个角落。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雄黄酒的除害作用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
但是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黄具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端午茶
端午喝茶源上溯于春秋战国时期。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采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美容养颜、防暑解渴、辟秽驱邪。后来人们将此茶直呼为“端午茶”。
端午节人们在中午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中洒上雄黄粉。据现代医学科学分析,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具有抗菌与驱逐吸血虫的作用。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 一般人口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喝茶是对,但喝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眼花,对肠胃也不好。)
而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加工技术精制而成,既保持传统风味,以强化了保健作用。
端午茶的保健功能:
本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养颜减肥、御防感冒之作用。
夏天喝茶禁忌
浓茶:饮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眼花,对肠胃也不好。
霉变茶:含有大量毒素。焦微茶:炒制过火的茶叶,营养已经丧失,味道也不好。
隔夜茶:特别是变了味的茶,即使还尝不出已变味,但其中也多半孳生、繁殖了大量的细菌。
久泡茶:茶叶泡得过久,其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会被泡出来。
冷茶:茶宜温热而饮,冷茶有滞寒、聚痰之弊。
烫茶:茶一般都是用沸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过热时饮用。因为过热的东西对肠胃极为不利。
 
端午节,人们通常将艾草、菖蒲、榕枝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端午节,通常将 挂艾草、菖蒲、榕枝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菖蒲可驱虫 茎叶可入药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可作香料或驱蚊虫,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能为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开窍,化痰,健胃。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艾草可药用可食用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榕树叶根均可入药
榕须可祛风清热,活血解毒。用于感冒,顿咳,麻疹不透,乳蛾,跌打损伤。榕叶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痢疾,泄泻。榕树皮用于泄泻,疥癣,痔疮。榕树果用于臁疮。榕树胶汁用于目翳,目赤,瘰疬,牛皮癣。
 
端午节的习俗,被人们所知的大致就是吃粽子、挂草药、戴香包几种。据考证,端午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习俗更是多种多样!
 
沐兰汤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吃粽子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长命缕 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端午节中午要喝端午酒,端午酒指的是用菖蒲、艾叶泡制的酒,或者雄黄酒,人们认为饮这样的酒可以辟邪、驱虫。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挂草药  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驱除不祥、招百福。
斗草  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
画额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艾虎  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
跳钟馗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或者是悬挂钟馗画,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戴香包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学富 | 端午节,古人的“卫生防疫日”
端午博物,你知道多少?
歪解端午节习俗
【端午习俗】
端午节到了,悬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 祛湿辟邪。
“端午图”中的民俗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