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创“新百年”仍需“前百年”的“五个坚持”

辞旧迎新,2021年——2022年之际,是一个“前百年”的收尾,也是一个“新百年”的开端,总结“前百年”历史的成功经验与波折教训,为“新百年”取得更大的成就,奠定了大局、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路程。

党的十九大六次会议通过和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成立100年来的第三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成就与经验,是对过去100年历史成就的回顾,也是今后开创第二个100年的指导思想。

引人瞩目的是,决议再次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确立了邓小平思想路线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改革开放是最重要的国策。这是一个时期来思想战线斗争的重大胜利,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彻底改变了中国,打破了极左、僵化的思想局面,激发了全体人民政治、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使国家摆脱了落后、贫困的状态,初步建成了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的国家。

决议特别总结40年多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党的建设、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成就与经验,提出了应该坚持的、与应该否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了今后的路向。40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该坚持的坚持了,该否定的否定了,改革开放就取得胜利,反之则失败。

“新百年”应该坚持“前百年”政治、经济建设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坚持“前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否决错误的思想、倾向、运动的干扰,开创“新百年”的新征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沉得住气,站稳脚跟,担得起重担,负得起责任,重点搞好国内各项建设,壮大自己的实力,处变不惊应对世界新格局,取得比“前百年”更大的成就。

学习党的“百年决议”文件精神,在“新百年”历史征程中,必须以“五个坚持”为指导思想、正确路线。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否决以阶级斗争为纲

决议对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历史分析、正确评价,肯定了邓小平理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观点,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40多年来最重要的成就与经验。

我国宪法明确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我党党章也明确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求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阶级斗争。

既然剥削阶级不存在了,在人民内部是不可能存在阶级斗争的,人民内部矛盾也不属于阶级斗争,不应该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剥削阶级不存在了,就都是劳动人民阶级的社会,是不应该再强调阶级斗争的。

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也不能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决议从理论上肯定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决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对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用经济的方式来解决,而不能用阶级、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

例如,对于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两极分化、贫富差别、贫富不均等问题,不能把富人、私企看作是资产阶级,不能用阶级斗争、剥夺他们财产的办法来解决,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用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鼓励富人多交税、多捐献,制订财产税、遗产税等,来缩小贫富差别。

有一些极左的思想与行为,对解决贫富差别采取把富人在舆论上搞臭,剥夺他们的财产,违背私企主的愿望,强制干预私企正常的经营活动,是不符合决议精神的。

还例如,在对外开放中引进外资企业,不能用阶级、阶级斗争的思维对待外资企业,把外资企业看作是敌对阶级的企业,不能把外资企业正常的做大、扩大销售市场的经营行为,看作是外资控制了中国支柱产业、市场份额、成了外国的殖民地。

对于外资在经营中取得的正常利润,不能认为是对工人的剥削,不能称外资是吸血企业。特别是在外资企业因经营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对是否在中国继续经营犹豫不决时,舆论上出现把外资企业赶出中国,等于赶跑了外资企业。这样极左的以阶级观念看待外资,用阶级斗争的方式对待外资,提倡关门赶人,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初衷,违背了充分利用外资,建立三资,加快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十分错误的。

二,坚持改革开放 否决闭关锁国

决议认为“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对内改革就是改革不合理的、僵化的,缺少活力的政治、经济体制,使之更好地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服务;对外开放就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项国策解决了我国开放初期缺少资金、人才、技术的困难,引进了大批国外的资金、人才、技术,办起了大批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加快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根据外资管理部门的统计,外资企业以占中国不到3%的数量,却创造了近50%的对外贸易、2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0%的税收收入,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人,占国内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10%,这还不算上下游相关产业带来的间接就业。

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制造阻力,企图压缩我国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空间,打压我国的外交活动范围。有舆论认为今后国内只有重走闭关锁国的老路,从过去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个循环,变成单一市场、单一资源、单一循环。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决议否定了这种倒退舆论,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闭关锁国,而是以更大规模的对外开放,才能应对国际形势,赢得新的挑战。决议指出,“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否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决议认为,“我国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由少数计划部门、少数计划人员来决定全国所有产品的生产、销售数量,这绝对与经济的实际是脱节的,不可能正确制定出符合供求关系的计划,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企业缺少生产主动权,不关心市场价格信号,市场商品严重供不应求。

由于全国企业数量众多,生产产品复杂,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瞬息万变,市场永远是在变动中的,计划永远不可能跟上市场供求的变化。就是在拥有超级计算机的大数据时代,也无法正确制订出一定时期的完全与经济实际相符合的计划。国家机关作出的计划往往不符合市场需求,落后于市场实际情况。

市场经济能够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作用于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供求关系”这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市场,以价格信号引导企业,保持市场供求关系的总体平衡。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先后经过了——完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计划中有市场、市场中有计划——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等认识过程,终于认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最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使国民经济在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下,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价格为信号,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使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的数量差额达到最低的限度,避免社会资源、资金的损失,减少发展中的低质、低效的弊病。

国家经济部门在管理国民经济中,应该多用“看不见的手”来引导市场,少用或者不用“看得见的手”来干预市场。行政的、非经济的手段对市场的干预,往往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应该多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的办法来解决,而不是用行政的“一刀切”的办法来解决。

四,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否决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决议指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党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中,以公有制为主,不是国企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是要在掌握国家支柱产业,在国家重要的、先进的行业占据主要地位,在利润、税收、环保等方面起带头作用。私企由于大多是中小企业,大企业比较少,在数量上占了多数,但在总体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能力等方面落后于国企。据经济管理部门的统计,私营企业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条件下,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私企具有不同于国企的经营特点。

决议提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就是政府、管理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要“亲和”,要把非公有企业看作是国家经济的一部分,带有感情,满腔热情地为之服务;与非公有企业的关系应该“清廉”,不能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假公济私,政企关系应该清清白白,而不能有各种利益的勾结、牵扯。

长期以来,受一大二公思想的影响,认为私是万恶之源,公才代表大众利益,没有认识到私有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舆论上时不时出现消灭私有制的声音,使私营企业主人心惶惶,心旌动摇,对政策的连续性不明,出现私企外迁现象。应该及时纠正不利于私企发展的舆论,使私企主对政策的连续性有信心,避免私有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的创业、创新,是各种经济成分的平等竞争,这样社会生产力才能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国民经济可以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就业率可以保持一定的比例,人民生活可以保持一定的水平。

五,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决议指出,“党中央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就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地球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上有共同的价值和利益。不能以阶级、意识形态来划分国家,来处理国际间的利益、矛盾、冲突,而要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命运上来分析、看待、处理问题。

国际上,由于政治理念、经济利益、地缘政治、民族矛盾、宗教信仰、历史地理诸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纷争是一直以来就有的。国际上的纷争不能简单用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分歧来对待。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经济利益冲突,有的是宗教信仰矛盾,有的是地理政治问题……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来解决好这些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只是利益共同体,就不能长治久安;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决议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既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也与国际共同价值观相一致,相信是可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决议还提出,我们运筹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周边战略依托,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亲诚惠容,就是亲和、诚意、互惠、共容,以这样的理念,用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态度,来处理我国与各国、与邻国的关系,我国的朋友国家才会多起来。

决议重申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样以人类共同的利益、目标、价值观来看待国际问题,而不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国际问题。不仅仅从中国看世界,更要从世界看中国,从世界看世界。我们才能实现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宏伟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
〖当下中国是否存在阶级斗争,这是一个关系...
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看清楚了全是阶级斗争
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邓小平与党的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