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年人变强,从不讲道理开始

▷1、大家都爱讲道理

我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指控:你这人好不讲道理。

言说者满脸痛惜,无限遗憾,而被指控者则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什么?你竟然觉得我不讲道理!”

于是觉得受到天大的误会和一万点暴击,急忙反控对方——“你才不讲道理!”

以上属于温文尔雅派,骂来骂去也无非是不断的重复“你才不讲道理”这句话。

至于粗犷豪放派,“你不讲道理”这句话基本不会出现,即便出现也仅仅只能在开头惊鸿一现,随后就是常规国骂——“XXX”、“XX”以及与“FUCK”同类词胡乱组合而成的各种病句——只要能发泄情绪,怎么顺口怎么来。

不论什么派系,大家似乎都觉得做人应该讲道理,如果有人不讲道理,就应该指出来或骂过去。但问题在于,道理真的能讲清楚吗?

我不认为道理能讲清楚,或者应该讲清楚。

重大问题往往不讲道理,而是讲规则、讲法律,规则和法律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心里即使一万个不愿意,也得服。

而讲道理的成本太高,且往往无意义。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讲道理呢?

▷2、人们为什么爱讲道理

一则是我国有讲道理的传统。

自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就成了官学,儒家最爱干的事就是讲道理,《论语》二十篇,句句是道理,不过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些道理,且道理与道理间还不能细细比对,否则道理和道理就会打起来。后世的儒生又不能随意发挥,于是同样的道理讲了两千年,也没讲出什么科学精神和自由思想,反倒是讲出了奴才和主子。

所以,我国爱讲道理的传统,和什么“礼仪”根本不挨着,完全是因为大多数人爱当“爹”——指导这个,教育那个。

二则是大多数人浑身长满了道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看见没,上士(高阶人士)和中士(中阶人士)不讲话,上士在做,中士在思考,只有下士(低阶人士)爱哔哔——无知者最是无畏。

我步入社会许久才发现,越是无知无能的人越爱跟人讲道理,高手很少讲道理——他们都直接动手——这样效率更高。高手讲规则,在规则范围内,一切按规则来;在规则范围外,就增添规则;不符合规则,就滚出。

道理是很难讲清楚的,常言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讲出来的道理自然不同。你还不能说哪边的道理不是道理,大家都义正言辞,一副很有道理的样子。当前社会,愿意理解对方立场甚至不惜丢掉自己立场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而能够跨越立场进行价值判断的人少之又少,至于理性沟通所需要的逻辑认知和系统认知,则只有少数人具备,且他们不屑于隔着阶层来讲道理,浪费时间,没有效益,费那个劲干吗?有病吗?

因此,那些爱讲道理的人,实则是各自揣着道理四处兜售——“你必须认同我的道理”——如果不认同,他们就开始跟你讲道理,讲到你认同为止——这是一种典型的“蛮不讲理”。

三则是闲得无聊打发时间。

那些爱讲道理的人多数都很闲。我很费解他们何以有那么多时间在虚拟的空间跟人讲道理,从而获得一些廉价且虚幻的胜利感。

他们或许真的有时间——无事可做,在一间公司任一个闲职,或者干脆就是体制内成天喝茶看报半小时看一次手表定时下班的群体。这些人喜欢八卦,喜欢道听途说,喜欢小道消息,喜欢讲各种四拼八凑的道理。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他们自己都没怎么思考过。

他们或许不那么有时间——生活无聊,工作枯燥,进取无力,干脆找找乐子。花钱的乐子找不起,工作的间歇在微信群讲讲道理——暂时缓解一下生活的不如意——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乐子。他们把空余时间几乎都花在跟人讲道理上面了,偶尔遇上几个道理一致的还会惺惺相惜,大有不枉此生之感叹。

▷3、互联网四项交流原则

今天之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么多爱讲道理的人,是因为互联网把讲道理这件事的成本降低了。

原来张三如果想讲道理,得去找李四。如果李四不在家,还得去找王五。如果王五也找不到,只能自己跟自己讲道理,这会被人当作是疯子,代价太高。

现在的境况大有不同。现在一个人想讲道理,随便在一个微信群就可以讲起来;即便那些不怎么有意愿讲道理的人,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论,也忍不住要讲讲道理。

道理根本讲不通。

第一、“我”的道理不一定正确;

第二、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

第三、讲道理仅限于讲而无任何强制;

第四、没有裁判;

第五、道理一致则无需讲。

假设“我”的道理是错误的,且一不小心讲通了,就会变成一群蠢货的见面会——虽然大家都是错误的,但只要错得一致,彼此间就是“正确”的。这种接受与蠢货互相认可的游戏,只有蠢货才喜欢。

我现在很少讲道理了,觉得浪费时间,且毫无意义。为了克制自己讲道理,特地设定了我在互联网(主要是微信群)的四条交流原则:

1、认知不对等不交流。

一个人认为“科学代表正确”,另外一个人认为“科学在于求真,不代表正确”。这两个人是不值得交流的,认知不对等,缺乏交流前提。最后只能不欢而散,浪费时间。

2、意识形态不同不交流。

一个人在追求言论籽油,另一个人认为言论已经很籽油了。这两个人是不值得交流的,因为一个人因为批判现实被删过贴,而另一个人只知道歌功颂德从来没被删过贴,他们之间的意识形态不同,没有任何交流的必要。最终只能互看对方是傻鸟,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发生任何关系。永远不要试图叫醒装睡的人,因为首先你不知道自己是睡着还是清醒,其次在对方看来,你才是那个装睡的人。

3、尽量不闲聊,如果闲聊就不要太严肃。

时间是稀缺资源,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做,因此没有时间闲聊,尤其是在网络上闲聊。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说话,那就不要太当真,不要太严肃,娱乐而已,你还指望能通过闲聊获得真理?

4、交流严肃问题时要认真对待。

网络中偶尔也会在认知对等且意识形态相似的前提下发生一些严肃的交流。例如学术探讨、事实求证、技术交流等。这属于高质量的沟通,需要认真对待,而不能嬉皮笑脸。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旁人的尊重。这类高质量的沟通,认真对待的原则就一条——实事求是。

以上四项互联网交流原则,是用来自我约束的。分享出来,大家按需参考。

▷4、弱者讲道理,强者谈规则

道理是用来做的,不是拿来讲的。

就像道德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而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当道德讲出来,已经不道德了;只有做出来,才真正完成了道德。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个世界上是分强者和弱者的。强者和弱者,对比明显,泾渭分明,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无法产生共鸣。你或许以为强者是偶然受到上天眷顾成为了强者。而事实上,强者只是选择了成为强者,相应的,弱者之所以是弱者,就是因为他们选择成为弱者。

跟真正的强者不需要讲道理,跟弱者讲道理纯属浪费时间。这个社会是由规则而非道理构成的,最强的人制定规则,次强的人遵循规则,最弱小的人忽视规则而大谈道理。

然而,弱者万言不如强者一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相信所谓的“成功人士”(诸如马云、刘强东、王健林)所说的话,而即使你说了同样的话,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弱者和强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弱者爱讲道理,强者只谈规则。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讲过一个洞穴囚徒的故事:

说在一个洞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方有一堆火,有一些特定的人,扛着各种器具走过火堆,而火光则把这些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囚徒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并走出洞穴,看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此时,他会意识到以前所生活的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洞穴,而以前所认为的真实事物也只不过是影像而已。于是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劝说他的同伴,也使他们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没有任何经验,故而认为他在胡言乱语,根本不会相信,并且很有可能会绑架他,甚至有可能因为蛊惑人心而杀死他。

活在洞穴里的人,无法想象阳光下真实的世界(本质),因而笃信洞穴墙壁上的影子(表象)。

这就像道理这种东西,虽然每个人都能从兜里掏出一大把,但大多数人只是抓着了“理”(表象),连“道”(本质)的影子都没摸着,因此才会喋喋不休。

真正理解了“道”的人,是不屑于讲“理”的——不过是一堆变来变去的表象,有什么可争的?争来争去不还是表象吗?

弱者爱讲道理。

讲道理是无需智商的,只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对于弱者而言,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能通过讲道理获得一些虚幻的胜利感,算得上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

强者只谈规则。

强者寻求的是突破和超越,追求精神上的更高体验。对于强者而言,时间永远是最稀缺的事物,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他们无暇讲理,讲理太笨拙和迂腐,浪费时间,没有效率。他们爱谈规则——规则是公共的,公开的,对所有人都有效的,且具有强制约束力的。

规则能切实解决问题,提高效率;而道理只能搞出一些纷纷扰扰、自以为是的意见。强者敏锐的发现,那帮爱讲道理的人根本不讲道理,他们只是在讲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中最应该明白的道理,就是生活从来不讲道理
所谓规则,就是强者给弱者画一个圈⋯
《天道》芮小丹审讯之破格获取
逆向思维:强者喜欢制定道理,弱者喜欢到处讲道理
你若没地位,就不要和人​讲道理
凡事不能总“讲理”,还要做到以下4点,生活会更好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