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舆丨为何晚清的对外交涉每次都错?

为何晚清的对外交涉每次都错?

周舆

1840年以来,晚清政府不得不要与西人(也包括后起的日本)打交道。这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让大清发生变革的时机。但遗憾的是,清廷的每次应对都错的离谱。

事实上,错误的对外交涉史,直接勾勒或主导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和走向。

晚清最重要的对外交涉有四次: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之变。

清廷在这四次对外交涉中,都做出了错误选择,于国于民于清廷皆为不利。但从大历史维度去看,最终的“副作用”却还是推动了历史发展,也算是“歪打正着”的万幸吧。

1

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118561860),事情的本质是古老的传统社会迎面撞上了突如其来的西方社会。

这里考验的是,中国社会能否做出反应,反应是否及时,反应是否正确?

清廷的表现显然是不及格的——反应不及时,反应不正确,反应不到位。历时20年,被打了两次,才勉强打开国门。

那么及时和正确的反应是什么,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当然有的,那就是隔壁的日本。它是近代化的杰出(或唯一)范本。

日本的反应很及时,几艘“黑船”就吓得举国震惊,不再苟安度日;

日本的反应很正确,他们不是去抵制西方,而是改弦更张,向西方学习;

日本的反应很彻底,他们走上了“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道路。

不过,放眼整个世界近代史,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而且是正确反应的,日本显然是独一份,因此我们也就不能过于强求大清了。

日本处于典型的封建时代,有着一个独特而有活力有弹性的社会结构,特别是一个有活力有权力的精英阶层——中下级武士的存在,让日本社会能够幡然醒悟、断然图变。

而大清则“过犹不及”,两千年前就走进了专制主义时代,僵化的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都成为近代化的严重阻碍。

因此,大清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注定比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缺乏彻底变革的动力和内涵。清廷不仅反应不及时,而且应对也不彻底,30年后输给日本的根子早已埋下。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廷显然还确立了联俄制英的外交路线,把沙俄当成朋友,宁肯白给沙俄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尽量不给英法更多的好处。

显然,英法伤的是大清的面子,沙俄要的是里子但很给大清面子。而大清要的就是面子,可以不顾惜里子。不过在骨子里,清廷对沙俄还是有些怕,毕竟与沙俄接壤,担心它可能会灭了大清。

2

经过30年只引进近代企业和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大清在军事上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不仅保住了台湾,在“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中也没吃太大的亏,而且左宗棠还收复了新疆。假如清廷在对外交涉方面继续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那么这种“中兴”的假象也许还能维持更长一段时间。

但由于清廷小看了已经崛起的日本,继续插手朝鲜事务,最终在1894年与日本爆发了一场突发的战争。

这是一次很好的检验,因为两国都是前后脚地开始向西方学习,甚至大清比日本还早了几年,论经济和军事大清似乎都不比日本差。但问题是,大清只改了表面,而日本是表里一起改了,因此大清打不过日本,其实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日本打败大清当然不是出于侥幸,因为10年后它还将打败世界上最大的专制帝国——沙俄。

甲午战争验证了清廷的“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只改经济和军事(也仅仅是部分的),而不像日本那样彻底改变制度、经济、文化和教育,那显然是不行的,这种改变是跛足的,早晚是要跌倒的。

甚至这回都不用西人出手,而让一个比大清变革还晚的“小老弟”出手,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清廷的好处是,每次挨打都还是有一些长进的。

比如这回就承认了制度确实落后了,于是变法维新(改变制度)运动起来了。只是当这场维新最终触及到最高权力归属时,老佛爷才无法忍受,于是断然扼杀了这场变革,不过她还是保留了像开办新式教育、发展经济等维新举措,因为这些看上去似乎人畜无害,很“中性”——当然,这些东西最终对清廷还是“有害”的。

3

1900年慈禧在对外交涉时显得比较急躁,因为洋人要“干涉”她继续执政。为此,她果断地支持义和团赶走一切洋人和洋货的运动,又向万国宣战,最终引来八国(实为11国)联军来伐。

这种与西方彻底撕破脸,想重新关上国门而抛弃近代化的思路,其实也不是老佛爷所独有,远的例子有1979年的伊朗,近的例子有刚刚进城的塔利班,不过他们至少要维持“洋务”的局面,伊朗自己也要糊一个盒子,而塔利班至少知道需要AK47

当然,老佛爷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洋人进了北京。那时的洋人确实硬气,一语不合就发兵,不像现在的大爱左,对伊朗、俄罗斯啥的只会经济制裁,外加斩个把首。对于小小阿富汗,竟然也玩了个丢盔卸甲。

在这次浩劫中,占便宜最大的仍不是英法美,而是“恃宠而骄”的沙俄,人家老实不客气地占了全东北,如果不是4年后日本出兵东北,并在一年后将俄国人赶走,那么大清在1900年就已经把整个东北都丢了,山海关将成为中国的国境线。

庚子之役的好处是,中国上下都被打服了。

曾经无人问津的革命者孙文,现在于东京门庭若市;逃到海外的保皇派康有为,大把大把募来银子;国内的乡绅们开始名正言顺地推行立宪运动;事实上,连大难不死的老佛爷,也心有余悸地向洋人许诺开展“新政”——这一切如果发生于1840年或1861年,那中国将会怎么样?

4

晚清的对外交涉,其实是中国近代化的中心议题,直接关系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只要打开国门,大清就能获得发展,否则就会出各种问题。

有趣的是,虽然清廷挨过英法的打,但那些国家最终是要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最终是要帮助大清的;而沙俄似乎在处处维护清廷,结果却占了大清的最大便宜,从大清拿走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就晚清而言)。损失的这些东西,是要不回来的。

但我们还是要感谢那时西人(也包括日本)与老佛爷兵戎相见的勇武,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是骡子是马拉出溜溜,这样避免了无休止的口炮和争论。

在现代社会,大致只有男足近似于曾经的战争。它的成色自然也很能说明问题,但也可以不认账,这就没辙了。

晚清是一个专制社会,在应对近代化的挑战时,朝廷与社会的利益往往是悖离和矛盾的,这使得大清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走的犹豫而缓慢,有时甚至还想走回头路。

老佛爷的对外交涉基本都是错的。但错到极处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反转,那就是她真的敢想跟人家练练,这一练就彻底真相大白了。

她要是不想真练,这事更麻烦。

而一旦真相被获知或无可抵赖,那么历史无论如何都会有所进步的。

最终,中国的近代史还是要感谢老佛爷的。总体上看,晚清的近代化,在欧洲以外其实还是处于前三的位置。

20223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亚霸主之争:日本在1895年到1905年,为何能连续10年击败清朝和沙俄?
周舆:大清最后17年的三大致命错误
少捧李鸿章,少看宫斗戏,多了解一下铁血大帅左宗棠!
左宗棠和曾国藩、李鸿章为何闹翻了:晚晴两条路线的斗争
续:看看被喻言老师剥了皮的李鸿章 骨子里都是些啥货色(之二)
历史上,曾经的第一大岛——库页岛,是如何从清朝手里丢失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