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奇闻:女子卖掉嫁妆为公公纳妾,公公成婚3天后,她自尽身亡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女子出嫁后,父母也会叮嘱她们在夫家要孝顺公婆。所以中国古代的家庭妇女,大多都是恭顺贤良,性格温婉,任劳任怨的性子。但孝敬长辈也有个度,清朝有一位女子却卖掉自己的嫁妆,为公公纳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朱氏嫁入应家

清朝嘉庆年间,浙江省仙居县有户朱姓人家。家主是个儒生,饱读诗书,在当地享有盛名。朱生有个女儿,在他的熏陶之下,自幼也是知书达理、温婉贤淑。从古至今都是一家有女百家求,所以在朱氏长到十六七岁时,求亲的媒婆差点踏破他家的门槛。经过一番挑选,朱生还是选择将女儿嫁给同乡的秀才应旦华。

朱氏

尽管应旦华家境一般,但却品学兼优。朱生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发迹是迟早的事,便与应家结了两姓之好。而事实也正如朱生所料,女儿朱氏自从嫁给应旦华后,夫妻二人和睦相处,琴瑟和鸣,感情非常好。在一年之后,朱氏还为应旦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小夫妻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应旦华

朱氏遭遇丧夫之痛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子出生后没多久,应旦华便患上了疾病。朱氏四处求医,也没能挽回丈夫的命,最后应旦华不治身亡。应旦华死后,朱氏悲痛欲绝,本想跟他一同离开。但看着怀中嗷嗷待哺的儿子,只能放弃这个念头。她暗暗发誓,此生不再改嫁,一定要将儿子抚养成人。

朱氏

而应旦华家四代单传,朱氏所生的儿子,是应家的独苗。所以朱氏身上责任重大,不敢让儿子有任何的闪失。但有句话说得好,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儿子三岁时,朱氏又经历了人生中一次痛苦的生离死别。当时儿子也是患了重病,朱氏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却药石无医,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离去。

老应

朱氏替公公纳妾

先是丈夫,后是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先后离自己而去,朱氏也因此心如死灰。但想到丈夫家血脉从此断绝,朱氏又于心不忍。再加上公婆对她也不错,所以她决定为丈夫办完最后一件事再离开。朱氏找到了自己的公公,希望公公能够纳个妾室,继续为应家延续血脉。公公却表示说:“我都一把年纪了,还纳什么妾?再说,就咱们这样的人家,哪能纳得起妾呢?”

纳妾

其实朱氏的公公当时还不到50岁,依然有生育能力。如果纳妾,还能生下子嗣。只是应家家境贫寒,儿子和孙子又相继离世,老应实在没有纳妾的想法和能力。但朱氏却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为了帮应家留后,朱氏卖掉了娘家陪嫁的嫁妆,然后托媒婆为公公纳妾。经过媒婆的撮合,老应最后还是纳了妾。

贞节牌坊

在小妾进门三天后,朱氏了结了自己的心愿,在房中穿戴整齐,悬梁自尽。在朱氏去世一年后,应家添了一个大胖小子。仙居当地的乡绅听说了朱氏的事迹后,上报给了朝廷。嘉庆皇帝为了表彰朱氏的贞节与孝道,特地下旨旌表朱氏为“朱节妇”,并为她修建了贞节牌坊。对于朱氏的选择,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传闻:公公纳妾
知否:大娘子婚姻里跌的跟头,竟然让华兰、如兰悟出了婚姻的真谛
女子被公公婆婆索要嫁妆还遭到虐待 连生三个女儿后被活活烧死
古代的嫡庶差距有多大
民间故事:女子夜归,听见继母房里传出狗嚎声,看一眼两腿直哆嗦
《知否》深度解析3:古代嫁女儿到底有多豪横,十里红妆到底有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