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高校宿舍不配有空调,主因新一代太娇惯 得治?| 痛点
导读

在暑假到来的最后半个月,全国高校再次打响了一年一度的“降温防暑战”,万众学子齐齐号召空调的到来。不过现实却是:想用空调,你可不一定有那个命啊!

by 王倩 刘晨阳 王宇澄|整理 少侠|审编

入伏之后,高温天气强势来袭,温度节节攀升,空调成了高频词。

上个干货给大家,6月21日夏至这天全国最高气温预报图↓↓↓


除了青藏高原,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24度以上。北京、天津、河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多地更是32度以上的高温!


这条命是空调给的

高温烘烤之下平日里明争暗斗的各家高校,这时候团结起来只分为两派:

1、有空调;

2、没空调。

不管是有空调还是没空调,学生们为了凉快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没空调派】

高温+没空调,高校学生为避暑再次穷尽智慧,出现下面这些新闻也就不奇怪了。

坐标河南:

因天气炎热,宿舍无空调,某高校学生把铺盖搬到了楼顶……


坐标西安:

因天气炎热,宿舍无空调,某高校学生把铺盖挪到了足球场……


坐标成都:

西华大学的同学@盼望你能知 自制水床,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女同学直接将铺盖蚊帐搬上了楼顶,而成都文理学院的同学们,则集体喊楼要求装空调!


有人还专门为“装空调”开了一微博。


有部分学校,不仅没有空调,连个电风扇都没有。没空调没电扇,热到与太阳肩并肩。



有的学校电扇体质比较虚弱,需要每天在高峰期停开2小时。刺猬君替你们哭出了声!


【有空调派】

空调装与不装,真的不分南北、不分东西,下面这位同学就是红果果的炫耀。


还有同学非常诚恳、真挚地表达着对空调的感恩之情,所以就有了下面这个话题。


还有些人,怀着对空调的满腔热爱,在高考招生季,主动担当起学校招办主任的职责,四处以有空调为噱头招(de)生(se)。



高校空调怎么就成了一个“年经”话题?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那些年为空调费过的口舌”。

很久很久以前,空调是什么还不是那么重要。宿舍、教室、食堂有没有装空调也无足轻重。那个年代,就算连风扇都没有我们也不怪学校。


毕竟那时候的学生们还时刻“谨记”伟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至理名言,同时因为物质条件不丰富,也没得选空调不空调的。


后来,随着全球气温极端状况的增加和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夏季的高温异常天气把挤在宿舍、教室里以集体行动为主的学生们逼魔怔了。当然,家长们也都很“心疼”。

2009年曾有一条新闻引起了大范围讨论。2009年9月7日下午,在武汉大学“校长家长面对面”活动上一名家长因为学校寝室没空调,心疼孩子热而当场流下了眼泪。新闻报道的原文是这样的↓



装啥空调  90太娇惯!

因为2009年入学的新生大部分都是90年生人,是最早一批“90后”,当时对这条新闻的讨论多集中在“90后太娇生惯养”上。时任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还专门提到,希望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独立性。


“娇生惯养、溺爱”这是当时大多数人对上面一则新闻中的大学生及其父母的看法。

在2013年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连日高温上演“约睡”“作词”“求空调”大戏 “90后”大学生太娇气?》文章中曾有这么一段极其生动的描述,“‘是学生更娇气了,想当年我们还不是一样熬过来了。’北京市景山东街三井眼胡同一四合院门口,光着膀子的袁森手伸到腰间搓了一把泥后挥挥手说。”

2014年一位朋友在知乎上提问,“在校大学生倡议安装空调却被某网站网友批判,合理吗?”,问题中写道自己写的一篇涉及倡议学校装空调的文章被凤凰网转载后,网友的评论让他很是不解。


“这些娃娃读出来有什么用,这点苦都吃不了。”

诶?只是为了装个空调抗争一下,孩子就变成读书也没用的废柴了,这种判断标准在刺猬君看来,着实有一点画风清奇。

相似的观点其实可不少,诸如:

学校生活这么惬意都这么多抱怨,以后工作受了委屈怎么办;

以前没空调大家都熬过来了,你们这届大学生不行;

现在大学生娇气的了不得......

刺猬君们不禁开始为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在脑海中画像,一群经历过物质不丰富年代且爱强调吃苦可贵的中年人。

我们并不否认能吃苦是一种优秀品质,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使用的普及以及高温天气增多,“吹空调”已经成为一个正常人的合理诉求,不是炫富,也算不得暴殄天物。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方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00年前,抽水马桶是奢侈品,现在是必需品。上海年年酷暑,‘热岛’效应显著,空调也变得不可少。学校有责任善待学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对学生艰苦朴素的锻炼可以通过别的教育方式展开。


有教育学专家也表示,把艰苦的生活条件与吃苦意志的磨练等同起来,这样的教育观念十分落后。如果以这种观点推论,那所有办公场合都不应装空调,这才能体现艰苦朴素吧


学生吃不吃得了苦不在于有没有空调,可以忆苦思甜却没必要整月睡不好觉。


能吃苦,不一定轮得上装空调

当然,“高校是否为学生配备空调”并不是简单的下一代教育方式问题,通过分析和历年的种种报道不难看出,装空调遇到的还有三类现实问题——线路供电、资金和设备。

在线路和供电方面,全校区的空调运营对线路的要求极高,对某些建校时间早、规划有限的学校来说,其老旧线路的电容量需要提升,这就必须重新铺设。此外,供电局对特定地区的电力输送是有规定的,原有的电力配给无法满足全校区空调运行的需求,在申请加大电力输送时手续较为复杂。


同时,学校每年的经费数额有限,线路重新铺陈、空调的安装以及安装后电费的缴纳都是不小的费用。合肥工业大学在为了给学校提供足够的电力,而引进了一条可被引至各项面、楼层的10千伏专线,为此校方共计花去了近千万元。还不包括空调设备和电路改造的费用。

另外,空调设备的购买、维修、更新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这些现实的问题自然而然成为了某些校方“不装空调”的官方理由,但同时,也成为另一些校方倾听声音并“有所为”的注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周先意表示,电力设施是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不能指望社会化来解决问题,必须由学校自身挤出钱来,还上历史旧账。

的确,资金上的短缺是让不少学校头疼的地方,据了解,高校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宿舍维护、食堂建设、各类修缮工程等经常性的日常项目,空调经费并不属于其中,如果要安装,就必须提前申报,经过审核批准才能纳入下一年度的开支,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获批财政资助的经费。

于是要想给学生装空调,解决资金问题就有三个办法:

一是校方自掏腰包,只收取学生电费

二是校方出资在先,通过往后提高住宿费回收成本来解决该问题;

三是和企业合作,通过租赁给学生空调的形式解决问题。

目前,不少高校都使用了第三种方式,既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也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高校装空调,可不仅仅是为了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改造线路、增加容量的一系列动作,本来就是学校实施的“条件保障工程”,是进一步提升建设一流大学助推力的固有规划和行动举措。从这一点来说,不是学生逼学校安空调、改线路、增容量,而是学校的规划同学生的需求相吻合的,学校和学生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达成了高度一致,形成了良性互动

资金的关键在于怎么用,用到那儿。之后的一系列调研、调解、安装施工等,无不考验着学校的管理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周先意说:“一切后勤工作的目的,都是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没错,学生和高校之间向来是共生共存的状态,优秀的学生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优秀的高校吸引着出色的学生。


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良好的校方和学生关系,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方方面面良好的条件而做出的努力,无形之中带给了学生自豪感、荣誉感,以及所有的美好回忆。这不正是“母校”二字在我们心中的深刻含义吗?

所以,高校空调问题算不得是一个解不开的难题,高悬多年,不过是没有下定决心去通力解决罢了。权衡利弊为先,咬牙付诸行动、调节各方资源在后,总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毕竟,严肃说来,高效防暑还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深厚情谊,从长远来看吧,这空调,还是装上最好。



刺猬公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校应珍视“求空调”的民生需求
南京高温引发大学生砸水瓶抗议不给宿舍装空调(1)
南宁某高校宿舍空调使用费高达5元每小时?这种天价空调你敢用吗?
广州:高校学生发起集体裸跑要求校方装空调|校方|学生
大学生因宿舍闷热出价千元“约睡”后勤领导
租房上学虽是大趋势,也应人性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