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里山塘,你所不知道的那六里

古城苏州,最重要的交通设施是河道

商贸贾坊因此多沿河岸码头而建

越是河网畅通之地商贸也越是繁盛

古城苏州的特色水陆街市也因此形成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塘街

七里山塘自古以来的繁茂,书中记载颇多,单单就200多年前的一幅《姑苏繁华图》和曹雪芹一句对阊门的“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描述就能窥知一二。但这条3600余米长的姑苏第一街,你真的了解吗。

01

百年前的姑苏最繁盛之地


山塘街的兴盛,始于唐朝,而盛于明清。提到山塘街,必定绕不开白居易。


正是因为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发动民工清淤排涝,筑堤成街,又在堤上实行绿化改造,并将原来崎岖难行的武丘寺路改造成风光大好的七里山塘,才有了之后数百年的山塘昌盛,故此为念,山塘街又被称作“白堤”。

△ 建成之初,白居易还颇为得意地赋诗一首《武丘寺路全诗》“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自此以后,历朝的名流达贵都曾来此饮酒赏乐,饮到欢处诗兴大发,留下的脍口诗句那是数不胜数。“承平光景风流地,灯火山塘旧酒楼”、“月明灯火照街头,雅座立珍馐”、“七里水环花市绿、一楼山向酒人青”……

上百年过去了,现在还依稀能从山塘新景中看到诗中“灯火山塘、雅座珍馐”的一派恢宏瑰丽。



#无可超越的姑苏最繁盛之地#

历史上的山塘街可是苏州的高消费区,一片一片的酒楼画舫、连成了一条灯火阑珊街,单从餐馆酒肆的菜单之繁就可窥见一二。


清人所撰《桐桥倚棹录》中有写道,当时山塘街有三家著名酒楼“三山馆”、“山景园”、“聚景园”,菜肴品种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 图片拍摄于卢群《千年阊门》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若是此话出自百姓或者小官之口,怕是就没那么有信服力吧,毕竟少有人比曹雪芹还知道什么是“富贵风流”了。

他的祖父曹寅、父亲曹颙都曾担任过江宁织造,这在当时可是显赫世家,深得皇帝信赖。康熙皇帝五次南巡,皆以织造署为行宫,可见其荣耀程度。

△ 江南织造博物馆,图源网络

即使后来曹家没落,但如此大家,曹雪芹前半生必是见惯了各类金樽珍馐、绮丽非凡,才能写出书中金陵贾氏“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富贵描述。因而他口中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的阊门山塘一带,繁华程度才更可见一般。

△ 红楼梦大观园插画,图片源自网络

若说耳听为虚,徐扬于1759年绘制的《姑苏繁华图》便可眼见为实。作为向皇上拍马屁而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必是挑选当时最繁华之地来描绘。其中重点描述的一村、一镇、一街中的一街便是山塘街。

画中行人如织,舟楫连片,百肆杂陈,堪当盛世滋生,姑苏繁华之代表。

#日渐式微,不复昔日繁华#

即便是繁华如此的“姑苏第一街”,也逃不过衰落的命运。咸丰十年,山塘街在最盛之时遭受灭顶之灾。太平军进攻苏州,自阊门入,纵火烧城。清《吴清卿太史日记》记载“彻夜火光烛天,见者胆寒……山塘、南浩一带尽成焦土。”


△ 民国初期的阊门内街景繁荣,但山塘却不复七里水环灯火。

经此一难,原聚集山塘一带的商行随之转移至石路、观前等地,而后随着上海开埠,成为商贸国际市场后,失去了运河集散地优势的苏州也不复当年的盛况,行商纷纷出走迁往上海。

作为姑苏城最繁华之地的山塘街,从此日渐式微,再不见昔日繁华。


02

走不完的七里山塘,看不够的市井人情

七里山塘到虎丘,而今有多少人又真的走完过这七里山塘呢,3600米的山塘街,从下塘街拐进山塘至新民桥,600余米的熙熙攘攘,装满了游人与千篇一律的景区“特色”店铺。

而真正要找寻百年前的苏州盛景,还是要往余下的六里山塘找一找。

越向虎丘方向走,越能发掘山塘的多面性,每走一段,街景风情便随脚步变幻。若说新民桥往阊门方向的一段是热门旅游景点,那新民桥往万福桥方向就是最具小桥流水的苏州特色水巷。

#看不够的山塘风情图#

同是熙熙攘攘,但这一侧的熙熙攘攘,多是出来买菜的阿婆阿爹们。两旁的商店也更生活化,没有网红奶茶店,也没有装修夸张的特色饰品店,零星的游客夹杂在来往的居民中,反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切开一半的西瓜张扬着水滴滴的笑脸,或红或黄或绿或紫的水果摊前,路过的总免不了要停下来欣赏一番,这一欣赏就忍不住带点回家。

精致的阿姨阿婆们,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亏待了自己。最火热的季节,自然要用最艳丽的服装来取悦自己。

而一边的阿爹就拎着几个黑色的袋子,路边随意地摆了一个摊,用的还是以前的秤砣称,如今也是不多见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也不图卖几个钱,吃不完浪费了多可惜。

走着走着一段小曲儿传来,原来是环卫大叔左手簸箕右手扫把腰间还别了一个收音机,工作休闲两不误。

天还未完全热起来的早上,吃完饭的阿婆们趁着门前尚有一席阴凉地,聚在一起唠唠闲话家常,软糯的苏州闲话若有若无地飘至耳边又飘走了……

待到日头渐渐攀高,买菜的爷爷奶奶们纷纷挎着满当的菜篮子归去了。一把青菜、一点卤味、三五个水蜜桃,老两口需要的伙食也就够了……

再过万福桥走过去,整条街道更显静谧,偶有居民沿街走过,打量着老板娘这个“不速之客”。

沿河的凉亭里,大叔端坐其中,一旁的白色塑料袋里放着两瓶啤酒,路过的熟人略带玩笑的打着招呼:“哟,这么早就喝上了啊”。

不时几辆观光游轮经过,静谧的河面荡起圈圈水花,稍后又恢复平静。

不过这一切完全没有影响到独钓山塘鱼的“姑苏蓑笠翁”,上鱼饵,甩钩、撑杆、调整好姿势,就等鱼上钩了。

河对面的大姐们则趁着吃完饭的空隙把衣服浣洗掉,洗完伸伸腰,上岸,到了该准备午饭的时候了。

#读不完的山塘历史书#

沿路走啊,从最初硬币碰撞的声音,至沿路人家切菜剁肉的声音,再到幽幽饭香飘出,现在的山塘,淡泊而悠然。

而市井的烟火气息也渐渐掩盖了历史的繁华与凝重,著名的山塘二十景,大家所熟知的又有几个呢

曾经会馆林立的七里山塘,如今只剩寥寥残缺的山东会馆恢宏屹立于中段,即使留存下来的会馆战火后未能及时修复,只剩一面门墙罢了。

想想百年前人来人往的热闹与气派,与如今大门紧闭的景象对比还是难免唏嘘。一门之隔,仿佛百年前的繁盛也随之关进了门内。

而山塘街与井泉弄交界的707号,断壁残垣尤可见当年火烧的痕迹,这是清赠奉直大夫陈松妻张氏节孝坊及烈妇祠门,如今也只有盘枋以下保存完整了。

曾于咸丰十年一同被毁的敕建报恩禅寺,好在于同治十一年重建,虽说现存的也仅有山门及殿宇三间,但终是没落得和山东会馆一样让人惋惜的结局。

再往前走的复社纪念馆里,五人墓、葛成墓就在其中,明复社领袖张溥撰有《五人墓碑记》就是为赞扬苏州市民反对阉党而慷慨就义的颜佩韦等五义士;而五人墓一侧则葬着明代反对横征暴敛的领袖葛成。

葫芦庙、南社纪念馆、张公祠、李鸿章祠至虎丘塔,七里山塘一路笃悠悠的走来,有旅游胜地的繁华、有姑苏水巷的市井、有小桥人家的悠然、有历史名街的厚重……

03

来去3600米,多少美食入肚中

自然,少不了姑苏美食的陪伴。来去3600米,山塘最不缺的,是水、是人、也是美食。

汤汤水水的总是苏州人早餐最爱的。一碗秋娟小吃店的馄饨,配上店主自家熬制的辣酱,那才来赛。

或者隔河不远处的千里香馄饨也不错,一大早就坐满了出来买菜的阿婆阿叔们。

再或者百米元处的朱新年点心店又是一个选择,肉汤圆、大小馄饨、苏式面、汤包……也难怪小小的铺面总是满满当当。

这荣阳楼的油汆团子就那么金灿灿的摆在档口前,隔三差五总免不了要买几个解解馋。诶,那就顺便进去吃碗焖肉面吧。

对面的阿二烤鸡,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因为你一旦错过可能就吃不了鸡了,络绎不绝的食客基本每天中午就能全部售罄,卖完就关店。

那既然吃不上鸡,就去万福兴糕团买点糕团揣包里吧,七里山塘,总得在开头吃饱了才有力气走完七里,因为再往里走,可就没啥吃的了。

千年的山塘街对于苏州而言意味着太多,这里记录着苏州曾经的荣光,埋葬着众多英骨与历史,也见证过姑苏城的极尽繁华。

下午2点,走出山塘街,热闹喧嚣的虎丘塔门口,来来往往的游客与阊门一侧的山塘一般。夹在其中的六里山塘,愈发显得落寞而又坦然。

若时间不紧,若尤有心力,那就走完这七里山塘吧,完整的“姑苏第一街”的魅力,不是单单某一段就能替代的……

老板娘悄悄话:

山塘河内的观光船来往穿梭,想到了百年前的七里水环、花舫连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条「姑苏第一名街」,为何让北方皇帝如痴如醉?
姑苏行《2》——最简朴市井味的山塘街
烟花三月下江南(十七)——苏州,早晚复相逢
此刻姑苏|山塘街古韵遗风
🌹灯火阑珊一一山塘之夜(苏州五)
苏州的山塘街,有“姑苏第一街”之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