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滴滴优步打死也不承认在一起,结果突然“闪婚”让媒体蒙圈了

导读

历经无数次“狼来了”般分分合合绯闻故事的两家打车软件,终于在一起了。与外媒350亿估值,庞大市场份额同时到来的,还有涉嫌非法垄断,Uber终弃国内市场等诸多争议,一起来看各大中外媒体如何报道吧。

 by  陈璐 闵文 | 整理    崔总 审编


6小时“老谣言”成真

迅速辟谣者蒙圈了

Uber和滴滴作为中国专车行业的两大巨头,相杀相爱由来已久。有编辑记者将两家此前的融资新闻、补贴大战及谣传合并的消息戏称为“月经贴”,然而狼来了的故事听得太多,“大新闻”真的来了反倒让人将信将疑。

早在一周期,就有消息称Uber的投资者有意与滴滴签署合作协议,并在探讨Uber中国区与滴滴之间的潜在交易的可能性,随后被滴滴和uber双双否认。当时刺猬公社也曾撰文深度剖析虽然难度重重,但合并绝非空穴来风。

今天早上10点左右,网络流传一份疑似Uber CEO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博客文章的图片,图片信息显示,特拉维斯有意向促成Uber中国与滴滴出行合并。此消息一出,网上立刻炸开了锅。


 

据刺猬君了解,此截图最早是由微博博主“向小田”发布。该博主的认证信息为“新浪财经专栏签约作家”,并且已有43W粉丝。在引起发疯狂转载后,“向小田”删除了这条微博,并在此后没有进行任何说明。

虽然“向小田”删除了微博和图片,但已然引来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10时53分,蓝鲸传媒最早作出反应,在其网站和客户端上同时推出了文章《再传Uber中国与滴滴出行合并》。在该文章中蓝鲸的记者对该博客的真实性进行了简单的求证,认为滴滴Uber合并一事为假消息。文章对这次事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以信源为“滴滴公关”、“Uber内部工作人员”提供的消息,否认了合并消息的真实性。

 


 

而且,蓝鲸TMT还在约一个小时之后再次发表文章,补充了滴滴出行副总裁陶然的否认回应,尝试进一步说明合并消息为假。

此时,钛媒体也迅速作出了反应,于11:43发表了名为《Uber中国将和滴滴合并,这也是它拿下中国市场的最佳选择》的文章,其中明确提到了Uber滴滴的媒体交流群和彭博社11点18分的最新消息两个信源,虽然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确认了合并消息属实,但钛媒体的文章依然 “慎之又慎”,保持了对事件本身真实性进行求证的姿态,以Uber选择合并的利弊分析为切口,重点说明了前几天中国出台的网约车新规对Uber的影响。


 

而在11:45新浪科技发表《传Uber将与滴滴合并:滴滴否认》一文中,虽然对事件过程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附有卡兰尼克博客的全文翻译。但是可惜的是在这篇文章里,新浪并未提到彭博社刚刚发出的新闻,因此全文仍然只用了滴滴和Uber“内部人士”的观点,认为合并一事为假新闻。

很快,国内各大网媒在看到彭博社、华尔街日报等国外媒体的消息后终于回过了神,原来这次真的不是“乌龙消息”了。12:14腾讯新闻第一次跟进,发表《外媒:Uber中国将与滴滴出行合并 估值350亿美元》一文,重点说明了Uber中国在市场上的困境,以及外国网络公司进入本国市场的困难。并且随后也迅速跟进,独家采访到了硅谷科技圈具有影响力的科技记者Kara Swisher,对此消息进行有力的证实。

除了这些门户网站和网络媒体外,财新网记者也在13:02发出了相关报道。文章中对该消息进行了多个消息源的确认,并且从经济、投融资、上市公司等比较专业的角度对合并一事进行了分析。严谨的求证和深入的分析彰显了其在财经报道领域的专业性。

 

 

随后的一下午,各家媒体均瞄准这一话题进行跟进报道,角度各样。有持中立立场进行客观报道的,有对卡兰尼克博客的图片真实性甚至彭博的报道进行怀疑的,也有完全相信彭博报道已经开始分析合并之后的影响的。这一混乱的局面一直到滴滴的官方表态之后正式宣告结束。

下午4点37分,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表了一篇长微博,正式宣布收购Uber中国。

 


 

突然特别心疼那些因为被欺骗过太多次感情,今天为了追求时效着急辟谣,结果又被“打脸”的媒体。


彭博社领军外媒信源

歪果仁看好这段“联姻”么? 

外媒方面,当地时间7月31日21点06分(北京时间8月1日11点06分),华尔街日报率先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的中国区业务,称此次合并意味着优步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据点的尝试失败了。优步在2013年宣布进军中国的时候还被视为是美国商业界的特例。但现在连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都在下滑(第三财季下滑33%),美国其他的商业公司中很少有能与中国本土公司相抗衡的竞争者。


11点18分,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发布题为《优步中国与滴滴合并,估值达350亿美元》的文章,将之前疯传已久的合并消息再次送上了新闻头条。值得一提的是,彭博社在上个月21日就曾报道很多投资者给优步高层施压,希望停止在中国的烧钱行为。当时媒体推测优步有与滴滴握手言和的意向,但之后优步、滴滴负责人均站出来辟谣,否认合并传闻。

彭博社在文章中称,此前滴滴曾与优步在美市场的对手Lyft、印度市场的Ola以及东南亚市场的Grab达成合作协议,目的是为了制衡优步在全球市场的扩张。而滴滴此次收购优步中国可能会使它与其他网约车公司的合作复杂化。

文章还评论道,尽管优步放弃了在中国的业务,但它仍然是重要的股东。对于有望在2017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优步来说,削减其在中国的巨额损失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Recode也是最早曝出合并传闻的媒体之一(之后网站记者还向腾讯科技证实了这一消息)。8月1日上午11点半左右,Recode刊文《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停战:优步与滴滴在中国握手言和,估值350亿美元》。因为合并之后,滴滴出行与优步全球将互相持股,文章用一句比较饶舌的话总结了这一合并事宜:“Now, everyone owns everyone everywhere.”(现在,我们都为对方所属。)之前一直互相抨击对方的两家公司选择牵手即便达不到“双赢”,也避免了“双输”的尴尬境地。


就在传闻甚嚣尘上、外媒信誓旦旦之际,被疯传的那篇博客文章的主人,也就是优步CEO Travis Kalanick 在脸书上发文证实传言是事实。


中午,纽约时报国际版也作出反应,发布头条文章《优步与滴滴出行的合并协议结束了中国网约车大战》,称此次合并是美国科技公司在试图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挑战的又一次体现。除了中国原本严格的市场监管规则外,更让优步头疼的是它与滴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展开的旷日持久的补贴战。


而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也关注到了优步这一市场布局的大动作。印度《经济时报》刊文《与滴滴出行合并后,优步的主战场就成印度了》,文章称合并协议意味着中国市场是一块难啃的肉,优步未来可能把投资精力主要花在印度市场上,对印的投资额将会增长2到3倍。


路透社发文关注到了滴滴的全球野心以及与优步合作进一步垄断中国市场的想法。滴滴出行在声明中说也会走出去,尤其在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苹果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注资之后,滴滴的国际市场将会越铺越大,包括进入海外新兴市场如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或地区。而称霸东南亚市场的网约车巨头Grab公司CEO1日也就此事发表内部声明称,滴滴此次并购成功表明在网约车领域,本土企业完全可以打败优步。


据刺猬君观察,外媒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一是中国市场对谁来说都不好进,优步这两年的尝试本身就是艺高人胆大;二是合并对滴滴优步来说是双赢,优步转头可以关注IPO(首次公开募股)和其他新兴市场如印度,滴滴则包揽中国共享出行市场,大家不必再继续烧钱玩了;三是此举彰显了滴滴布局全球生态的野心,未来不但不排除在全球其他市场与Uber联合以扩大版图,而且将整合人才、技术、业务、资本等一系列资源进军国际市场。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两家牵了手,合作可以经常有。给彼此一个解脱也是给彼此一个更好的选择。


评析这段“联姻”的正确方式

在昨天下午滴滴出行官方正式公布了合并的消息之后,国内媒体终于不再因纠结其真实性而摇摆不定,立刻把目光聚焦于滴滴和优步合并事件的本质原因及其后续影响上。

1、分析国内市场影响:红利补贴时代终结

大多数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并不是谁兼并谁,谁战胜谁,而是双方合并后到底会给消费者及网约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话题自然成为了所有媒体争相报道的核心。

中国经营报网站上发布的《网约车补贴时代结束》重点说明了双方合并后对专车补贴的影响,获各大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中国经济网也在文章《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以后打车要涨价?》中,提出涨价是对中国消费者最直接的影响。

界面新闻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但报道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一篇《Uber滴滴合并后的剧情是啥?》不仅说明了对消费者的影响,还预测了对之后的市场发展情况和公司前景的影响。

同类文章不胜枚举,此处就不再一一详谈,但是“补贴终结”与“涨价”,已成共识。

在周四发布网约车新规《暂行办法》中将征求意见稿第3条中的“网络预约出租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修改为“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城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

可见“网约车”不仅获得了合法地位,还在一定程度上将政府指导合理范围内的定价权赋予了平台本身,由于这两家烧了“大钱”培养用户习惯的公司在握手言和之后,无疑要开始回收成本了。

此外,还有很多报道把重点放在了合并这件事本身。澎湃的《滴滴真的吧中国优步给收购了:合并后新公司估值大道350亿美元》为我们梳理了这半天消息真真假假的传播过程,最后还分析了为什么这一消息确认、公布得如此艰难。

2、合并或将遭遇变数?新闻还会再反转么?

财经网一篇《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或仍有变数》的文章提出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观点,分别合并之后意味着滴滴势必会对市场造成垄断,中国政府不会允许这种垄断的形式,因此政府监管和审查过程不见得会一帆风顺。


虎嗅网的文章《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但有三个问题悬而未决》也对这两大仇家的合并行为表示疑惑和担忧,直接分析出了三大阻碍的问题,给正在兴奋头上滴滴优步泼了点冷水。

双方在后续中还将面对怎样的问题,会不会一言不和又分手,怎样达成进一步的后续合作方式,如何应对被指行业垄断的争议,都成为了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

热心的虎嗅网作者甚至为他们想好了回应素材:“滴滴+Uber中国线上约车市场分额在整个中国出行市场规模中还未构成垄断[类似Google曾遭到反垄断起诉,其回应:自己的线上广告市场份额,在整个广告行业中不构成垄断。]”

3、另辟蹊径 巧蹭热点

而也有一些媒体机构提出了不少另辟蹊径的解读方式。比如蓝鲸发出的一篇《合体之后,如何评价这届滴滴和优步公关》就从两家公司公关的角度,梳理了双方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公关特色。

而除了公共部,优步家的全体员工都收获了关心,以及可观的现金和股票奖励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解甚至合并在一起?滴滴优步皆称不评论流言
上市在即,Uber=两个特斯拉市值?
滴滴发新版优步APP 终结优步“中国之路”
Uber拟收购Careem是什么情况?为什么Uber收购Careem?
猛兽财经:优步的高IPO估值是合理的,并且被严重低估
全世界最倒霉的创业传奇:这一次卡兰尼克会输掉Uber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