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论语》:君子的第一品质,是凡事受得了委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第一篇的开头,孔子提出的观点,一个人不被别人理解,也不怨恨,不就是一个君子吗?

不被人理解、不被人了解的背后,是你要能承受得了委屈。收藏家马未都曾说:人生最重要的工作时跟人打交道,而你从事的工作本身却未必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你一定会被别人委屈,当你能够承受委屈时,就证明你自己成熟了。当你能够跟自己不喜欢的人一起相安共事时,你就成功了。

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首先是一种包容、大气的气质。在你不被了解时,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你说的话,肯定不是你所期望的那种格调,也许会刺痛你,也许会误解你,不管哪一种,都需要你自己消化,平衡自己,保持内心的和缓。

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不心生怨恨,又是一种自信力的表现,拿孔子本人来说,他深信自己的理念,终有畅行天下,为世人接受的一天,只是当下时运未到,不被接纳。我相信他的内心有笃定、自信的一面,虽然他隐约感觉何时被采纳,他也不知,但他内心有自己的底气。

承受委屈,被人误会,保持平和,又是自控力的表现,是一种强大的自我修养,而具备很好修养的人,其背后又与坚韧、毅力、向上、精进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自制的品质,体现着一个人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定力、自我约束力。

人不知而不愠,体现的是向内看,从自身找原因、自我提升的态度,而不是把目光的焦点凝聚在外界之上,只要被误解,受委屈,马上找别人论理、解释、甚者吵闹,这不是孔子推崇的,也不是一个君子之所为。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说:“人生在世,注定要受很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柳传志的这段话,一定是心有所感,心底而发,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体会总结出来的切身经验,这真实地说明了承受委屈与事业发展的某种关系。

记得有一句话曾说,一个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一个人要不断前进,做更多的事,就不能停滞不前,纠缠在别人对你的误解上,作为儒家来说,一向的主张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即一个人如果事事不顺,一定要从自身去审视寻找原因,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求,一方面是忍别人之不能忍,一方面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调整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而委屈的价值,我想不仅在于为自己赢得了不断前进的时间和心力,避免一些无谓的纷争,同时也为自我审视赢得了一个契机,也是磨砺自我修养的好时机,人不知而不愠,努力修炼向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6
读《论语》有感
孔子眼里的君子标准
孔子论语精选:10个活泼可爱的女宝名字,你还听过更好听的吗?
《论语·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走进《论语》:孔子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