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年朋友问华子,他的心脏中有根血管已经堵了80%,活动的时候总感觉身体无力,现在应该怎么用药,是不是只有做支架才可以呢?
华子告诉他,药物可以逆转斑块,缓解动脉狭窄,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做到。所以当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单纯用药就很难解决问题了。此时用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想彻底解决症状,可以考虑支架治疗。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衰老、遗传等因素,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从损伤处进入血管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一旦形成,就无法完全消除。
斑块形成之后还会持续进展,随着体积增大,动脉管腔就会越来越狭窄。但是斑块最大的风险并不是动脉狭窄,而是破溃。破溃的斑块表面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就会形成血栓,发生在心脏就会造成心梗,发生在大脑就会造成脑梗。
多个研究证实,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把LDL-C保持在较低水平,斑块就有可能出现逆转,减低动脉的狭窄程度。
目前控制血脂的主要用药是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LDL-C水平,还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内膜细胞代谢等作用,可以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减少破溃。不过斑块逆转通常会出现在持续用药的2-4年后,所以使用他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疾病风险。
如果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还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这样在斑块破溃的时候,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进一步降低疾病风险。
LDL-C的水平越低,逆转斑块的效果就会越好。在目前的研究中,LDL-C水平建议降到1.8mmol/L以下,最好可以降至1.4mmol/L左右,可以产生较好的逆转斑块作用。
如果单独使用他汀不能使LDL-C水平达标,可以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等)以及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英克司兰等药物联用。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助于斑块逆转,目前提升HDL-C水平的有效方法是运动。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
一般来说,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时,几乎不会有症状,只有狭窄程度超过了70%,才可能出现明显症状。但是想依靠药物逆转斑块来改善症状,需要的时间过久,而且斑块的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使用药,也不一定就能实现斑块逆转。
所以如果动脉狭窄程度较高,症状又较为明显,可以考虑使用球囊、支架、搭桥等手术方式治疗,可以迅速改善症状,而且在术后用药控制好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有可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总结一下,药物可以逆转斑块,减轻动脉狭窄,但药物需要长期使用才可能有效果。如果动脉狭窄程度超过了70%,使用药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险,而不是缓解症状,使用支架才能迅速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