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传习录,学王阳明,懂知行合一

图书封面

《传习录》,这本书记录的是心学创始人,和他的弟子以及一些好友的对话,重点是王阳明关于心学知识的普及。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宁静于内,无敌于外。”

意思就是:只要你保持拥有一颗纯洁,宁静,包容,强大的内心,就没有什么是你战胜不了的。

王阳明的心学宣扬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要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王阳明讲了四句话,大家都称四句教,是我们研究心学的要诀,要领。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四句话,你就不可能领悟到心学的真谛,更不可能搞清楚知行合一的真实内涵。这四句话是这么讲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用大白话给大家,简单地解释一下这四句话的意思。

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讲我们的内心原本是非常纯朴的,没有任何善念,也没有任何恶念。就如这供养万物的大地一样,谁都可以自由生长。

有善有恶意之动,就是讲我们的内心之所以有了善念,或者恶心,与我们的本心无关。只是因为我们看到不同事物后,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所以就有了善恶之念,是非之想。

知善知恶是良知,就是讲我们要想明辨是非,识别真理真相,就得讲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讲我们学习知识,探索事物的起源,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目的是存善去恶,追求真理,让我们的内心存着满满的善,满满的正义,良知自然就会变得百毒不侵,坚持真理不动摇。

《传习录》这本书的作者王阳明呢,他原名叫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圣人。他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所有学问。他于1499年,考中进士,任刑部主事,曾被下放到贵州龙场担任驿丞,说白了就是古代官道上,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一个哨所,他在那里当个哨长。

后来,他在贵州那个无人问津的哨所里,悟出了“圣人之学”,创立了心学。通过实践心学派“知行合一”的思想,他剿匪、平叛,战功显赫。始终行走在平叛战火,挽救苍生的路上。

所以,关于立德:他品行高尚,在贵州龙场讲道时,他不仅能教化普通百姓,还能把土匪也给教化了。如果他本人没有很高的德行,怎么可能说服恶贯满盈的土匪?怎么可能引来天下读书人,都来听他讲道呢?

关于立功:他剿匪平叛,特别是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震惊整个朝野。在当地守军逃的逃,跑的跑,朝廷毫无对策的情况下,王阳明挺身而出,招募了一个3000人左右的队伍,这只队伍全是老幼病残。但他就用这样的一支队伍,打败了朱宸濠的精兵强将,平定了叛乱。

关于立言:他的心学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张延玉、曾国藩、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等,各行各业的文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革命领袖都对他的学问推崇备至。当然,心学不只在国内,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国家都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一、心上学,君子坦荡荡,自然宽广,自然宁静。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生活节奏变快,物欲横流,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浮躁。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终南山碰到一位修行的居士。这位居士自称是新疆来的,在这座小庙里已经住了10几年了。

10多年以前,她得了癌症,在医院躺了一年多,钱花了不少,但病情没有好转。她不想再拖累家人,所以就给家里人留下一封信后,就自己一个人走了。机缘巧合,她碰到了一位佛学院毕业的女师父。女师父想到终南山来修行,她也就跟着人家来了。

现在女师父已经离开了,她却一个人留了下来。她的病也好了,还和家人取得了联系,她的儿女们还来看过她。她呢,也没想过回家去。她觉得住在这里挺好,每天静坐,焚香。虽然只有粗茶淡饭,但她身体健康,听着佛音,拜着菩萨,她觉得整个内心都是平静的,无忧无虑,非常愉悦。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提到了静坐。是的,静坐有利于修心,有利于平复心情。静坐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常用方法,王阳明也提倡静坐。但是,他不提倡为了静坐而静坐,不能过分迷信静坐。

要想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最重要的还是要胸怀坦荡。如何才能做到胸怀坦荡呢?据记载,王阳明小时候迷恋过朱熹的理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都研究透彻。

因为儒家提倡“格物致知”,意思就是通过研究事物,去发现真理,了解真相。所以,王阳明每天都站在庭院里盯着竹子看,别人问他在做什么,他就说:不要打扰我,我在研究竹子呢!

结果,他什么也没研究出来,反而大病一场。

王阳明也迷恋过军事,他随父亲去过边疆。大多数少年的心里都有一个将军梦,王阳明也不例外,去了一次边疆后,就对军事着了迷。竹子也不研究了,儒家经典也不读了。

这下把他父亲给气得不行,因为他父亲是状元出身,自然是希望王阳明能够像自己一样,考科举,不说也高中状元,起码也要榜上有名,才不至于辱没了他这位状元朗的名声嘛。

可是,儿子不争气,偏就对打仗感兴趣,成天拿着一堆破石头,在那里排兵布阵,不亦乐乎。状元父亲,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心都凉了。同时,也是肠子都悔青了,千不该,万不该,带这小子去边疆呀!

王阳明没有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王阳明没有考取功名,心里也不急不躁。反正,他的志向不在于此嘛。是的,他的志向是当将军,过戎马生涯的嘛。

错,这时候他的志向已经改了。他不想当将军了,他想当什么呢?他想当圣人,这在古代,绝对是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要想当圣人,就不能成天排兵布阵了。还是得研究圣人之学,读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当王阳明回到家里,就开始发奋读书,各种经典,他都读,痴迷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程度。

这下,状元父亲担心儿子是因为落榜了,想不开走火入魔了。就好心来安慰他的宝贝儿子王阳明,说:儿啊!今年落榜了,不要紧,你知错就改,非常好。有这个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后一定能高中。不过,你得注意身体啊,也不能整天读书,该吃饭,你得吃饭,该出去散心,你得出去散心。

结果王阳明愣愣地答道:我读书不是为了考科举。

那你是为了什么?

我要当圣人!

王阳明的话,把他父亲气得差点吐血!

可是,王阳明就是王阳明,心胸坦荡。他在刑部当主事,得罪了权贵,被流放到贵州的深山老林里当哨长,经历了追杀,经历了饥寒交迫,他释然了,坦荡了。因此,内心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宁,纯朴。最终悟出了“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道理,创建了属于他的圣人之学:阳明心学。

二、事上炼,君子敏于行,务实勤奋,自强不息。

这个社会上,从来都不缺空想家,缺少的是能踏实做事的人。

在第一部分,我们主要分享了心法,规劝大家保持一颗纯朴的心,做到胸怀坦荡,内心宁静。但是,话说回来,每一个成年人都不是婴儿。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为了生存,我们可能会动了邪念,做了违背初心,违背良心,违背人伦道德的事情,内心就会惶恐,就会不安,又如何坦荡呢?

就算我们没有做过坏事,我们做好事。可是,如果没有做好事的能力,会不会难过呢?比如,当你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河里,你想救他。但是,你不会游泳啊,你没有能力救他,你该有多痛苦?

比如,你想让你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可是你没有挣钱的技能,或者说你没有更大的能力,去挣到更多的钱,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是不是会痛苦呢?

所以,生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不可能像婴儿一样,被人照顾,什么也不用想,自然可以做到内心纯朴,坦荡,只要吃饭,喝足就可以安静踏实地睡觉。

而我们成年人,必须得去历炼,经历风雨,经历挫折,在充满陷阱、充满荆棘,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到处去碰壁,在碰壁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会如何看待人生百态,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各种难题。

这时候,再静下心来,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无比强大。

王阳明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但那颗强大的内心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他经历过撤职流放,被政治对手追杀。他曾走投无路,他曾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曾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像个苦行僧一样地坚持向前行走。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的事件背后,都有千百次失败。每一个精彩瞬间的过去,都有过失败,绝望和泪水。

爱迪生,在点亮电灯之前,经历过999次失败。在大家嘲笑他的时候,他选择了坚持。他说:我虽然失败了999次,但是我已经知道了999个行不通的方案。所以,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搭。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奋斗,你还没有成功,你一直失败,你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请不要着急,请记录你失败的次数,你是有收获的,因为你最起码知道了很多种行不通的方案。

就像你走进一座迷宫里,这座迷宫里,有1000条路,但只有一条路是真的通往迷宫外面的世界。有些人,运气好,随便一选,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但是,我们知道,大多数普通人都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

因为大多数人,寻找到通向成功的路,都要经历一番折腾。不过,只要你坚持行走,就算一条一条地试,你没有放弃,最终你还是会踏上正确的旅程,走出迷宫。如果你不去尝试,就只能等死,不是吗?

况且,那些运气好的人,不会一辈子运气好。在迷宫里,一开始就凭运气选择了正确道路的人,收获是微小的。因为,虽然他们凭运气走出了迷宫,但仅仅是运气而已。人一辈子,是漫长的,谁能保证我们不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走进迷宫?

如果第二次走入迷宫,那么,我们绝对相信,那些曾在迷宫里失败次数越多,才走出来的人,会比之前失败次数少的人,要更快地找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因为,他们曾经失败了很多次,他们有足够的经验,有足够的能力,而不是凭运气来判断。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饱经苍桑的人,总是能够做到临危不惧。在困难面前,他们就像超人一样自信,分分钟解决问题。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足够多的失败,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储备了足够强大的能力。

三、致良知,君子持正道,中庸和气,光明正大。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到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上去游玩。他指着水稻田里的禾苗,说道:这些禾苗,长得可真快啊。前几天才插的秧苗,怎么就长得这么快呢?

他的弟子范兆期,答道:禾苗长得快,是因为禾苗有根。要是我们做学问的时候,学问能自己种下根,就好了,那就不怕学问没有进步了。

王阳明摇了摇头,说道:“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良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怎么会没有根呢?良知就是我们人类天生的灵根,自然而生生不息。只是我们的内心总是有各种私念,这些私念把我们的灵根,把我们的良知给破坏了,给蒙蔽起来了,导致良知不能生长出来罢了。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多人喜欢看《厚黑学》,读《博弈论》。其实,这就是在浪费时间,你一天到晚研究别人的想法,猜测别人会怎么做。自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其如此,倒不是自己努力钻研学问,强大自身才是根本。

要不然,你知道别人要怎么做,知道你的竞争对手会采取什么措施,又怎么样?你自己的本事没有练好,你知道要如何才能战胜对手,但你得有那个实力啊!而实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

我们很多人的内心,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虚荣心很强,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明明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也会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放弃。结果,一事无成,才真的沦为自己人生的笑柄。

王阳明告诉我们:避世而内心没有忧虑,不被人赏识内心也没有烦闷。

如果你想在某个方面有成就,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如果你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去用功,努力探索。那么,就随便别人怎么说,他们要诋毁,要诽谤,甚至欺辱你,轻慢你,都不要在乎。

我们可以把别人的这些言论,当成前进的动力。那么,这些诋毁就反而会对我们有用,会帮助我们提升自身修养和德行。

但是,如果我们很在意这些言论,非得在自己还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在言语上和人家废口舌功夫,在嘴上面争个长短对错,那就完蛋了。

你的时间被浪费了,别人那些对你不利的言论,就会真的对你不利,你就像被妖魔缠身一样,终究被流言所累倒。

对于外界的赞美,我们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够了:那些说你好的人,和说你坏的人,往往都是同一批人。

所以,不是人家说你好,你就好。人家说你坏,你就坏。关键是你自己展现了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了什么样的实力,这才是最关键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不偷,不抢,不干违背人伦道德的事情。你只是想追求一个正常的梦想,你只是想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从而体现出你的人生价值来。这些,都是正道。

既然如此,你完全可以微笑地面对一切,光明正大地行走。少去在意那些是是非非,看待任何事情都保持一个不偏不倚的心态,坚持正确的道义,而不是掺杂着私心去评判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这就是中庸,中庸不是要我们当和事佬,不是要我们保持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中庸恰恰是要求我们秉持人间正义,行天道,遵人道。如果大家都玩阴谋诡计,都只为一己私利,哪里还会有和气?整个社会都将是乌烟瘴气。

在一个小小的家庭里,如果家庭人员都想着偷懒,少做点事情,吃饭的时候却都想多吃多占,都想挑好的吃,那这个家庭自然是和气不了。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想着如何让自己更方便,如何多到别人那里占点便宜,如何多占点公家的便宜,那这个社会一定让人很讨厌。

刚才,我们讲到了:致良知,君子持正道,中庸和气,光明正大。良知就是每一个人能快乐、幸福生活的根。根是鲜活的,我们的人生也是鲜活的。根枯萎了,我们的人生也就糜烂了。我们大家的良知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社会的根,根是善良的,就是朗朗乾坤。根是邪恶的,就是乌云密布。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存善去恶,致良知,秉持人间正义,行天道,遵人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精髓
王阳明心学4个核心观点:在浮躁的社会中依然流行!
王阳明心学 |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阳明到底顿悟了什么?
到底什么是王阳明心学,这篇文章让你彻底看懂
五百年来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