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咏接棒华少,好声音等国内音乐综艺只能靠噱头续命?
导读

暑假来了,又到了被满屏综艺轰炸的日子。看现在音乐综艺节目的状态,有时候总有种尴尬癌止不住得犯的冲动......

by 魏晓涵 刘言 金凯娜|整理

夏天来了,新一季的好声音面临回归,不过在回归的当口却是风波不断:因为版权问题和荷兰方面闹得不可开交,节目面临着改名,而导师的“转椅”方式也变成了“战车模式”。


不止于此,最令人惊讶的消息是,整个主持人生涯几乎和好声音捆绑在一起的著名“好舌头”华少,被爆料将会退出新一季的好声音,而主持人的接力棒将会交给前央视主持人李咏。

此前华少走后,各界对好声音主持人选的猜测不断,如今花落李咏,相关人士分析,节目组可能是看重了李咏丰富的综艺节目主持经验,以及大气稳重又不失幽默亲切的主持风格。“好舌头”不再,收视也疲软,李咏的加盟和“战车模式”是否能让好声音焕发新生,仍旧有待考量。


另一边,新近播出的《我想和你唱》虽未大热,但口碑却获得了一致好评。精彩的剪辑,明星+素人模式,和网络实时连线等的亮点无不吸引着观众......

眼下的音乐综艺市场看着越来越热闹,但如当年超级女声、第一季中国好声音般的现象级节目却几乎再难重现,除了引进外难有别的方式,国内音乐类综艺似乎走入了创新和收视的泥潭……


好声音疲软了

但《我想和你唱》却值得一看

近日,The Voice Of…的版权方荷兰Talpa公司与中国好声音制作方灿星文化的官司几经反转。目前有消息称,“中国好声音”将改名为“2016好声音”,第五季的制作似乎并没有受到官司的影响,目前正在火热的海选阶段。

原来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灿星公司和版权方荷兰Talpa公司的续约谈判破裂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到底,就是在钱上没有谈拢。荷兰Talpa公司选择了比灿星更财大气粗的买主唐德影视,以四个亿的价格将“The Voice of ”的版权卖了出去。


第五季的导师阵容依然是熟悉的配方——那英、汪峰、哈林和你们最爱的杰伦小公举。不过没了版权,玩法自然要改变,以“导师战车”取代标志性的“导师转椅”,当导师遇到心仪的学员拍下按钮,导师战车就从4.5米高的轨道顶端滑下,到学员面前。

听起来非常酷炫,可是这也阻止不了中国好声音每况愈下的影响力。从第一季的独领风骚到第四季的难撑大局,不过才4年而已。

回顾四年的历程,第一季中有刘欢老师坐镇,杨坤的三十二场成为全民口头禅,选出来的学员吴莫愁、金志文星途坦荡,还带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我的歌声里》,《爱要坦荡荡》以及《HIGH歌》,甚至那一长串的广告来成就了华少;


第二季汪峰加盟,“你的梦想是什么”成为那一年的流行语,姚贝娜凭借好声音进入大众视野;

第三季陷入困境,归国女张碧晨在开播第一期就被预测为冠军。

第四季小公主周杰伦加盟,为收视撑起半边天,可惜内容实在乏善可陈,双盲选制度出现让观众一头雾水。


而另一边,浙江卫视的老对头湖南卫视最近在音乐综艺上表现亮眼。新推出《我想和你唱》的收视也在不断走高,在周六晚间档一枝独秀,最新一期更是抗住了欧洲杯的压力,稳居第一。

《我想和你唱》采用目前国内音乐类综艺中不常见的新模式——明星和素人合唱一首歌


值得一提的是,《我想和你唱》海选阶段的呈现方式十分具有“互联网思维”。明星歌手录制合唱中自己的部分,“素人”可以通过多种手机APP录制另外的部分并上传参选。网友点赞数最多的六位素人选手有机会来到现场展示才艺,赞数最高的三位可与自己的偶像同台合唱,最后由明星选择自己的最终素人搭档。最后每期的三位星素搭档最终角逐出当晚的嗨唱达人。每期节目都会有三位明星和众多素人选手参与表演。


和《中国好声音》以及《我是歌手》不同,《我想和你唱》不是严肃的PK制节目,不以造星为目的,相反,它的娱乐性高,节目中笑声不断,除了唱歌,还有被挖掘出段子手潜力的韩红老师和各类爱讲段子的嘉宾,和节奏感良好的出色剪辑。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如果说张韶涵和周笔畅负责唱歌和勾起听众的青春回忆,那么老司机费玉清就一定是来搞笑的了。为了凸显出张韶涵的唱功,他不惜自毁形象,唱了八遍《隐形的翅膀》;突遇00后美女告白,他一激动就开始跳起了舞。这一系列举动都让大家欢乐不停。再加上汪涵和韩红的“涵韩”组合,古灵精怪、“头上开花”的于莎莎,这个节目让人开心大笑,解压不少。


虽然在收视率方面《我想和你唱》成绩不俗,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迎来自己的“大爆发”。

既没有形成自己的标志性语句,也没有在社交网络中出现病毒式传播对象。另外,有网友指出,《我想和你唱》的节目形式和韩国SBS的音乐类节目《fantastic duo》非常相似,这也成为“隐藏的地雷”。


音乐类综艺浮沉录:

从草根选秀到趣味游戏

这些年来,音乐类综艺节目不断更新换代,每一次的变化都能引起全民“大讨论”。从草根大众到专业歌手的同台竞技,到综艺娱乐元素的形式变化多样,音乐类综艺经历了逐渐专业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草根选秀时代】

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草根选秀类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成为社会话题的同时,带动一大批同类节目出现——《我型我秀》《快乐男生》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变,如引入直播、吐槽文化等,试图迎合不断变化的年轻人的口味。


2016年超级女声回归,在节目中引入直播的形式

这些选秀类音乐节目也在不断承受着观众的质疑——内容同质化,刻意制造选手和评委之间的冲突,选手的音乐水准一般等等。

直到《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才有了真正和“超女”抗衡的音乐类选秀节目。

它的出现意味着音乐类选秀综艺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具有“草根性”,也在变得“专业化”。关注点从“个人逆袭”的英雄式故事,转向“音乐性”本身;导师更加权威大牌;不少选手本身就是专业音乐人,对选手的选择标准注重“声音”等。观众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原生态的草根选秀,更是经过权威筛选和精挑过的“好声音”。

另外一个看点在于,《好声音》打破了权威和大众之间的界限。看上去高高在上的导师们,和选手之间有直接的互动关系,或表现出惺惺相惜的情谊,对于有窥探欲的观众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故事了。


哈林和自己的徒弟吴莫愁

不过,故事讲多了,观众还是会腻的,中国好声音已被批变成“中国好故事”,选手的个性特征不突出,话题度难以延续,关注度出现了显而易见的滑坡。

【第二阶段:专业音乐时代】

随着观众群体的愈发年轻化,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更加专业的内容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上一阶段《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一阶段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目便是《我是歌手》。这档节目邀请到专业的歌手同台竞技,采取淘汰赛等刺激的节目形式。

素人类的综艺看厌了,观众们的消遣奔着明星去。以“明星”为参与对象的综艺霸屏,音乐类综艺自然也要跟上时代步伐。明星在台上展现的专业性、在台下展现的自然状态都足以成为节目的看点。


不止于此,号称国内综艺节目最好的音响设备、资历深到吓人的竞演歌手等,《我是歌手》设立的品牌形象是“行业指导性”的。

歌手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形象丰富立体,他们向观众传递自己在音乐上的坚持和能力,更展现出人格魅力。《我是歌手》在综艺和音乐的结合上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于是,邀请专业歌手竞技也成为众多电视台争相模仿的形式,《最美和声》、《蒙面歌王》等节目都在音乐性上下足了功夫,《蒙面歌王》在宣传时直接说“阵容只比《我是歌手》强大一点”,于是,观众们又看到一批批熟脸歌手,在不同的音乐综艺间来回穿梭。


【第三阶段:趣味与游戏式综艺时代】

最近一季的《我是歌手》无论是话题度和收视率都表现疲软,观众对于专业类音乐节目开始出现审美疲劳。进入2016年,音乐类节目不降反增,第一季度播出的音乐类综艺就有将近二十档,而整年将有不少于三十档节目扎堆

《我想和你唱》、《看见你的声音》、《跨界歌王》,当你打开电视的时候,能分得清谁是谁吗?刺猬君看着,反正觉得有些“脸盲”。

音乐节目都在试图和时代接轨,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音乐性本身再度被模糊,娱乐性和趣味性成为节目的主要看点——

《我想和你唱》邀请了专业歌手和素人,双方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唱得好不好没那么重要,大家看着开心就行;

《跨界歌王》则邀请到炙手可热的明星们,如王凯、刘涛等,为观众一展歌喉,刷的就是粉丝和路人的好感度,这样的新奇感也足以成为收视号召力;

《看见你的声音》则是把歌手和模仿者混在一起,让嘉宾听声音找出歌手本人。


这些新鲜有趣的节目形式,在传统一本正经的选秀节目面前,简直如同一阵清风,观众不必有非常沉重的情感带入,只要跟着节目组一起玩就行。网络渠道的加入也能让音乐节目玩出更多的花样。

音乐节目在不断增多,但足以和当年的超女、好声音、我是歌手相提并论的却鲜见,这些不断涌现的节目受到的关注度在各类娱乐节目的扎堆中被稀释,在话题度和收视率上均表现平平。大多数节目并非国内原创,而是来自国外已有节目的版权引进。音乐类综艺节目真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了吗,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能在哪个角度做文章?

互动和原创是被走通的路

从最近新推出的几档音乐类综艺可以看出,观众的参与感越来越多被强调。这延续了从《我是歌手》以来的趋势:参赛者变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评委也不是专业的制作人或乐评人,而由现场500 名普通观众担当——现场观众用遥控器做选择,代表着市场大众行使最终话语权——尽管现场观众的审美也屡遭诟病


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

以色列一档名为《rising star》的节目,因其巨幕、多屏互动、实时参与、APP、产业链等独特标签爆红,继而被全球多个国家引进

这档音乐节目的参与感主要体现在节目互动App的观众互动上——每一个选手的段落都要观众登陆一次,通过一个滑动的动作来支持/反对他/她。同样,评委或导师等三个人也是通过放大版的滑动按钮来支持选手。

当选手的支持率到达一定阶段以后,墙就会先闪出“Rising Star”的大字,而后升起来,打通选手和现场的空间间隔,配合灯光等现场效果,观众和选手同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是不是有点眼熟?妹有错,这档节目也被引进了,叫《中国正在听》。不过引进版中的场外观众投票改成了场内500名观众听审投票投票,他们占68%;此外明星听审每人投票占8%,共32%。当然这是因为总局规定选秀节目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


简直一模一样

但是,音乐类综艺节目一定要靠引进才能火吗?

《中国好歌曲》走出了另一个路径。

这档出产了《卷珠帘》《野子》《悟空》等优秀作品的节目在2014年法国进行的戛纳春季电视片交易会上被英国国际传媒集团ITV引进,负责其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尽管由于是同一个制作公司和总导演,导致《中国好歌曲》中的椅子和战队模式总有让人有穿越到好声音的即视感,不过从选歌手的“造星”模式变为选歌曲的“造曲”模式,必定也经历过细致的考量和艰苦的研发。


某种程度上,《中国好歌曲》的成功不失为一种路径,在成熟的制作团队引进国外成熟版权的基础上,能否从中提炼出精华,加入自己的创新点,这是国内的电视从业者可以有所考虑的。

另外,一档音乐综艺类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对节目主题元素最精准的把握

《中国好声音》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声音”元素,《我是歌手》也不断围绕“歌手”的符号下功夫,《中国好歌曲》则关注原创“歌曲”。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所有顶层设计的逻辑关系都非常清晰,而且层层递进。

当好的“声音”越来越难寻找,受关注的“歌手”一批批完成了马栏山之旅,原创的“歌曲”凤毛麟角之时,这些节目也只能呈现出明显的颓势。而对于新兴的音乐综艺类节目,尽管有着观众的深度参与,乃至粉丝的喜爱和热捧,在考虑收视率的基础上,不妨也多考虑节目的深度和灵魂,给未来的成长留下更多的空间。

刺猬公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想和你唱》:移动互联时代的综艺“新声”
打造半个华语圈顶流的收视霸主,如今无人问津,观众:活该
好声音的十年,从“全民爆款”到“难以出圈”
“现象级”节目已绝迹?曾经最会造梦的音乐综艺,靠何夺回观众?| 全媒观
走到第四季的《蒙面唱将猜猜猜》,为何能持续吸引观众的目光?
《我们的歌4》首播登顶,音综还能打多久的情怀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