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3个可以训练的能力

#历史开讲#

有三个能力,属于是一种线性能力——随着训练年数急剧增强,为在具体生活中、在具体工作中、各种场景中,带来磅礴的竞争优势。它们将帮助形成一个人巨大的“智商”、“情商”和“逆商”。

1

逻辑

毛主席: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

所以,

1)逻辑是一切能力的基本能力,

2)要符合逻辑、不能违背逻辑,可以用逻辑去检验一切事情和结论,排除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和结论。

3)在逻辑中发现必然性、确定性。

根本上,所谓逻辑,就是推理,包括往上推理和往下推理。

斯大林:要顾到逻辑。

可见,逻辑的重要性,一切东西的成立,首先是要符合逻辑。

斯大林:这个斗争正在 继续进行并且一定会达到它的逻辑的结局。

可见,事物的发展是要符合逻辑的,会到达它的逻辑终点,逻辑里带了必然性。

我们来看用逻辑来判断决策的例子。

01、证明结论的荒谬

毛主席:如果否认新阶段和新任务,否认国民党的开始转变,并且逻辑的结论也将不得不否认一年半以来一切为争取和平而斗争的各派势力努力的成绩,那末,只是把自己停顿在旧位置,一步也没有前进。

即是对一个论断,用逻辑去检验,以此就否定了事情的本身,这便说明论断本身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

毛主席: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新逻辑,说中国人自己侵略了自己。

这就是用逻辑证明了对方的荒谬。

比如,

毛主席:从这种逻辑出发,朱总司令就不能当海陆空的总司令了,因为他不能开坦克、驾飞机、打大炮呀!但朱总司令完全能当总司令,因为我们是用政治来领导军事。

这是用存在的成功的事实,和从逻辑推理出来的结论相矛盾,从而证明假设和依据的不成立。

02、看出行动的愚蠢

斯大林:对于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要加以任何捍卫,在逻辑上是愚蠢的,这种愚蠢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历史上的(不良的)后果。

这就否定这样的行动,如果执行了这样的行动,就会造成脱节、引发不良后果。

03、看出必然性

斯大林:不过,逻辑上必然如此——既然采取了民族自治,当然就要接受这 个“新的”任务

也就是说,要符合逻辑,就必须执行这样的任务。

比如,

毛主席:抓住主流。抓错了(抓了支流),一定栽筋斗。这是现实问题,也是逻辑问题。

这是从逻辑来校验行动、排除错误的行动。

比如,

毛主席:这种强的力量之进一步发挥,一方面固然给了我们以损失,然而同时就给了他自己以困难。因为敌之强的力量(同时即是其不足的与分散的力量)在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之后,气力势将衰退下去,就不得不使其总的战略进攻接近了一个顶点。

然后通过我方随后战役的胜利,又证明了这个结论,从而为我方建立了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心。

还有很多用逻辑来检验的例子。

毛主席对逻辑的训练办法。

01、用对方的东西打败对方

毛主席:利用他们的东西来反对他们,压倒他们。

即是推理,推理出对方的东西存在的内部矛盾和不合逻辑,来证明它的荒谬。

1)一种是上推出对方东西的前提和假设(可以有多层);

2)一种是下推出对方东西的结论和结局(可以有多级);

然后把这些前提、假设、结论和结局,和更普遍的事情和现实、和常识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东西”本身的不成立性。

比如,

康先生又说:“强要拆毁,非民国所宜。”这才是怪!难道定要留着那“君为臣纲”“君君臣臣”的事,才算是“民国所宜”吗?

这就是从对方的材料推理出对方的结论,从而否定对方的成立性、荒谬性。

比如,

毛主席:遵义会议时,凯丰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去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么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看过。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看过。

这就是从对方的说辞,推理出对方至少看过《孙子兵法》,这就证明了对方的说辞的不成立性和武断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样的证明过程,就得到了聪明的“智商”。

02、用对方的材料证明对方

既然有证明不成立,那便也有证明成立。既然证明不成立有巨大的威力,那么证明成立,也有巨大的威力。

通过用对方的材料证明对方,对方会感受到己方对他的巨大支持和认同,这就为下一步的往来奠定了优越的基础。

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以补充对方材料的相关材料,来进一步证明对方,会收到极佳的效果。

这种证明的过程,同样也有上推和下推之分。比如,

毛主席:我已看了“座谈会记录”,很欢喜。如有新的,请续寄我。

这是下推,很欢喜是看了记录的推理结果、也是证明,请续寄我新的,是很欢喜的推理、也是证明。

毛主席在外交上,广泛的、大量的使用了这一技巧,来建立和扩大与对方的共同点,达到求同存异的外交效果。

这样的证明过程,就得到了高超的“情商”。

2

辩证法

毛主席:我们对问题要作全面的分析,才能解决得妥当。进还是退,上马还是下马,都要按照辩证法。

辩证法就是事物总是不断的走向它自身的反面。从这句话,就可以推理出,

1)有正面,就必有反面;有反面,就必有正面。

2)正面和反面是平等的,同等重要的。

3)空间上,分布着正面和反面;在时间上,也分布着正面和反面。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辩证法。

比如,

毛主席:没有同盟军的军队是打不胜敌人的。

因为敌人和朋友构成了正面和反面,所以,只有敌人,而没有朋友(同盟军)的军队是打不胜敌人的。

比如,

毛主席:向着最坏的一种可能性做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不是抛弃好的可能性,而正是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变为现实性的一个条件。

因为好和坏构成了正面和反面,所以,有好则必有坏。因为我们的追求是得到好的可能性,所以,就要从坏的可能性着手准备;而若能从最坏的可能性做准备,反之则可能得到最好的可能性。

毛主席的训练办法是。

01、务求正反面兼具,这就得到了磅礴的智商。

比如,

陕南是重要的战略区域又有红军,但须注意,或者去时易回时难,或者国民党军队在西安、襄阳间筑堡垒,不能出东方;

这里,这是有去路,但也要求有退路,因为去时易回时难,那就不好。同时出东方是战略,战术不能走向战略,那就不好。

这里,

1)去路和退路构成正反面。

2)战术和战略构成正反面。

3)我易和敌难,才是构成正反面。我易和难则只是构成一个面。

通过这种正反面的分析,就排除了一些决策,最终得出的决策,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就得到了磅礴的智商。

而写文章,也要求正反面兼具,一句话里,有肯定,则必要有否定;有高就有低;有大就有小;有静就有动;……所以,写出了气势磅礴的诗词作品。

02、补充对方的反面,对人就有了高超的情商。

比如,在徐帅孤身一人返回延安时,毛主席只是简单地问了问西路军的情况,然后宽慰地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徐帅备受感动,提出陈昌浩下落不明,自己非常担心。毛泽东立即下令部队进行寻找。

这就是补充徐帅的反面,

1)徐帅西路军的无,所以补充了有——对应了留得青山在和有鸡。

2)西路军的无,徐帅已经备感责备了,已处责备,所以,补充了宽慰——对徐帅的安慰。

3)西路军的事已经过去,所以补充了未来——不怕没柴烧和会有蛋。

这就表现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领导中的情商。

而这种补充反面的做法,也就获得了磅礴的逆商。比如,在长征中(长征是个退却),补充了进攻——就有了宣传队和播种机的积极意义。比如,在长征终点陕北,补充了出发点(起点 ),就有了东征和向敌后挺进。

而补充反面的做法,就更是行动方向,比如蒋的强大,那就补充要自己更强的,使蒋站在弱的一面,这是一种补充正反面的思路。

03、一切都用辩证法解释

比如,从共五次的反围剿,就是我军部队从游击化走向正规化的过程,而长征之后,在抗日战争中,又走向了游击队的过程 ,解放战争中,部队又从游击化走向正规化的过程,直到朝鲜战争,又走向了更高一级的阵地战。

这三种训练办法做到了,辩证法就自在其中了。

3

提出任务

会提出任务,提出正确的任务,往往就能使周围环境局面,迅速改变。

马斯克:“在很多情况下,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难。如果你能提出正确的问题,那么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任务。很多时候,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往往是因为混淆了问题、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

01、由逻辑推理,提出任务

提出任务,可以由逻辑推理,得出任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像上面的例子中,斯大林就根据逻辑,推理出了——推动民族自治这个任务,

斯大林:不过,逻辑上必然如此——既然采取了民族自治,当然就要接受这 个“新的”任务。

比如,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本身就隐含着逻辑——既然原材料成本只占了2%,那么火箭就有巨大的成本空间和市场空间。

同样,可以根据逻辑,也就可以排除一些任务——只要这个任务不符合逻辑。

所以,符合逻辑,这就是做正确的事。

02、由辩证法,提出任务

辩证法所要求的正反面兼具、补充反面这两点,就天然的生出了具体的任务。

有远,就要提出近的任务。有近的任务,就要提出远的任务。有战术,就要有战略的任务,有战略,就要有战术上的任务。……如此,才能不陷于空谈,而变成实际现实。

所以,符合辩证法,这就是做正确的事。

03、由条件,提出任务

毛主席:是把所选择的可能性之实现条件当作链子一环抓住。

以需要的实现条件,自然的就构成了自己的任务。

比如,

毛主席:提出争取民主的新口号,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抗战。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为的是把我们的革命车轮推进一步,为的是情况已经允许我们进一步了。

这就是由条件,来提出任务。

所以,逻辑和辩证法的一个方面,正是为提出任务而服务的。而任务正是动员力、说服力、影响力的真正来源,毕竟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动力。

这三个能力,假设从十三岁开始强化训练,那么他们的未来成就将不可限量。毛主席就是从十三岁时找到了逻辑的训练办法,

毛主席: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此后,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很强的逻辑能力。

这就为其后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漫山遍野的农民,奠定了意志基础。

而辩证法,更是指导了毛主席伟大革命的一生——认为人的死去是辩证法的胜利,因为有生就有死。

而正是基于这两者的正确的提出任务,这就使得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改变和创造,而不是被环境同化。

可以说,逻辑、辩证法、提出任务,正是“智商”、“情商”和”逆商“的体现,也正是这三商的来源。这三商不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魏救赵”里的辩证法
毛主席8个评价里的辩证法!
毛主席的11个智慧,读懂受益匪浅!
毛主席:辩证法的五个原则
毛主席顶级智慧6条,精辟!
毛主席的五个顶级智慧,精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